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突破贷款难困境发展农信事业
- 来源:时代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农信社,贷款问题,解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02 08:43
【摘要】农信社多年尽力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同时,也一直被贷款难问题困扰,如何推广落实普惠金融政策,解决贷款难问题,如何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更好解决这一难题是实现社农双赢得关键。笔者就此做一个简要论述。
【关键词】农信社 贷款问题 解决 发展
一、引言
放贷作为农信社的主要业务,作为控制金融资源供求平衡的主要手段,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放贷的实效性与回收率决定了金融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的好坏。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信社,由于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业务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加之信息不对称,不良贷款问题突出,农信社难贷款难和贷户贷款难的两难局面更加严重,进而普惠金融政策和信贷支农措施难以落实,我们农信社从业人员正确看待与分析这一问题,并付诸行动,才能有效解决。
二、贷款难与难贷款的不同表现与原因
贷款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农民贷款难,第二个是农信社难贷款。这两者仿佛是一对烂兄烂弟,是影响农信社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拦路虎。
(一)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在我工作过的8个乡镇中,退耕还林后,绝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务工收入,在目前灾后重建结束后,务工机会越来越少,对能力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高,时断时续的活儿,大多打工一年仅能维持日常生活开销。目前,没有退耕的农户,农民种地本身就不赚钱,只有年年向信用社借贷才能维持农民简单生产。农民要想扩大生产,走上产业化致富之路,苦于无钱。而当地政府由于财政困难,对农民的资金支持根本无暇顾及。在银行方面,继工行、建行、农行相继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民的信贷支持目前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在尽力支撑。
1.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贷款额度。按照常理,生产成本高需要更多的资金扶持,应该表现为比较容易获得贷款。但是农业生产刚好相反,作为国民需求基础行业,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抗风险能力低、利润薄的特点,受历史原因限制,我国的农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园,即便是现在正在推行的“家庭农庄”类型,其生产规模只能勉强算是中等水平。于是在扩大经营规模,争取更大额度的贷款额度方面,难以满足需要,农户只好望而却步。
2.贷款期限没有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制定。农信社的贷款期限依照金融企业的贷款流动性要求而制定,不能契合农业生产周期,尤其是对于多元化农业生产更加不能契合。仔细一算账,农户会觉得贷款手续繁琐或找不到合规担保抵押,还不如不贷,直接找些私募资金反而方便。
3.利率偏高利息负担偏重。受自身经营效益整体水平偏低的不利影响,农信社对农业贷款的市场化利率标准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40%,月息约为9厘,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户而言,没有享受到应用的补贴扶持,加之其它因素影响,造成经营成本过重。
(二)信用社难贷款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作为筹备农商行改制的农信社,有许多方面尚待完善改进,因此,在农业生产与农户贷款的扶持力度方面仍有一些不足,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难贷款。
1.先天不足,实力受限。农信合的基层机构遍及所有乡镇,各个乡镇的经济情况不尽相同,历史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包袱,造成农信合资产质量差、呆账坏账多,缚住了农信社的贷款扶持手脚。
2.内控外扰,难以突破。农信社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出台了一系列内控制度和办法,实行了比以前更为严格的规定和指标,制定了惩戒力度很严格的追责条款。使得基层信用社的支农优势无从发挥,甚至是在办理合理的农户贷款时也变得缩手缩脚,以求自保。另外,政府政绩工程,比如万亩果园、一村一品等农业建设,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全力配合,在政绩工程风光之后的收贷工作,往往需要金融机构单独面对,即使使用法律手段得以维护,对于农信合自身发展已经造成损害。
3.弱势产业,风险难控。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过大,往往是一场自然灾难过后,就会有许多倾家荡产的情况出现;市场信息不对等,跟风生产,炒作坑农等社会怪相使得农信社必须首先考虑风险规避问题;抵押物评估标准不统评估机构缺位,农信社在向农民提供大额贷款时必然是相当慎重的,一旦放了贷,在安全回收贷款收取抵质押物的时候,往往是赢了官司,赔了钱。
三、解决贷款难和难贷款的对策
(一)明确市场定位,破解贷款难
为三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金融服务,是农信社必须坚持的经营宗旨,农信社必须以农村、农业、农民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必须以“三农”作为自己的经营定位基础,才能发现更为广阔的发展范畴和市场空间。农信社的全成员,必须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和目的,运用市场化手段,依托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高效便捷金融服务,打造全新的惠农支农富农理念,在经营过程中想客观务实的办法破解贷款难。
(二)增强服务意识,解决难贷款
首先要打破单纯依靠利差收入来获取农信社收益的惰性经营念头。其次,一方面要钻研中央文件精神,广泛联系政府机构和农业科技部门,吸收多元化的资金,壮大自身的支农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开展广泛的调研,制定并推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把小额农贷品牌项目做大。第三,做好有针对性的服务营销工作,寻找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园与金融项目的结合点,引导并扶持企业化的经营对象,处理好扩张信贷规模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关系,保证信贷业务健康发展,避免造成信用社不应有的信贷资金损失。
具体的服务理念与实际行动要注意以下原则:树立金融服务意识,提高金融营销技能。严把审核关口,做好服务工作。遵守贷款手续,严控办事日程。扩展贷款项目,贴近三农事业。恪守信用等级,奖优罚懒区别。建立考核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
(三)争取政策支持,处理“双难”
1.在做好基层农信社与基层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如实向上级机构反映本地区农业经济特色、农村建设现状、农民经济活动。积极促进农信社的管理机制改革,建议上级部门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变化情况,放宽农信合的涉农贷款追责。制定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促进农信合的快速发展。
王浩平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