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法一绝 “风秃山”的传奇

  环法百年以来,无数选手在这座传奇的山峰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用汗水,甚至生命,也都以自己的方式被载入了世界自行车运动史册。而风秃山将是永远岿然不动的,依然保持着它的冷峻、深沉,乃至暴戾,去迎接未来的一次次环法,见证一次次的对决,和一代代的王朝诞生。

  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当你问起一位自行车爱好者,什么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职业自行车赛事,他的回答一定是毫无悬念的“环法赛”。而环法在世界车坛无可撼动的至尊地位,则不得不归功于它在比利牛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那些最具传奇色彩的山顶爬坡了,这其中包括风秃山(Mont Ventoux),嘉里比耶(Coldu Galibier),阿尔卑杜艾斯(Alp D’Huez),图尔马雷(Coldu Tourmalet),麦德林(Coldela Madeleine)。虽然这些HC级别(即最高级别)的爬坡的风格是各有千秋,但风秃山的难度和观赏性都稳稳地排在各大自行车媒体评比的第一、第二位。在我心目中,毫无疑问,它是环法赛当中最终极的爬坡王诞生地。

  在著名自行车媒体Podium Cafe的评比中,风秃山更是以爬坡距离、坡度和顶峰高度的综合评分,一举夺得了所有环法爬坡中最难爬坡的第一名(http://www.podiumcafe.com/2010/6/29/1543466/tour-de-france-lets-rankthe-climbs)。然而在难之外,风秃山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它的与众不同以及带有那么一点点暴戾之气的野性之美。

  说到风秃山的中文译法,也是林林总总,比如冯杜山、旺图山、冯度山、梵度山,不一而足。但我最偏好“风秃山”这个译法,除了它最接近法语的发音之外,拉丁字根“Vent”也是代表风的意思,同时因为它最形象地代表了这个山峰的两大特点,“风”和“秃”。此外,谁又能忘得了2000年那一场阿壮和“秃头”潘塔尼在这座山峰上面那史诗般的世纪一战?

  普罗旺斯的野兽

  海拔为1912米的风秃山,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西南端,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沃克吕兹省,卡庞特拉东北部约20公里。人们也称它为“普罗旺斯的野兽”“普罗旺斯的巨人”,或者“光头山”。正如其名称所标示的,它是一座多风的山,一年中有240天的风速在每小时90公里以上,并且风速最高可达每小时320公里。遍山的道路常常会由于强风而关闭。

  山顶的地表均是裸露的岩石,基本没有植被。从远处看,山顶像是终年白雪皑皑(其实积雪只是从12月持续到来年4月,在环法的7月份,山顶是没有雪的)。其实在12世纪之前,风秃山上都是有植被的,但是长年累月的造船业逐渐导致了树木尽数被砍伐。当你在看关于地中海海盗的影片的时候,可曾想到海盗船兴许是风秃山的树木所制呢?这庞大的光秃秃的岩石山顶,俯瞰着罗讷河谷,给人一种充满肌肉感的冷漠和君临天下的磅礴气势。

  穿越在历史与田园之间的美丽风光

  风秃山虽然以大风和光秃秃为其标志,也许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景点(当然,法国并不乏卢浮宫,埃菲尔铁塔等常见的景点),但它独特的气候景观对于热爱探险,热爱挑战的人们,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骑车登顶风秃山,体会职业车手们的艰辛,并且领略一番这座传奇的山峰给车手带来的挑战,想必也是车迷人生中一个很难忘的经历。当然作为普通自行车爱好者的人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不管是给养,饮用水,防晒霜,或者是路线图,都应当有周到的安排。虽然职业大神们1小时出头就能够登上山顶,对于体能和身体条件都属于常人的旅行者来说,应当给自己打足至少3~4小时的登顶时间,切不可过于乐观。一个著名的单车旅行爱好者在描述自己的风秃山登顶过程中说道:“在大风和疲劳的作用下曾经达到时速4公里以内。”也就是说,和步行速度无异了。

  当你征服了这座山峰之后,周围还会有一些更为舒缓的参观之处。比如说,在风秃山顶西北部约40公里的“Vaisonla Romaine”。这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小镇,经历了青铜时代和罗马帝国的战火洗礼,给今天的世人们留下了幽静的古城堡、教堂和废墟。

  小镇北部的“Crest”村庄,虽然只有500多的居民,却有着较为密集的罗马建筑废墟,其中包括一座中世纪的城堡,这也正是当年小镇上的大主教的府邸。可以说,城堡里幽静清凉的微风中,那若隐若现的历史气息,也可以让风秃山登顶之后仍亢奋但也有一丝疲倦的你,能够将大脑沉静在这欧洲历史留下的时间胶囊里。

  在小镇西南9公里的村庄Séguret,则是另有一番风情。它被誉为法国最美丽的村庄之一,村中的鹅卵石小径,小型喷泉广场,还有它享誉全国的“Cotesdu Rhone Séguret”葡萄酒,以及村后那悠远的山峦,无不给这座900人的小村庄带来与众不同的意境。如果说Crest村庄带有些历史的厚重感,而Séguret更有一种田园和与世无争的风情。

  在VaisonlaRomaine正西侧约6公里处,有一座“Muséedu Vigneron”,也就是酿酒博物馆。在这里,只需两个欧元,你就能够参观到闻名世界的法兰西葡萄酒千百年来是如何制作的。除此之外,法国的普罗旺斯省还星罗棋布地点缀着许多风景优美的小村庄,小镇、酒庄、葡萄园。即使是即兴发挥的游荡,你也很难躲开时不时出现在你面前的带有浓郁法兰西情调的优美景点。热爱单车骑行的朋友们,如果有一台精良可靠的单车陪伴,在这如画的国度花上几天时间,去四处游览,体恤民情,真的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一座值得被膜拜的山峰

  半个多世纪以来,风秃山成为了环法和其他一些知名自行车赛事当中最艰难的爬坡,给各路世界顶尖职业选手带来过各种煎熬和考验。骑车爬这座山峰,之所以是如此的艰难,是因为:

  1.陡。爬坡的平均坡度将近8%,而最陡峭的部分则超过了11%。在环法的著名爬坡中,这个坡度已经超过了几乎所有的其他爬坡。

  2.长。爬坡的长度将近22公里。骑车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一个大坡超过2~3公里就相当累人,但是长度乘以10倍,达到连续22公里的爬坡,简直就和上刑无异了。别忘了在环法赛当中选手们往往已经骑过了200公里的赛程才来到风秃山脚下,那时候,这样长而陡的坡,恐怕就像是处以极刑了。说起这个大坡到底有多陡有多长?当代最伟大的冲刺选手、前世锦赛冠军暨英国国家冠军、人称“曼岛飞弹”的Mark Cavendish,想必能深刻体会到这心中永久的痛。这位通常靠领先别人百分之一秒而攻城拔寨的猛将,在风秃山这座山峰上曾经划着他有名的“之”字形跑出过比赛段冠军落后了半个多小时的成绩,并险些被关门淘汰。

  3.风。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风”和“秃”这两个字儿。前面说过了,风秃山常年有每小时90公里的风速,甚至有可能达300公里以上。在“碳刀”横行的今天,光是保持车子的操控就是一项高难度技术活儿了。

  4.秃。山顶没有植被,那裸露的岩石在7月的骄阳暴晒之下,有着极高的温度。有多热?热到1970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自行车手Eddy Merckx在赢得了风秃山赛段之后瘫倒在地,并需要输氧才能复原。在这座光秃秃的山上,车手在暴晒之下,无需教练车里的无线电通话,就可以时刻看到那庞大的高耸入云的岩石山顶,时时刻刻告诉你前面还有多少险恶的征程,威慑着你,羞辱着你,鄙视着你。即便是拥有钢铁般意志的职业选手,也未免会感到腿发软,心发虚。

  复刻经典

  各种传奇的来源

  在这座传奇的山峰上,曾发生过许多的龙争虎斗,无法一一赘述,但以下这些最最著名的经典时刻,是绝对不可以略过的。

  辛普森之死

  在这座山峰上,最具震撼力和悲剧意义的时刻莫过于英国车手汤姆·辛普森(Tom Simpson)之死了。那是1967年的环法,作为当时英国最杰出的自行车手,和车队的绝对领袖,辛普森正值事业巅峰,他发誓要在这次环法赛中有所表现。

  虽然在嘉里比耶爬坡赛段中辛普森开始生病,他仍然不顾队医劝阻,在1967年7月13日,坚持开始了以风秃山为终点的第13赛段,用白兰地灌下一些药之后,他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然而这一去,变成永诀。那天的风秃山,有着接近45℃的高温,在快要到达风秃山顶时,在极度缺水虚脱的情况下,辛普森已经无法保持平衡,在路上划了几个之字形之后摔下车来,而那种求胜的欲望驱使他爬起来,喊着让观众扶他上车。然而,再次启动没有多远,他就永久地倒在了这个岩石山上,当时离坡顶的终点还不到500米。直到这个时候,他的双手还紧紧抓着车把,脚还牢牢锁在脚踏里。虽然人们很快将他送到附件的医院,也没能让他醒过来。

  辛普森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没有能够征服这座冷酷的无情山峰,只留下了这座山上最悲凉的一个故事,和一座花岗岩纪念碑。

  莫克斯的昏厥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自行车手之一艾迪·莫克斯(Eddy Merckx)也在1970年的环法中深深领教了风秃山的厉害。莫克斯在他的时代几乎横扫了所有的大环赛和古典赛,爬坡冲刺通吃,其中包括5届环法,5届环意,1届环西,3届巴黎尼斯,7届米兰圣雷默,3届巴黎鲁贝,等等。莫克斯那超人类的天赋和烈火般的愤怒和求胜欲望,往往在比赛开始就将对手摧垮,人称“食人魔”。

  然而,即便是“食人魔”,在风秃山也有了一次很不寻常的经历。那是1970年环法的第14赛段。如日中天的莫克斯,虽然经历过了职业生涯中的一些小起伏,对那一届环法,他是踌躇满志。然而风秃山从来不会给任何人讲情面,哪怕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莫克斯。比赛的当天,气温也是像辛普森逝去那天一样的酷热,组委会不得不延迟了比赛开始时间,为了让车手们避开最酷热的那几个小时。比赛开始之后,莫克斯还是像他习惯的那样统治了整个比赛的节奏并率先开始攀登风秃山。在距离终点几百米的辛普森的墓碑前,莫克斯挥手致意之后,继续前行,但当天的长途跋涉和酷暑最终摧垮了莫克斯,他在最后几百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所幸最终凭借之前的优势第一个到达终点。但莫克斯心里明白,他很少赢得那么艰苦。在接受媒体采访当中,终于“食人魔”的身体无法支撑自己的重量,瘫倒在了地上。最终莫克斯被搀扶到救护车中,接受输氧,才得以复原。虽然莫克斯的运气比辛普森好了很多,但风秃山也算是给这位威风八面的车坛霸主留下了深刻记忆。

  阿壮对决潘塔尼

  在我个人这么多年的观赛历史中,风秃山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2000年环法当中阿状对决潘塔尼的经典时刻了。一个是1998年环法冠军,一个是1999年环法冠军;一个是意大利式的张扬,一个是美利坚式的霸气,两人都是当代最优秀的爬坡手。他们来到风秃山,必然有一场恶战。职业车坛的老人们当中有一个说法,谁能在风秃山砍下那个赛段,谁就能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穿上最终的黄衫!当时28岁的阿壮正值巅峰,也是当时比赛的最大热门。而30岁的潘塔尼,由于计时赛的劣势,并不被看好为总冠军的最大热门。但潘塔尼是无可争议的数一数二的爬坡手,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好胜之人。在风秃山这样的一个战场,必然要向阿壮挑战。而阿壮处在总成绩暂居第一的位置,同时还需要兼顾乌尔里希等其他总积分的竞争对手,但也希望在这一赛段扩大优势,并奠定最终胜利的基础,可以说是处于一种且攻且防守的节奏。而那两年被阿壮的表现惊呆了的其他欧洲职业选手们,知道他在寒冷和雨雪条件下的强悍,也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风秃山的酷热是否能摧毁这个来自得克萨斯的牛仔。可以说,全世界都盼着这一场恶战的到来。果然,他们俩没有让人们失望,给大家留下了一个难忘的巅峰对决。

  这是2000年环法第12赛段的比赛,赛程约为160公里。当大集团进入风秃山的爬坡之后,那非人的步伐就将大部队冲得七零八落,只有乌尔里希,巴洛奇等六七个最强的选手还在跟随,而潘塔尼反倒是略显吃力,稍稍落后了第一小集团,但不久就奋力归队。他一不做二不休,跟上其他几名选手之后,很快就开始发难,以他那独特的握下把摇车姿势将小团队甩开,在酷热的天气可以看到硕大的汗珠从他的光头上洒下。不久就将第一小集团甩开了100多米。此时,离赛段终点还有不到3公里。这时候唯一能够做出反应的,恰恰是阿壮,他不甘示弱,加快了本来就很高的踏频,奋力追上,很快,其他的各路武林高手也都剥落下来。这时,整个比赛变成了阿壮和潘塔尼两个人的对垒,那些原来的配角则消失在屏幕之外。最后的两公里,两人如蝴蝶一般,争前恐后、如影随形。酷暑之下的大汗淋漓,也不能影响他们起身摇车的飘逸和目光中的坚定。最终,两人几乎是同时到达终点。而潘塔尼以极为微弱的优势夺得了赛段的冠军。阿壮则是扩大了总成绩优势,奠定了总冠军的基础。

  赛后,阿壮曾暗示在最后十几米有意放慢脚步,拱手将赛段赠与潘塔尼。潘塔尼则是大为光火,坚持自己是赢得实至名归。这也引发了之后多年两人之间的各种口水仗,可见这一场风秃山之战,只是车坛中壮潘二人的恩恩怨怨的起点。最终在潘塔尼英年早逝之际,阿壮以对他的一生做出极高的评价而终结。阿壮说:“如果说我是个木匠,他(潘塔尼)就是一个大师。”

  弗鲁姆的风秃山登顶

  以我个人来看,2013年环法的风秃山之战并不算特别耀眼,但是他标志着克里斯托弗·弗鲁姆(Christopher Froome)正式开创了一个时代和一种以他为代表的训练竞赛理念。

  这是2013年环法的第15赛段,比赛进入最终10公里之后,除了前面还有一两名苦苦支撑的兔子,主战场中的天空车队,已经以燎原步伐将大部队甩在身后,仅仅拉着20人左右的小集团,并且人数还在急剧下降。很快天空第一副将里奇波特的领骑步伐就拉爆了除弗鲁姆和康塔多之外的所有人。最后7公里处,里奇·波特完成了导弹发射前的最后一棒,弗鲁姆则向康塔多发动了最后一击。康塔多完全无法抗衡,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黄衫绝尘而去。弗鲁姆机器战警一般的踏频和冷酷的表情,很快地略过了最后一名强弩之末的兔子—昆塔纳。弗鲁姆在最后阶段仍然以冲刺的速度,尽力扩大领先优势,并且奋力冲线,向全世界宣告了弗鲁姆时代的到来!值得一提的是,弗鲁姆和天空车队的科学训练方法和近乎痴迷于功率训练的独门打法也是震惊了车坛,想必会开创一代新的趋势。

  百年环法以来,无数的选手在这座传奇的山峰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汗水,甚至生命,也都以自己的方式载入了世界自行车运动的史册。而风秃山将是岿然不动,依然保持着它的冷峻、深沉、乃至暴戾,去迎接未来的一次次环法,见证一次次的对决,和一代代的王朝。

  文/三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