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刷手机付款吗?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NFC,钱包,移动支付
  • 发布时间:2014-11-19 09:47

  “支付时间到了,我们的目标是要取代你的钱包。”美国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说。

  移动怎么支付?

  移动支付,又叫“手机支付”,是允许用户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9月10日的iPhone6发布会上,苹果公司推出ApplePay,这是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随后几日,微信也在其“钱包”模块中悄悄地嵌入刷卡功能,商家只需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即可完成付款。

  “NFC是近场支付,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中国通信工业协会NFC产业技术专家孙意笑说,将两个含有NFC芯片的设备放在一起,它们会通过NFC天线进行磁场耦合,刺激芯片释放有关数据和密码信息。以ApplePay为例,无需打开特定程序,只要将手机在终端读取器上轻轻一靠,就可以完成支付。与之争夺市场的是目前占主流的二维码支付。它是一种基于账户体系的无线支付方案,商家把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用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实现与商家支付宝账户的支付结算。

  据悉,这是目前中国线下支付的两大阵营,即银联、运营商和一些NFC厂商力推的NFC支付以及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公司推动的扫码支付。

  NFC比二维码更安全?

  享受便捷的同时,手机支付的安全性更受关注。尤其是在今年3月份央行突然叫停阿里、腾讯的二维码支付后,支付安全更成为一大挑战。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依附于第三方账号,账号一旦被盗,其安全性就会受到威胁。”网络安全专家林凯说,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大多数用户都会选择类似于打车、看电影之类的小额支付。

  “一般来说,我用手机付款的额度都不大,控制在200元以内。”上班族小张告诉记者。不过,目前微信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每天只能刷卡十次,额度小于300元。

  而NFC支付看起来似乎更加安全。孙意笑解释说,NFC手机采取SE芯片硬件加密和软件加密相结合的方式,数据传递时间不到0.1秒,破译无线电信号难度非常大。此外,他表示,NFC比二维码支付、音频支付、声波支付要安全得多。对于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推广方已有相关措施。据了解,目前无论是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都对手机支付作出了“全额赔付”的承诺。

  利益之争阻碍推广

  尽管NFC由来已久,但由于之前智能手机和收款设备的缺乏,早期的NFC支付工具比如谷歌钱包等,并未真正打开市场。“NFC涉及的中间环节比较多,包括运营商、手机厂商、银联通道,还有商家等,所以在推广上需要更多的程序和成本来运作。”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分析师钱海利告诉本刊记者,“这块蛋糕很大,以NFC为代表的近场支付和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条形码支付都在争夺这个市场。”

  事实上,国内NFC在技术上足够成熟,但受困于多方利益诉求,无论是移动终端还是跨平台支付,用户都无法获得一个良好的体验。对于移动支付领域的玩家而言,战局也越来越复杂,中国银联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

  众所周知,银联是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通过其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商业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其中,具有NFC功能的POS终端的改造主要由其完成。国内的NFC阵营里,由于银联跟运营商一直在争主导权,以致线下POS机改造迟迟没有进入正轨,银联的闪付虽然已经推广,但一直还在试验阶段。而来自银联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超过360万台POS机可以支持NFC手机支付。每台POS机的改造成本为300到500元,银联已经补贴了上亿元。

  “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看似很大,实则危机四伏,大家都在做这一方面的布局。”钱海利说。但目前,我国移动支付标准尚未出台,相关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刊记者 王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