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的“放大器”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放大器,纺织之光,针织内衣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22 08:35
“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隆重颁发
为针织产业发展助力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获奖项目,集中代表了针织内衣行业在内衣部件设计、功能性舒适性面料开发、新原料研发、染整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中纺联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孙瑞哲表示。
近日,“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纺联会长王天凯,中纺联原会长杜钰洲,中纺联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高勇,中纺联副会长孙瑞哲、徐文英、张莉、杨纪朝、夏令敏,中纺联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等领导出席大会。
此届“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奖励大会重点颁发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及“纺织之光”教师奖、学生奖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其中,10个项目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
杨世滨表示,希望这些获奖单位以此次荣誉为起点,继续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为针织内衣行业的科技进步起到有力的推动及引领作用。同时,也希望全行业向获奖单位学习,重视创新、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针织行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建设纺织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主创新力增强
自2009年,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郑敏泰先生向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设立“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郑敏泰中国针织(内衣)基金”,今年已经进入第五年,为我国内衣行业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和新型营销模式的建立等做了很大贡献。
孙瑞哲介绍说:“以内衣创新贡献奖评比的形式,发现推广行业亟需、创新性强的技术,既有利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又能实现企业自身技术和产品在行业内推广与应用,从而引领更多针织企业关注创新、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这对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孙瑞哲进一步强调,今年的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共收到27个申报项目,经形式审查,24个项目符合评审要求。项目涉及新型针织用纱、新型针织内衣面料、内衣部件及针织设备、针织和染整新工艺等。经专家评审,最终10个项目获得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
本届获奖项目集中代表了针织内衣行业在内衣部件设计、功能性舒适性面料开发、新原料研发、染整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例如,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轻薄导湿型涤毛混纺内衣面料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在织造、染整、设备改进等方面均申请多项发明专利,解决了染整过程中羊毛损伤大以及羊毛混纺面料导湿能力差等难题,项目产品成为可贴身穿着的高档运动面料。
但从整体上看,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仍需加强,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和人才资源的支撑作用仍显不足。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纺织工业面临着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紧迫形势,一系列严峻的外部风险和日益凸显的内在矛盾,为我们做好纺织科技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孙瑞哲表示,“十二五”以来,全行业围绕纺织强国建设中心工作,全面落实《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50+110”各项任务,带动全行业加大科技投入强度和创新队伍成长,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取得一系列突破,大批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产品差异化、产业信息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等取得显著成效,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整体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
“标准”也是生产力
“能获得‘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我感到无比地激动和荣幸。”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单丽娟在“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上兴奋地表达自己的获奖心情。
单丽娟说:“在立项前期,我国内衣市场上已经销售‘吸湿发热内衣’,而且销量逐年增大。虽然一些国外企业向我国销售具有‘吸湿发热’功能的面料,但是性能良莠不齐,价格不菲。当时,我国没有统一的测试方法和考核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会申请立项,希望通过制定标准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规范市场。通过近两年的反复试验、分析数据、改进方案、与国内外专家多次研讨,最终确定了统一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填补了国内空白。”
当然,几年的工作经历让她感触很深的是,企业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科技进步促进标准水平的提高。从事标准工作,视野要开阔,思维要缜密,从宏观上把握标准的制定方向,再从微观入手确定具体内容,任何疏漏都有可能影响标准的正常实施,所以考虑问题要认真、严谨、全面,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以说,标准也是生产力。
“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项目“超弹性随意形变无缝内衣的研究研发”,是浙江俏尔婷婷替高端内衣品牌日本华歌尔开发的新产品,为无缝内衣产品的开发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据了解,2013年本项目中产品在日本销售情况反映非常好,得到了消费者好评,本项目多组分纤维的染色技术为无缝内衣行业染整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
功能面料受青睐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通过其强大的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成功完成“轻薄导湿型涤毛混纺内衣面料的开发及产业化”这一创新科研项目,并荣获“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
“这次获奖,我们公司全体员工都很振奋,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和肯定,未来我们会在面料上一如既往地进行技术突破和创新。”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艺研究部部长许畅说。
谈及此次获奖的主要原因时,许畅表示:“一是,公司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二是,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尤其在纺织服装这个传统行业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挑动起市场的神经,走出一片新的市场蓝海。
“这组创新内衣面料2013年正式研制开发成功,目前在市场上获得青睐,订单的数量明显增长,它将成为公司在市场上的一支新的主力军,公司十分看好它的市场前景。”许畅说,本项目成功开发后,接到了大量订单。因本项目的成功开发,公司成为上海NIKE羊毛产品全球第一供应商。
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通过技术团队成功研发出来的“高支汉麻双丝光针织天然多功能面料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经济效益。据了解,自2012年产业化生产以来,公司共生产新品面料104.34万米,实现销售6215.59万元、利润1916.23万元、税收52.79万元,汉麻针织产品已成为雅戈尔高档服装品牌的品牌产品之一。
工艺优化带来新机遇
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的“无氨纶弹力纱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项目属于纺织新材料应用领域,该项目是为了提高毛衫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的这一需求而开发的该项目最大特点在于采用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靓柔丝,以及舒弹丝纤维和羊毛毛条为原料,采用精纺纺纱工艺,研制粗纱假捻器等专用器材,自主改造设备,有针对性地进行工艺优化,解决了弹性纤维伸直平行问题和羊毛难牵伸等难题。
“无氨纶弹力纱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项目生产的产品最大的优势是条干好,毛羽少,色泽均匀,制成的面料弹力好,布面平整、挺阔,抗皱性良好,克服了氨纶丝容易断裂造成的发毛和失弹现象,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细针距高支莫代尔纱线针织品的研发”项目获得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
本次项目研发人员之一的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开发工程师徐孝硅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使用高支超细莫代尔纱线开发的细针距针织品,不但有良好的细腻度、挺阔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即使在面料克重很低的情况下,仍具有很好的不透光性,在保持弹性的同时具有丝绸般的光泽,良好的手感和悬垂性,极柔软的触感,是一款高档的针织内衣面料。
“本次研发通过加强对高支超细莫代尔纱线棉纱指标的控制,细针距设备各种参数的调试和染整的特殊技术加工等方案,成功研发出细针距高支莫代尔产品,填补了国内针织品市场的空白。”徐孝硅说。
细针距高支莫代尔产品研发成功,是公司开展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的一个典型,对企业优化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产品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本项目自2012年完成以来,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已累计生产154万件,销售收入30492万元。
徐孝硅表示,一方面,即发将会从原料及坯布组织入手,挖掘设备潜力,进一步开发新面料、新产品。同时,结合设备优势,开发新的坯布组织和服装款式,力争把高支高密系列服饰做成一个新的标志性产品。
李英/文 张彦山/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