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夏天的天籁
- 来源:青春期健康医学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夏天,天籁,蝉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3 14:30
一年四季中,如果用一个动词来与之对应,那么春天适宜看,秋天适宜吃,冬天适宜玩,而夏天,适宜听。因为,夏天的声音最为丰富动听。
蝉是夏天里最出色的歌手,蝉鸣是夏天最亮丽的名片。从山野间走过,树上、翠竹上筛下一阵阵清脆悦耳的蝉鸣,惹得路人也跟着欢欣起来。先是一只蝉儿一声尖锐悠长的“知了”的高唱,接着,众蝉就亮开歌喉齐唱了起来。那蝉声时高时低,时缓时急,时疏时密,时长时短,时而尖锐激昂,时而婉转悠长,歌声里,有激越的女高音独唱,有低沉的男低音伴唱,还有稚嫩的童音合唱,可见个个都是出色的歌唱家。
蝉声里,有我快乐难忘的童年。犹记得,童年的夏天,每天都是一阵蝉儿的早鸣把我叫醒,上学的时候,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走在蝉声的包围中,心里无比快乐。清晨的蝉声仿佛带着朝露的湿润,清凉凉的,沁人心脾。中午,便与伙伴们举着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竹林里住着无数黑色的蝉精灵,它们高踞在枝头扯开喉咙“知了知了”地叫,无比响亮的声音仿佛炸开了锅,霎时间,竹林里热闹非凡。晚上,我又与伙伴们打着手电筒、背着小竹篓,到村边的竹林里捉刚爬出洞的蝉蛹。蝉蛹身上裹着一层角质的铠甲,就像一团黄泥。蝉蛹从地洞里爬出来,爬到竹枝上便一动不动,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蝉儿手到擒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蛙声无疑是夏天演奏会里的击鼓伴奏,唐代诗人吴融就在诗里说过“只把蛙声鼓吹同”。雨后的夏夜,雨水氤氲的潮湿世界里,乡村的夜显得异常寂静。这时候,村边的稻田里传来了几声“呱呱呱”的蛙叫声,声音自远而近,浑厚悠长。远处的青蛙也应和着“呱呱”地叫了起来,顿时蛙声连成一片,如同鼓乐,那鼓点式的节奏,此起彼伏,抑扬顿挫,仿佛是天籁之音,令人心旷神怡。小时候,我最喜欢在雨后的夜,躺在床上全神贯注地倾听蛙鸣,然后枕着蛙声酣然入睡,那纯美的天籁,温暖着我的梦境。长大后,居住在繁华城市里,蛙声早已从我的生活中彻底抽离远去,唯有一遍又一遍地在古人的诗词里聆听蛙声:“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何处最添诗兴客,黄昏烟雨乱蛙声。”“蛙声经雨壮,荧点避风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夏天的乡村里,会唱歌的还有布谷鸟。灰色的布谷鸟从树林里扑腾而出,在天空中滑翔,掠过田野,一边飞翔一边鸣叫:“布谷——布谷——”那声音时大时小,忽高忽低,婉转悦耳,如同梵音一般幽远无尘。那回荡在广阔乡野间的叫声总引起我们的一番遐想。父亲说:“它在叫‘布谷布谷,快种稻谷’,在催人们快快耕种呢。”母亲说:“它是说‘洗锅洗锅,淘米下锅’呢,我要回去做饭了。”我说:“它在叫‘早种早熟,早起早读’,它在督促我们读书呢。”弟弟在闹脾气哭鼻子,祖母对着弟弟说:“你看天上的布谷鸟也在笑你了,它在叫‘布谷布谷,不哭不哭’呢。”弟弟听了,破涕为笑。
夏天,走在田野间,还会听到草丛中传来“嗞嗞嗞”的声音,那是蟋蟀在自弹自唱。蟋蟀就像是夏天里的流浪歌手,背着一架小提琴一边流浪一边唱歌。它的落魄歌声,曾引起古人多少诗情。《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唐代诗人杜甫《促织》:“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宋代诗人梅尧臣《促织》:“札札草间鸣,促促机上声。”……可见蟋蟀叫声的动听。记忆中夏天静谧的夜,朗月高照,清风习习,这时屋边的竹林里、田野的草丛里、屋檐底下的墙缝中传出了一声声蟋蟀清脆的叫声,那声音时而清脆时而低沉,缠绵悠长如歌如诉,叫得甚是多情的样子。祖母在院子的香樟树下,一下又一下地轻摇蒲扇,听到蟋蟀叫声,轻轻地说:“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我听得一知半解,祖母说:“蟋蟀叫,要下雨。”第二天果然下起了大雨。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在城市中生活,却从此远离了这些美妙的自然天籁。在繁忙生活中奔跑的我,常常在城市里无比嘈杂的噪音中失眠,于是,总抽空跑回家乡,在老屋里过夜,当熟悉的蝉唱蛙鸣蟋蟀弹弦响起时,我便沉沉地进入了梦乡。说到底,夏日家乡的天籁是一剂安抚灵魂、慰藉乡愁的良药啊!
又是一年夏天至,那些动听的“知了知了”“呱呱呱”“布谷——布谷——”“嗞嗞嗞”仿佛又萦绕在耳畔。夏天,且用心去倾听这些美妙的天籁。
(编辑 李天骄)
文/梁惠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