夏季不除湿 四季徒伤悲
- 来源:精品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夏季,除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6-14 12:27
昏昏欲睡,睡再多也不够?浑身疲倦,只想横躺竖卧?明明不胖,腹部却缠着“救生圈”?这些恼人的问题其实是身体在喊SOS:湿气太重,你需要火速赶走湿气,找回身体活力!夏季,是祛除湿气的最佳时间,秋天的凉、冬天的寒、春天的湿,焦急地等待着你的释放。
你的身体是不是该除湿了
1餐桌上,看食欲
该吃饭时,没有饥饿感,什么也不想吃?
点评: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会出现食欲不振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症候。
2镜子前,看面色、皮肤和舌苔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手上爱长小水泡,有时候会遭遇湿疹?伸出舌头,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
点评:确认是否脾湿,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态。健康人平时可以养成定期观察自己舌象的习惯。在夏季,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3你的体态
明明不胖,肚子上却缠着“救生圈”?饮食作息不变,却体重增加?关节僵硬,浑身酸痛?下肢水肿?
点评:湿气重的人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表现为虚胖的体征,更严重的人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4你的便便
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要不就是便秘,好几天才便便一次?
点评:大便像烂熟的香蕉般软烂、黏腻,就是脾湿的表现。小便表现为尿不多,甚至尿量很少或尿得不痛快。
5你的精神状态
头昏沉、不清爽?易困倦,记忆力减退?胸闷,想长呼一口气?四肢沉重、浑身酸疼?疲乏,懒得活动?
点评:脾与肺功能相关联。脾虚严重就容易少气懒言。
对一切产生湿气的恶习SAYNO
也许你想不到,那些不起眼的恶习,正是造成我们体内湿气的罪魁祸首。
久坐不动
久坐不动致百病,湿气因为久坐而无法排出。夏天最适合运动的时间是早上5~7点,太阳才刚出来的时候,以及下午3~7点,阳气开始转弱的时候最佳。而在运动出汗之后,一是要调整呼吸,一个呼吸循环达半分钟;二是不要马上喝太多水。
贪食油腻
喜欢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如肉类、甜品、辛辣食品,就会让脾胃运化的功能降低,从而使体内的水气、气机不能够生发,导致湿气滞留在体内。
猛吹空调
猛吹空调结果造成:阳气未宣发,反而在体表生出寒气,一分寒气,常伴有一分湿气,让体内聚集的湿气没法排出。
熬夜
夏天也是夜猫子出没的最佳季节,熬夜导致疲劳,免疫力下降,身体代谢功能下降。熬夜时很多人会吃夜宵,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促使胃液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
嗜喝冷饮
夏季,体内的脏腑恰如深井,是外热内寒,此时再喝冷饮,只能是雪上加霜,刺激肠胃内壁、血管收缩,使得肠胃血流量降低,减少消化酵素的分泌,影响消化能力,营养吸收力也转慢。
身体除湿四步走
1.艾灸夏日除湿首选
动作要领及感受
艾,被称为女人草,女人一生都离不开它。
作为女性,必须经历经期、孕期、产期等特殊生理过程;快节奏生活造成的饮食无规律;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双重重担;因为贪靓穿着薄、透、露的超短裙、低腰裤、小礼服所遭受的风寒……都使姐妹们更易遭受风、寒、暑、湿、热等外邪的侵害。
艾灸这种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孟子》中曾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
在日本的北海道一直就有“不灸足三里勿做旅人”的说法,韩国人甚至认为艾灸就是他们的祖先发明的专利。
用艾灸俞府穴、三阴交穴,有健脾胃的作用,还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
进行艾灸操作时,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皮肤上2~3厘米处熏烤,以使穴位局部出现温热感、红晕,一次最好施灸20分钟以上。艾草的选择也很重要,请到正规药店选择知名品牌。艾灸时间也有讲究,最好选择在上午,傍晚后进行艾灸容易影响睡眠。
俞府穴:又叫腧中穴,腧府穴。该穴位于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中线左右3指宽,锁骨正下方。
三阴交穴:内踝尖上直上3寸,约4指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2.梳理脾经除湿气
动作要领及感受
脾经自我探查线路以小腿内侧为主。微微弯腰,沿着胫骨前缘用同侧掌指关节从膝关节开始由上至下一直轻敲至内踝,注意紧贴骨头下缘(骨头与肉的结合部)不要敲到骨头上。
大多数人探查3~5遍后在膝关节下方的“地机穴”有痛感。有部分女性朋友在内踝尖上4指宽的“三阴交穴”有酸痛的感觉。气血功能相对旺盛的人这个位置胀痛感明显,如果气血虚弱、有过失血、严重脾虚的人则酸痛。“三阴交穴”是脾经、肾经、肝经3条阴经交会之处,故有“三阴交”之名。多数女性此处酸痛感明显,这是因为受寒、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直接影响女性肝、脾、肾3个脏器。所以妇科有问题时,这个穴位感觉明显。常常给我们提供脾虚信号的是“太白穴”或者“公孙穴”。“太白穴”在大脚趾后,赤白肉际处,“公孙穴”在“太白穴”后一寸。
这两个穴位的反应挺有意思。我们用拇指按揉时,经常是哪个穴位更疼就按揉疏通哪一个。据说“太白穴”可以双向调节血糖,“公孙穴”可以双向调节肠道功能(便秘、腹泻者均可在此处寻找痛点)。
建议有糖尿病、便秘、腹泻症状的朋友尝试找找痛点,并自我按揉疏通。
敲法:握空拳,多以手掌小指关节,从上至下沿着经络循行的线路有节奏地轻轻敲打(90下/分钟),常用于四肢部分的经络疏理。
探查方向一般按照经络由上至下的走向,无特别严格的说明,只要在操作时自己感觉舒服、放松就好,个人体会是由上向下疏理经络时比较自然、顺手。
第一次给自己疏理经络时要做好心理准备,有的堵点用掌指关节轻敲几下就会有钻心的疼痛,疏理之后局部肌肉可能红肿青紫,也可能会出痧,这些都是经气撞击堵点所产生的正常反应,在下次按揉疏理时可以再轻柔些。
3.揉“带脉”去赘肉
动作要领及感受
明明人不胖,腹部却赘肉横生。腹部赘肉其实就是痰湿的外在表现,不仅影响身材,而且阻碍气血在横向的“带脉”与纵向中、下焦的运行。“带脉”是奇经八脉中唯一一条横向的经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这条经脉像一条绳子将督脉、任脉、冲脉、肝经、脾经、肾经、胃经、胆经、膀胱经、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系在一起,所以称为“带脉”。保持带脉的气血畅通,对上述经脉的气血运行至关重要。
拇指、食指上下捏住一处腹部赘肉,稍微用力捻揉,很疼,指下呈泡沫状,这是垃圾脂肪。这些垃圾脂肪不能给身体提供能量,反而影响气血运行,坚持捏揉可去除。去除腹部赘肉的方法很简单:正坐位,双手由两肋开始充分捏住一处赘肉捻揉3下,然后依次向肚脐方向捻揉,每日2次,每次10分钟。需要提醒的是,前几日要忍住痛。自己动手除赘肉,既简单又经济,当然只有坚持者才会受益!
4.食疗健脾除湿
荷叶山楂减肥茶
原料:干荷叶一把(约10克)干山楂20克(约15片)薏米10克陈皮10克冰糖随意清水700毫升(此为一人量,孕妇禁服)做法:将干荷叶、干山楂、薏米和陈皮清洗,捞出放入锅中。
锅中倒入700毫升清水,大火煮开,中火再煮5分钟。
壶中放入冰糖,搁一个漏网,将煮好的茶水倒入壶中,搅拌至冰糖融化即可。
注意:体重偏重的人,或肠胃负担过重的人,可以饮用此茶,能够降脂和减肥。节日期间饮食频繁,每天饭后30分钟喝这款茶,连续一周,对身体能起到很好的调整作用。
荷叶有理脾调胃的功效,入茶当饮品也很适合减肥的人。干荷叶在中药店或超市的花草茶柜台有售,价格很便宜。
保存干荷叶要避开潮湿,最好用保鲜袋。
文/底延 编辑/苏晴 图/全景quanji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