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古建筑摄影浅谈

  • 来源:照相机
  • 关键字:古建筑,摄影,设计
  • 发布时间:2015-01-23 14:32

  这些年我曾先后深入川渝大地上的好几十个古镇,有针对性地对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川渝(四川、重庆)古建筑和地方纯朴的民风民俗进行拍摄,专注记录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了千百年而又弥足珍贵的川渝古建筑。实拍时我比较重视对古建筑内外部形态进行直观写实和主观的创造。因为,每次到古镇摄影,当我爬坡上坎穿梭在古镇青石板铺成的大小街道,特别是近距离揣摩街边那些古色古香、古意依旧的瓦房、楼台时,我的心灵与灵魂似乎已经与这里的古建筑融为一体,对古镇摄影的热情愈来愈浓。在这么多年的拍摄积累中,各种古建筑影像被定格在了时光的年轮里,历久弥新。下面就和大家分享点滴。

  一、心与古建筑元素的对话与感悟

  具有历史特征的古建筑,是不同时代的记号,每当我跋山涉水去拍摄这类题材时,除了看重古建筑远景的规模与气势外,也非常重视对局部细节的取舍和表现。因为,在长期拍摄中我发现,许多古建筑的庙宇殿堂和民居瓦房上沧桑的木门、木窗以及斑驳的墙面等,一旦通过镜头放大并定格之后,古建筑上蕴藏的历史文化才会更加清晰而直接地反映出来。所以许多时候,我往往会先仔细参观建筑物,了解其文化背景,有时甚至要用心去感触一砖一瓦和周围的一草一木。唯有这样,拍出的画面才会叫人过目难忘。

  面对任何古建筑,凡是能吸引我驻足观看,并进行沉思的,我便觉得这应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和内容。一般情况下,当我对选择的古建筑相关题材和某个古建元素感兴趣时,我都会从多种角度对所拍题材进行独特的画面取舍,以框取最抢人眼球的核心元素,尽量让其突显在画面上。

  为了能真正用镜头浓缩古建筑的精髓,突破拍摄上的局限,跨越历史长河,让所拍画面引领人们走入追忆的长廊。拍摄无论是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还是在白天或黑夜,每次我用镜头捕捉古建筑独特而神奇的影像时,都爱用客观的写实与主观的创造相结合的方式,为了使拍出的古建筑有一种可触摸的质感,实拍现场我会对所拍的不同古建,量身选取拍摄景别、时间以及光线,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最佳画面效果。

  二、周密的现场构图与灵活用光

  为了让主体在画面上占最显著的位置,以利于视觉面积的控制,构图时我会充分利用有限的画幅面积,争取一次构图完成,而不过份依赖事后剪裁。实拍时我会尽量走近主体,用近景构图方式,尽量选择与众不同的拍摄点,让所拍画面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读者在品读画面时,才能真切感悟画面所讲述的故事。拍摄常用直观的写实方式,通过精挑细选的形象,尽量让所拍对象直接和观众对话。

  在光线运用上,我认为不同的光影变化能够展示出古建筑的不同风采。光,能够赋予古建筑独特而神奇的魅力,不仅可以将古门、古窗、古墙的层次更丰富地表现出来,而且还能改变所拍主体的构成形态,进而创造出主体的一种全新的意境。

  拍摄充分运用画面明与暗的影调对比设计,很好的勾画并交待清楚了所拍主体元素古建筑框架里的门、窗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在进一步的选择,巧妙构思中,有目的地运用框架形式来分割画面,透过原生态的古窗、古门、古建筑框架看出去,画面前景的古建筑元素中的人物才能从框架里“跳”出来,画面才能取得新颖而别致的构图效果。

  为了使画面中的古建筑整体和局部的影像层次更丰富锐利,实拍时我会全方位围绕创作需要,运用摄影的虚与实、大与小、高与矮、深与浅、明与暗等摄影对比方法,尽量让所拍画面有看头、有想头。继而认为这样才能在记录性拍摄的基础上,让摄影的表现方法更丰富多彩。

  三、重视选择古建筑画面的影调与色彩对比

  任何一幅画面都必须具备一个不相同的基调,即主要色彩倾向。摄影创作中摄影者要想方设法找出一种合乎主题要求,能表达一定情绪或环境气氛的色彩,让它在画面上占有较大面积,在整体上给人以先声夺人的视觉印象,将读者的情绪和感受带入预期的意境中去。作为基调的色彩必须对该事物具有概括力,适应于主题所需的情绪气氛,或者具有抽象和象征意义的色彩。这是对色彩的提炼和概括。

  色彩的基调对塑造形象、表现主题、引发意境有重要作用。通常,摄影者在精心设计一幅画面时,在运用色彩语言进行创作时,除了服从主题思想需要外,还应使所拍画面尽量达到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疏密有致的设计目的。实拍时,我往往十分注意寻找这种基调,并想方设法用这个基调统领全局。同时,非常看重画面里色彩和影调的对比,当然也重视画面细节部位的微妙变化,现场创作中我步步追求一种单纯之中含丰富、画面有基调但不能单调的色彩效果。

  拍摄根据所选题材,为了取得历经沧桑的画面效果,有时重点选择一扇千家万户的地道老木门进行局部描写也是必须的。拍摄比较重视画面细节部位的微妙变化,为了使拍摄地道老木门更协调,在留心观察中我发现,老木门上剥落的漆皮、裸露的木纹、光滑的门环,仿佛正向观者诉说岁月的沧桑变迁,犹如给所有的古建筑遗迹弹奏出轻柔飘渺的旋律。

  四、大胆追求画面的美感与布局

  拍摄历史古建筑的整体和局部,将这类题材作为独立的画面形象时,同样应重视画面的美感,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和点、线、面的形态。这里我仍要强调的是凡拍摄历史古建筑,决不能忽视线条所起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线条已经成为一种很重要的视觉语言,融入了人类历史文化的积淀。因为,线条可以使所拍历史古建筑整体和局部中不同的物体联系起来,从而赋予画面一定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仅可以用来强化画面空间,引导观众视线,还可以用来调动观者的情绪和感受。重视线条、形体、色块之间的组合、分割、明暗、虚实、对比、呼应等各种关系的统一和谐,才会使拍出的作品富有韵味,促使观者又看又想。

  古人遗留的古建筑成为现代文明的装饰与点缀,成为时下都市人群寻幽访古之地。为了克服夜间取景拍摄时的困难,古建群的外景拍摄,很多时候都强调出新、出奇。摄影人对环境的印象,往往随着拍摄角度的微小差异而大相径庭。事实上这是由于视点的高低对线条或“压缩”或者“扩展”的结果。因为,在古建筑摄影中,特别是当确定画面的远、全、中、近、特构图后,这时只要画面里保留着架构古建筑核心元素的不同线条,实际上画面里的线条都有着它们不同的“背景语言”,所以,在古建筑摄影中,摄影人在构思布局画面时,应将线条元素充分考虑进去。我认为只有将线条元素作出精确的安排与布置后,拍出的古门、古窗、古墙才会在画面上达到更加突出抢眼的效果。

  文/高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