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人,多读点书吧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电视人,文脉,培养
  • 发布时间:2014-12-02 08:57

  接通文脉,再做电视,读书帮你打开对话之门

  大约十几年前,还是新闻主持人身份的王志,在一次讲座里,说了一段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大意是——

  我研究生读的是湖南师大文艺美学专业。当时,我们读黑格尔的《美学》,每一个字都认识,可想真正弄明白,我下了很大的工夫。现在,我的工作面对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那些艰深的文字相比,要简单得多!之前的阅读经历,虽然和现在的电视工作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是很好的“头脑体操”,让我能够把采访做好……

  我现在供职的公司,主要出品真人秀选秀节目。在外界看来,我们的隔壁就是娱乐圈,一定是花花世界、歌舞升平。有时,别人开开“贵圈乱不乱”的玩笑,打个哈哈也就一笑了之。但在这里,有一件很严肃、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读书。

  刚入职时,给我不小触动的倒不是节目的收视和收入,而是在喧嚣的舞台、热闹的演播室之外,公司整体氛围静水深流着对于读书的自觉和热爱。让我心折的不只是同仁的电视业务,而是他们和李白的隔空对饮、对海德格尔的深入理解,与陈丹青的时代共鸣。

  读书,培养的是“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似乎百无一是。但看到中国电视竞争日趋白热化,我总会想起《三国演义》;看到捕捉民间情感和民众审美的“现象级”节目,我总会想起《诗经》。当同业在讨论素人、明星谁更重要的时候,毛姆早在《总结》里说过了,“名人们琢磨出一种手段来应付他们遇到的人。他们戴着面具示人,面具往往令人印象深刻,而他们却很小心地隐藏起真正的自我。与声名显赫者相比,我一直更加关注无名之人,他们才常常是本来的自己。他们的出人意料、独一无二和变化无穷,都是取之不尽的素材”——真人秀的价值和魅力,不就是这样吗?

  书,是最枯燥的媒介,却最有想象力。你必须在头脑中自己制造情境、情感和情绪。经典小说、传记、诗词、文艺评论、社会科学、历史与哲学著作,对于最大众化、娱乐化的节目来说,也是最优质的养分。

  举两个例子:

  其一,今天的电视节目,能否和鲁迅的杂文对话?能否和柳永的词对话?能否和莎士比亚的戏剧对话?能否和它们一样,呼应时代、影响民众?毕竟,上述都是某一时代的大众文化产品。接通文脉,再做电视,读书帮你打开对话之门。

  其二,为什么推崇传记?真人秀选秀的核心,即对“真人”的表现。怎么表现?传记就在做这样的事情。优秀的传记,既真实又生动,凸现人性及其背后的时代精神。并且,一些优秀的小说,虽聚焦虚构的主人翁,但其表现手法也值得借鉴。

  所以,电视人,多读点书吧。功利地说,一本书再贵也是便宜的。投入产出比,绝对超值。

  文/徐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