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让我们记住了每一个恨不得啃键盘、舔屏幕的周五夜晚。一周一集的更新毕竟满足不了吃货们的春心,今天咱就来自创一把“舌尖体”过过瘾,聊聊老广东们的叹茶文化。
老广东的一天是由早茶唤醒的,无论是携着一家老小,还是约上三五知己,齐聚江边酒家“叹”早茶,就是最惬意的生活了。“叹”,在广东话中是“享受”的意思。点上一壶靓茶、几件点心,翻翻手边的报纸,难免让人陶醉其中。不知享受的是眼前的美味,还是悠闲的清晨,抑或是一种写意的人生。
中国人吃早餐往往讲究效率,一碗豆浆加上两根油条,填饱了肚子就匆匆开始一天的奔波劳碌。然而,并不是所有早餐都以快取胜。广东早茶琳琅满目,谈不上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单看满满一桌的盅盏盘碟,也不由让人觉得幸福。是的,所谓叹茶只是借口。更重要的是那些丰富的点心、菜肴和粥品,以及品味时光的奢侈。
关于广东早茶的起源,还得从咸丰同治年间说起。当时有一种名叫“一厘馆”的馆子,往往设备简陋,几张木桌矮凳,供应些许糕点,疲惫的路人便可在此稍作歇脚。随着规模的扩大,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板渐渐被拆除,馆子也正式改为茶居,颇有隐世之意。此后,当地人喝早茶蔚然成风,茶楼也就应运而生。
不仅早茶是广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提供早茶的场所亦然。不同于“饭店、酒店”之类的称谓,独称为“酒家”,带了点儿江湖气,更多了一份浓重的生活气息。从最初的“一厘馆”到现在的酒家茶楼,尽管广东人“喝早茶”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意义和功能却始终如一。古时候,妙奇香茶楼曾经挂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所谓“叹茶”的意境,想来也就不过如此。
过去的广州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好酒家一座难求,天刚刚亮,人们就迫不及待地拥堵在门口。时间一到,大家蜂拥而入,生怕抢不到位置。于是乎,一时间各种鞋式乱飞。因此,酒家还配有专门的“捡鞋员”,将食客的鞋子捡回箩筐中,以便他们喝完茶后寻找。真正的老字号如今依然火爆如初,虽没有当初的拥挤,门前的长龙依旧承载着往日的辉煌。
陶陶居,寓“乐也陶陶”之意,始创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一直是广式茶楼中的佼佼者。相传康有为曾是这里的常客,而门楣上的三字招牌也正是他的亲笔题名。茶至香,水至清。陶陶居不辞远去白云山,挑运清甜可口的九龙山泉水,并打出了响亮亮的“山水名茶”广告招牌,一时之间门庭若市。
广州酒家素有“食在广州第一家”之称,创建于1935年,也是响当当的老字号。它发迹于上下九街,最初只是一个看似平凡的小酒店,却创造出各式经典粤菜。现在酒家的规模越做越大,超长的营业时间却从未改变,每天从凌晨五点开到午夜,2000多个座位,人群络绎不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