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成都 一座西南省城的“新一线”标签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成都,星巴克,无印良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04 13:23
为什么是成都?一座西南省城,越来越高大上,越来越国际范儿。仅去年一年,成都就新增15个国际快时尚品牌。成都IFS国际金融中心启幕,一众国际品牌扎堆开门迎客。成都远洋太古里,星巴克、无印良品陆续开出西南地区乃至全球最大的旗舰店。已经有企业明确将地域发展战略划分从原来的“北上广深”逐渐调整为“北上广成”。2014年末,以“时尚就是生活”为主题的成都时装周圆满落幕。这场年度时尚盛事吸引了各大时尚品牌参与。
2014年9月米尔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发布的亚洲最佳表现城市排名中,成都超越北京、上海,排名第三。2014年年底的一份城市分级报告中,成都再一次从杭州、武汉、南京、天津等17个对比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新一线”城市的标签。
成都,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否会成为一座市场前景广阔,充满无限可能的消费新城?本土服装品牌对于成都市场有着怎样的认识?外来品牌对于开发成都市场有哪些期待?成都将是渴望新兴市场的品牌商的下一站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通过采访相关人士,希望能够找到答案。
细数成都商业关键词
2014 年,IFS 国际金融中心、101 购物艺术中心“重磅”进驻成都,商业百货的不断发展,让成都这座西南省城的商圈形态开始发生变化。“两年前,经常从客户那里听到‘今天我在某某品牌买了一件衣服。’可现在经常听到是‘我在某某商场购买了一件衣服。’”这成为成都本地服装从业者深刻感知的变化。
中国幅员辽阔,若按地域的东南西北确立四个城市中心,成都无疑是西部城市中地理位置最为优越、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想到成都,人们脑海中早已不局限于熊猫故里、美食天堂了。成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透过它的新变化,我们可见到一个商业繁荣城市丰满的身影。又见成都,它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新的面貌?
关键词 1 “新一线”城市
经济发展能力是“新一线城市”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而商贸的发展侧面影响着经济实力。有关数据显示,成都商业综合体数量居全国第一,在建购物中心面积居全球第二。这也侧面表明历史悠久的成都正向综合商业发展的时尚之城转型。
一时间,成都变得炙手可热。
2013年年底《第一财经周刊》首次发布中国城市分级报告,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之外,成都在新锐城市中的重要性多次被提及。2014年年底最新一期城市分级报告中,依据大公司关注度排行、综合人才吸引力与适宜创业的单项排名、快时尚店铺进驻数目等指标,成都再一次从杭州、武汉、南京、天津等17个对比城市中脱引而出,稳居首位。由此,成都“新一线”城市的标签更为醒目。
2014上半年,恒生银行成都分行、澳新银行成都分行正式开业,目前成都外资银行达到16家,外资保险17家,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截止到2014年年底,《财富》全球500强之中有262家企业都选择来到这里投资发展。甚至有些公司明确将企业地域发展战略划分从原来的“北上广深”逐渐调整为“北上广成”。
关键词 2 商圈的嬗变
成都是四川的省会城市,既具有政治地位优势,也是西部商贸发展重要地区。不仅如此,成都商业的繁荣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圈,竞争激烈的商圈也在嬗变。
2014年初,位于成都市红星路的IFS国际金融中心开业之时,四川省商业连锁协会会长冉立春曾用“成都新商业名片”来形容。他说道:“2012年以后,春熙路商圈60%左右的消费者来自外地,而非成都人。成都IFS的进驻,弥补了春熙商圈奢侈品消费的短板,让百年春熙辐射力和影响力更强。”记者了解,IFS总投资达160亿元,总建筑面积达76万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就占21万平方米,相当于2.3个天府广场,同时也给当地商业格局带来了新改变。
IFS国际金融中心位于春熙路商圈,这是成都市中心的黄金地带,也是成都最具代表性、最繁华热闹的商业中心。其人流量和日销售额居于成都各大商圈之最,基本形成了一个以购物为主,休闲、娱乐为辅的大型商业圈。
成都商业的变化不止于此,去年9月,位于成都春熙路核心地段的101购物艺术中心也盛装启幕。作为成都首家购物艺术综合商场,它打破传统的商场购物模式。与之相比,如太平洋百货这样的成都老牌商场已经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被淘汰。
“并购重组、优胜劣汰和吸收引进”成为成都商业发展特点。在此情形之下,成都商业呈现出新的活力,环球购物中心、IFS国际金融中心等大批量的新兴购物中心正在不断兴起。竞争之下,传统百货也在求新求变,转档升级。据了解,成都传统百货均有调整策略,茂业百货引入影城,百盛则精修店面,伊藤洋华堂引入娱乐设施整改提升。
“两年前,经常从客户那里听到‘今天我在某某品牌买了一件衣服。’可现在经常听到是‘我在某某商场购买了一件衣服。’”本地服装从业者感知成都商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时如是说。
商业地产的不断发展形成了成都特有的商圈形态,一份来自成都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成都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形成了以春熙路、盐市口、骡马市为核心的三大商圈,以建设路、万达广场、金沙光华、天府新城、红牌楼、双楠、会展、城南新区、八益、金府、科华、蜀汉路、双桥等区域商业中心,以及荷花池、新城北等专业市场在内的15个区域商圈。
商业体更像是一个大买手,把自己欣赏的品牌招揽旗下,消费者可以通过对商业体品味的认知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商品。相关调查显示,成都人对于商场消费的热情普遍高于其他城市人群。消费者购物习惯也成为影响成都商业发展变动的另一因素。
关键词 3 奢侈品汇聚地
“Chanel、Dior、LV、Prada这些大牌名字齐刷刷出现在成都时,置身其中的你会感觉自己走在香港的尖沙咀。”成都IFS国际金融中心开业之后,有人这样形容自己对于新商业中心的购物感受。
作为商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经营者”是商业繁荣的基础。而众多国际大牌的出现,仿佛更加印证成都存在的新商业机遇。早在2012年,福布斯发布的数据显示,成都已成全国主要的时尚奢侈品消费中心,消费额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
国际大牌对于中国商业发展趋势的嗅觉总是更准确些,奢侈品品牌LV在成都的开店过程就更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2001年,LV西南地区第一家专卖店登陆成都天府喜来登酒店。在没有适合的商场时,LV选择了酒店,以“店中店”的形式在成都落脚;5年后,LV又选择了成都高端零售业的新贵西武百货,该百货曾与仁和春天、美美力诚百货构成了成都高端百货三足鼎立的局面;2010年,LV的旗舰店设在了符合大型购物中心的所有特征的成都仁恒置地。当年销售额就已达到1.38亿美元,全国排名第三;2014年选择进驻IFS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这也是LV在成都的第二家专卖店。
近两年奢侈品牌国内市场开拓放缓的情况之下,与LV类似的国际大牌对成都的市场开发反而迈出了积极步伐。其中的原因是什么?LV在成都IFS国际金融中心开业当日,品牌北亚区总裁霍礼的言语中也许能够找到答案。他说道:“我们很高兴能够再次在成都开设路易威登的专卖店。成都是一座时尚且富有活力的休闲城市,这里的顾客优雅从容,对时尚有敏锐的感受力。”
商业新都矗西南
或许你走出宽窄巷子回顾完蓉城历史,品味过川味美食,也仍绝得意犹未尽。在成都,身心都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不仅如此,商业的繁荣又一次推动了这座城市的变革。但是,又为什么成都能够显现出如此惊人的商业潜力?哪些原因让其显示出商业新都的魅力?对于服装品牌商而言,成都“诱惑”在哪儿?
辐射西南的商贸重地
去年12月,星巴克和无印良品就陆续在这座城市的远洋太古里开出了西南地区最大,且是全球最大的旗舰店。这座城市的商业潜力不断吸引着品牌进驻。未曾停息的人流、车流、物流,时刻更新着成都发展的经济数字。
成都自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西部城市之中,其是气候环境舒适且物产富饶的地区之一,也是整个西部唯一保持较高发达的地区。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势给成都的商贸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成都加速了城市的商业布局,提出了“服务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全球的商贸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划。
从服装行业的发展来看,成都不断调整策略并快速完善城市推广与商业落地的方式。去年这座城市接连举办了成都国际时装周和成都时装周,众多服装品牌与设计师加盟助阵,反响热烈。
深圳的女装品牌艺之卉就参与了2014成都时装周,品牌首席设计师赵卉洲以“一座幸福的城市”来形容她眼中的成都。不仅因为去年品牌参与了成都时装周的开幕大秀,让她感受到成都的时尚热度,更在于她了解的成都市场是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中壮大起来,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
“成都不仅是一座有消费实力的城市,更是能辐射西南市场的最佳选址。最近几年,成都的奢侈品卖场越来越多,品牌越发丰富,吸引了周围比如贵州、云南、重庆等地的消费者。”赵卉洲说道。
的确,交通的发展帮助成都迅速开辟出四通八达的商贸之路。自1952年,开通了火车北站后,成都北部迅速成为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火车客运货运在这里中转,流动的人口进一步促发了成都的商贸。近些年,成都市区兴修了1号、2号地铁,还架起了贯穿全程的二环路快速通道。城市的交通越来越完善,同时更加促进了成都的商业发展。
不可小视的消费能力
商业繁荣的根本动力还是来自消费的支持。成都消费市场的前景到底如何?针对服装产业而言,它对于市场的考察除了涉及商业形态、交通条件之外,还有很多不可缺少的因素,比如本土消费者的经济能力,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所谓的消费者研究能够帮助服装品牌快速树立起对当地消费者的认知,也更能够生产出符合市场的产品。
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生活水平的一个指标,通常在食物支出金额上越高,则生活水平质量越低;用于娱乐消费等其他消费的金额越高,则生活水平越高。尽管没有明确的成都恩格尔系数作一佐证,还是可以透过一些有趣的数据了解成都的居民消费能力。
从成都去年电影消费数据来看,2014年四川电影票房首次突破15亿元大关,达到15.62亿元,增长38.70%,稳居西部各省份第一位。其中,成都市电影票房首次超过10亿元,达到10.15亿元,成为全国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第五个票房超10亿元的城市。
在成都中心城区,步行3分钟就能找到一家小吃快餐店;步行5分钟,就能找到一间超市或者购物商场;最多搭乘6站地铁就能看场电影。成都拥有2344家KTV、1129家书店,成都人惬意的享受生活。
成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中,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成都市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10元,比同期分别增长9.8%和11%。
地区的消费喜好是产品生产的关键因素,而消费能力是品牌对市场定位的专业参考。在品牌市场选择方面,赵卉洲已经凭着品牌市场推广的经验,将艺之卉品牌带出深圳,并在北京、广东、成都、湖南等城市开店。
谈及成都市场的开发前景,她说道:“品牌选择进驻不同市场时,关键是要了解本土消费者特点。品牌营销方向和设计师对于产品的把握都要考虑到当地的情况,比如当地消费居民经济水平、休闲娱乐方式、社交、夜生活、消费区域,以及地区气候、餐饮特点等。”
不仅如此,她观察到成都消费者对于服饰的品位极高。“成都女孩的服装、化妆都非常先锋,她们对时尚的理解特别到位。大多不会追求视觉的夸张效果,而是把力气用在一些小的设计细节上,独特且有个性。”
相比于一些城市消费者对于服装盲目追捧的现象,成都人的着装风格渐渐地脱离审美上的定势,突出了自我意识且变得越来越自信。“这座城市越来越有移民城市的倾向,海归越来越多,不断有新鲜事物涌入,呈现出一种立体的复合的城市审美氛围。”赵卉洲说。艺之卉等外来品牌在深入研判着成都消费市场,本土品牌也特别重视对消费市场的分析。
雷迪波尔是一家以商务休闲男装服饰为主的成都本土品牌。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明对于品牌的定位十分清晰,他表示,雷迪波尔始终致力于高品质的产品,从设计生产、品牌推广等方面都坚持打造具有国际时尚标准的服装。品牌的定位与成都服装市场的消费需求保持一致。在高端大牌的进驻的环境中,只有优质高档的产品才更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正如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王茁所言:“成都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近年发展步伐迅速,具有浓厚的时装文化氛围。诸多知名品牌在成都的销售量居全国第一,成都具有服装市场的消费优势。”
人才回流加速产业发展
“少不入蜀,老不出川”早已是成都的旧时印象,商贸的发展繁荣了整座城市,市场的新机遇也让更多年轻人乐意回到这里创业,王米佳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7月,本土服装设计师王米佳参与了2014成都国际时装周。在中外新锐设计师共同参与的时装周上,他设计的服装作品被安排压轴登场。“我的家乡是一座包容的且历史丰富的城市。这座城里的每条街道、每一个人、每一事物都能带给我创作的灵感。”汲取着成都的天然“养分”,王米佳对于服装创作越来越自信。
7年前,在面临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王米佳决定回到家乡创业。除了归属感之外,他也道出了另一个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成都作为中国西部贸易中心的实力不容小觑。时尚离不开文化,潮流离不开包容。在这里,我可以透过设计表达自己,也能够获得消费认同。”
如今,王米佳专心经营着自己的服装工作室,他将工作室定位为“个人衣橱定制专家”。他认为成都人的个性化消费越来越强烈,从大众时尚慢慢转变为个人时尚,服装定制类业务在成都也更有市场。
王米佳只是许多回流人才中的一个缩影,还有许多优秀的人才回到成都开拓事业,甚至还有很多艺术名流选择在这里安家。
人才的回流加速了成都当地服装产业的提升,不只是服装时尚品位上,更加完善了成都服装的产业链条,进一步达到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整合提升。
SJS华人独立设计师SHOWROMM就汇聚了一大批如王米佳这样的服装设计人才。作为成都第一家售卖华人独立品牌的集合店,不同于其他的街铺和潮店,店内陈列的设计师品牌,仅在成都作展示和售卖。
刘璐是该服装集合店的设计师之一,她曾漂洋过海到欧洲留学,并在巴黎、纽约两大世界时尚之都就读服装设计专业。作为新锐服装设计师,她选择在成都开展自己的事业,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经营着服饰品牌。从最初的离乡发展,到选择回归,与其说是王米佳、刘璐等一大批返回家乡的人给成都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如说是成都对不同领域的人才都具有更强吸引力。
记者手记
平和态度看待这座“理想城”
解读一座城市的角度和标准太多,经济、人文、历史..每一个视角都可以有新的诠释。作为服装品牌所关注的核心内容,商贸发展、消费市场、地区自然特征等无疑是重点。很多时候,一切数据指标分析都显得过分理性。品牌商以普遍趋势分析消费市场;消费者则感性选购服装。
品牌在市场拓展时太希望出现如成都这样的理想城市,因为消费者不仅有钱还有闲,喜欢个性时尚的商品,乐意自我表达。难得的“鲜肉”怎能不成为众多品牌商虎视眈眈的对象?然而,进入一个新的市场绝非那么简单,国际奢侈品牌LV早在2001年就认定成都是只潜力股,也没有见其大肆扩张,反而是跟随着本地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策略,循序渐进地发展。
当然,对于新市场的判断也可以对比着看,所谓的“新一线”城市与北上广的消费差异有哪些?赵卉洲的角度也值得借鉴,她认为,北京作为文化和娱乐的中心,不论是普通白领还是名媛精英都偏爱盛装;上海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消费者崇尚个性自由,穿衣就为自我表达;而成都偏居内陆,更显婉约,消费者对新兴事物的接受度很高、接受速度很快,本土特色明显。这种更为细腻的消费市场分析源自一个设计师的多年观察。
成都究竟是谁的理想城?不论是准备进军成都市场的品牌,还是已经进驻的品牌,既要有大胆假设市场发展方向的魄力,也得存有小心求证、谨慎试探的仔细。盲目进军往往会失去方位,以平和心态看待这座城市,步步为营,才能挖掘到属于自己的那座“金矿”。
本刊记者_王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