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强赎难止

  1月22日,南山铝业(600219.SH)发布关于“南山转债”(110020.SH)赎回公告。粗略统计,2014年下半年以来,已有13只沪深可转债触发强制赎回条款或到期。而新发转债无论规模和数量远逊于存量转债提前赎回量。沪深可转债供求关系空前失衡,与之对应的是中证转债指数在201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刷新历史新高。

  历史上绝大多数A股可转债最终都以触发强势赎回条款而解决还债问题。原因也很简单,当可转债触发强制赎回条款的时候,转债二级市场交易价格远高于130元,如果不转股就面临面值附近被赎回的风险。

  由此可见,可转债强制赎回,一般都发生在趋势向好的市场中。从基本面而言,转债强势赎回刺激大量转股,上市公司负债率降低,财务成本降低,报表更加好看。但是从股价走势上,从强制赎回公告发布到强制赎回登记日这段时间,大量转债势必集中转股,可能造成流动性冲击,压制股价。

  如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2014年12月24日首次公告赎回平安转债(113005.SH),赎回登记日为2015年1月9日。期间230亿元存量转债、350亿元市值的可转债要集中在不到10个交易日内转成流通A股。期间中国平安A股涨幅19.98%,虽领先上证指数,但弱于其他保险股A股走势。

  国金证券(600109.SH)的弱势比较直观,其于2014年12月15日首次公告赎回国金转债(110025.SH),赎回登记日12月29日。期间正股涨幅仅为0.45%,弱于大盘和证券板块指数的涨幅。

  转债强制赎回,还有另外一个强调百遍不为过的风险点:一定要在赎回日前转股。平安转债和国金转债最后赎回量分别为3448万元和1531万元,转债投资者的损失在八成以上。平安转债最后交易价格167.5元,国金转债最后交易价格194.97元,最后分别以100.14元和100.315元强制赎回。

  截至1月21日,中证转债年内上涨4.77%,强于上证指数2.75%的年内涨幅。在2014年12月,这一指数涨幅为25.21%。目前最低价格的中海转债(110017.SH)亦收盘在132元,与半年前可转债大面积破面形成反差。最高溢价的吉视转债(113007.SZ)溢价达38%。被誉为波动率最低、规模最大的转债——中行转债(113001.SH)从2014年9月的95元涨至190元附近。2014年下半年来可转债“疯狂奔跑”得力于“两条腿”:对应正股(多为蓝筹)在二八行情中的强势走势;牛市中,可转债陆续强制赎回导致供需失衡。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期,沪深可转债存量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在260亿元平安转债、80.5亿元重工转债(113003.SH)和其他十余只中小型转债赎回,中行转债和工行转债(113002.SH)发布赎回公告之后,存量已经降至千亿附近。新上市的浙能转债(110029.SH)、洛钼转债(113501.SZ)规模远远不及提前赎回量。石化转债(110015.SH)也即将达成强制赎回条件。2015年一季度末的沪深转债存量将回落到500亿元。

  然而,可转债配置需求因其强势走势还在继续增强。转债基金得益于其良好的净值增长,规模迅速膨胀。仅分级基金场内份额年内增长数据就令人咋舌,转债优先(150188.SZ)份额由6.1亿份扩大到36.1亿份;可转债A(150164.SZ)份额由0.27亿份扩大到3.65亿份;转债A(150143.SZ)份额由0.37亿份扩大到6.3亿份(未扣除上折影响)。

  除了存量转债基金规模扩大,还存在各大险资配置、大小私募基金、个人投资者对转债品种的需求。所以,风在继续吹,猪却越来越轻。在新的“巨无霸”出现之前,可转债会越飞越高。

  本刊特约作者 孔驰/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