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数、机遇及新金矿(一)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变数,机遇,金矿
  • 发布时间:2015-03-02 11:56

  猜想2015年消费电子的新格局

  每到年初,总会有很多回顾、猜想在业界流传,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就更是如此。当然,这些消息的流传总还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比如业绩好的公司,在年初的时候为了吸引下关注度,自然会炫耀一番,同时还会维持住自己的品牌形象;而业绩不那么漂亮的公司,在这个时候自然也会卖力表现一番,除了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还有为自己加油打气的意思在里面。好了。这里,我们就针对消费电子领域,预测下2015年将会出现一些什么改变吧。

  产业趋势板块

  2015年消费电子产业发展得关键词可能就是“融合、创新与普及”,不仅是不同企业之间的融合、不同品牌之间的融合,就是在品牌内部,产业融合的趋势也已经非常明显了。在创新之路上,我们看到了消费电子企业、内容企业、平台企业、核心技术企业、互联网服务企业、运营商开始全面合作,开发出各类具有创新意义的新产品。

  PC市场在变革中重塑

  创新是一个领域、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从追求极致轻薄的超极本到多种应用形态的二合一变形本,再到小型化台式电脑和轻薄及支持变形的一台机电脑,过去的时间里,整个PC领域正在慢慢尝试着创新和变革,而正式这样的尝试,逐渐推动PC领域走出寒冬,孕育出了春天的希望。展望2015年的PC市场,整个领域将有望在不断创新变革中完成自我重塑。

  再次购买成为推动力

  出货量的连续下跌,让整个PC领域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仿佛进入了寒冬,不过冬天的后面春季,积雪覆盖下的种子往往在熬过寒冬迎来春天时,能更快速、健康的成长。在全球PC整体出货量由跌转升以前,我们无法肯定PC领域的春天已经来到,但从2014年第四季度的全球PC出货量报告可以看出,整体PC领域正在好转,虽然Gartner和IDC两家调研机构由于统计范围的差异,但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PC出货量正在缓慢恢复增长,只是新兴市场的销售状况并不太令人满意。

  从各种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消费者再次购买PC的消费行为成为当前PC领域产品储户两提升的主要原因,而2014年第二季度笔记本出货量增长1%的数据报告中,也显示出用户更换PC的需求成为拉动笔记本销量增长的主要原因。相对PC普及时代,为解决有无而衍生的购买行为,更换PC的消费者往往对产品拥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其更明白自己需要怎样的PC产品,这样的购买行为无疑会从消费终端推动整个市场对产品差异化的追求,惟有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才能在用户更换PC时获得认可并成功切入这一市场,从而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

  英特尔14nm推动PC多样化进程

  英特尔第五代酷睿处理器的正式发布算得上是2015年初的重要事件,早已在PC领域领先对手几条街的英特尔却很执着地遵循着摩尔定律,但这真的只是履行摩尔定律的承诺吗?笔者更相信14nm的第五代酷睿处理器是英特尔为重新发明笔记本走出的、真正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一步。

  相比PC鼎盛时期对性能的追逐,第五代酷睿处理器以及早先上市的酷睿M不约而同地将能耗比作为重点,对低功耗、低发热量、高续航时间的追求更符合移动互联时代对设备的需求。

  从15mm到10mm,再到10mm以内,芯片功耗和发热量每一次的改善,都能让笔记本外观设计在轻薄方面迈出一大步,14nm制程工艺芯片产品的出现,已经让笔记本去风扇化成为现实。轻薄,绝对会让终端市场消费再一次感到眼前一亮的感觉。

  除了在能耗比方面的进步外,英特尔14nm发布策略也让不少不少业内人士吃惊。在第四代酷睿处理器仍然牢牢占据市场绝对统治地位的今天,一口气推出全线第五代酷睿处理器,对于合作伙伴而言恐怕不是一个太美妙的事情,但英特尔又不得不为之。2015年乃至未来的PC市场,更换PC将成为主要市场动力时,只有足够丰富的产品线及产品,才能够覆盖足够的市场消费人群。

  二合一笔记本的丰收年

  在移、动终端设备来势汹汹的今天,二合一笔记本的出现,可以说是PC领域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和尝试。二合一笔记本上市之初,翻折、推滑、拆分等各种形态产品争奇斗艳,而经过市场一年多时间沉淀,二合一笔记本产品形态逐步走向成熟,与此同时,长时间的市场推广和沉淀,也让消费者完成了对二合一笔记本从认知到认可并产生购买欲望的过程,2015年有望在成为二合一笔记本走向成熟后的第一个丰收年。

  足够长时间的沉淀,能够让市场消费者接受二合一笔记本这样创新形态的产品,而相比平板电脑向PC领域的跨界产品而言,二合一笔记本发展思路在2015年将更加清晰,追求极致便携的同时,性能将成为其抓住市场消费者的必杀技。在英特尔第五代酷睿处理器和酷睿M处理器的支持下,二合一笔记本绝对能够在兼顾便携的同时,性能远远超过平板电脑,可有效满足用户多样化应用需求,除笔记本和平板电脑两种应用形态外,更可扮演家庭多媒体移动中心的角色。

  精彩不断的游戏本

  游戏拯救了2014年的笔记本市场—这样的论调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的确,游戏本在2014年的异军突起改变了不少人对高性笔记本的认知。爆发式增长的消费市场,不但让戴尔ALIENWARE、华硕ROG这样的传统游戏品牌赚得盆满钵满,更催生了机械师、雷神、海鲅这类新兴品牌。游戏笔记本的成功,更像是笔记本细分市场崛起的预演,连依靠公模、只走线上销售的全新品牌都可以取得成功,可见市场崛起之快。

  可预见的是,游戏笔记本热潮依旧会在2015年成为市场主流趋势,而在2014年完成收获第一桶金并初步完成资本积累的新兴品牌将逐步摆脱公模+堆砌硬件配置的老路,通过定制个性化模具以及开发相关应用软件进一步获得市场认可,而戴尔游匣、华硕飞行堡垒一系列产品也将在2015年针对主流游戏本消费群展开争夺,这样的竞争将给玩家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体验,尤其是芯片功耗的降低,将会让游戏本成功实现轻薄大变身。

  个性十足的台式电脑

  笔记本尝试通过创新寻求产品领域重塑的同时,台式电脑同样面临PC整体衰退的危机,不过相比笔记本领域广泛的变革,台式电脑更多创新源自游戏领域。ALIENWARE Area-51以及华硕ROG G20两款主打游戏玩家的产品折射出台式电脑发展趋势,前者通过个性化的外观设计,追求个性与实用的结合,这一尝试让Alienware Area-51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同时也隐隐成为台式电脑在2015年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之一。

  而小型化同样也将成为台式电脑2015年的主要发展方向,低功耗平台的出现不单让华硕ROG G20这样定位于游戏应用的产品能够做到轻薄,英特尔更在Computex、CES等重要展会上不断展示其同各合作做伴开发的MiniPC产品,相比陷入困境的电视盒子,MiniPC在性能及设备互联互通上的确具有明显优势,也体现了英特尔及其合作伙伴对客厅大屏应用市场的追求,这类产品必将成为2015年台式电脑市场总要的组成部分。

  有望突破的一体机电脑

  低功耗芯片的出现,让一台机电脑在2015年有了全面爆发的可能,一方面低功耗芯片在确保一体机电脑整机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提升产品便携性,轻薄的外观设计对于追求品质生活的用户而言,拥有难以拒绝的魅力。尤其是微软Windows 10系统继续对触控操作的支持,让一体机电脑能够很快取代台式电脑成为家庭PC组成部分,而视网膜屏等规格硬件的搭载,加上性能出众的英特尔核芯显卡,性能大幅提升的一台机电脑足以满足家庭用户各种应用需求。

  除性能以外,一台机电脑为满足更多家庭用户差异化需求,势必在2015年延续对形态的创新追求。早在2013年,戴尔Inspiron One、华硕Transformer P1801、惠普Envy Recline都曾推出过尝试加入变形元素的产品,而随着英特尔14nm制程工艺芯片的普及,甚至实干技术的推广,2015年很可能成为一台机电脑爆发的元年。

  科技创新是整个PC领域能够持续发展并在变革中完成重塑的基石,英特尔14nm制程工艺处理器显然成为了这一基石般的存在,但除了芯片方面的进步外,实感技术的出现同样值得2015年整个PC市场期待。从英特尔RealSense推出之初,英特尔便积极需求软硬件厂商合作,力求共同打造实感技术生态圈,并以生态圈的形式完成技术的完善和推广。从平板电脑到笔记本电脑,2014年末已经涌现了不少搭载英特尔RealSense实感技术的产品,这类产品势必在2015年成为爆发焦点,并逐步改变用户同计算机的交互方式。

  现在的和未来的移动通信

  和那些时尚潮流界的周一见不同,数码科技这一块,根本没有预告,随时随地都会冷不丁地蹦出一个东西让诸位编辑大跌眼镜,然后半夜爬起来准备稿子。特别像是CES这样的盛会,更是摆明了不想让大家睡上好觉的。不过这样也好,冷静之余,你就能轻松地从CES里面的那些新鲜产品里面,看到一些未来的端倪。仔细想了想,说未来也许太远了点,大概今年的潮流还是能看到一些吧。

  屏幕的多种表现形式

  没有旗舰级手机的开年大戏,让人开始怀疑越来越走向多元化的数码穿戴设备,是否已经开始逐步取代手机的地位了。而大量国内手机制造商借助Google的安卓系统的持续给力,似乎已经占据了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了。抬望眼,看着国内那一群虎视眈眈的国产手机厂商,真心有一种可以小觑老牌欧美厂商的架势。不过好在韩国人还是不甘寂寞的,LG虽然没有什么更新鲜的旗舰级的产品登场,不过作为其曲面屏幕手机的第二弹作品—Gflex 2,还是按时登场了。

  据介绍,这款手机侧面观察机身屏幕的曲度达到了700R,而机身背面的的曲度达到了400R。简单地说,就是比上一代产品更具流线型设计。LG G Flex 2的屏幕和后壳自我修复功能也不再像前款机型那样需要3分钟,而是提升到最快在10秒钟内即可修复。这样一来,弯曲的设计肯定更加抢眼。硬件配置方面,64位骁龙810处理器,配置了32GB机身存储空间以及2GB或3GB运行内存,加上3000mAh的弯曲电池,还是很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不过硕大的1080p屏幕和弯曲电池搭配之后的待机效果到底如何,可能还需要所有消费者都去详细考量一番。

  曲面的屏幕是否更利于接听,我想这个问题毋庸置疑。不过曲面屏幕更重要的作用应该是为以后的那些可穿戴设备打下的良好基础。相比这款LG G flex 2,三星的GALAXY Note Edge应该在今年会火起来。和LG G flex 2不同的曲折方式,却体现了一个更为经济的屏幕曲折途径。而且类似的硬件配置,也让GALAXY Note Edge有一种先入为主的优越感。想想LG不那么成功的Gflex一代产品,现在最为用户诟病的就是登录市场时的硬件配置已经不符合当时的高端标准。相较于它的售价,似乎真心让人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值。而现在就已经和大家见面的三星GALAXY Note Edge,则更好地将恰当的硬件标准给诸位用户展现了出来,虽然价格略高,不过旗舰级的硬件配置,应该也不会让大户感到心疼。

  当然屏幕不是仅仅弯曲就能显示出特立独行,SHARP的拧巴和一根筋,以及对于国产手机价格的深恶痛绝,则让他们搞出来了一个叫做Aquos Crystal的无边框手机(或者说是除了包裹物之外无边框)。这款已经在美亚上面疯狂打折的手机,目前似乎已经可以适用国内的网络了。海淘之后不到一千块人民币的价格,彻底让全世界人民都见识到了小日本的疯狂。不过要正式进入中国市场,SHARP手机可能还需要有很长一段路去走。不过他为各位手机厂商树立的这种特立独行的美学诠释,可能在今年之内,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也说不定呢。

  硬件配置哪家强

  在Google奇特的设计之下,加上疯狂的营销浪潮,诸多手机厂商拼命地比拼硬件,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边大家还在对着3GB的手机运行内存意犹未尽的时候,这边华硕已经告诉大家4GB内存手机我造出来了。高达2.3GHz的64位英特尔Atom Z3580处理器,搭配4GByte内存的ZenFone 2,其它配置都很一般。5.5英寸1080p屏,后置1300万像素摄像头和双闪光灯,前置5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4GLTE网络和快速充电技术,内置3000mAh电池,怎么看都是一款现在主流的智能手机。而看到内存这一块的时候,大概大家都有一种无力感:竟然比我办公室的电脑内存都多了一倍……

  先不说这种的做法效果如何,不过噱头肯定是赚足了。全球第一款这个名号,肯定会吸引不少用户趋之若鹜的。再加上华硕似乎在UI设计方面和外形设计方面不是特别招人讨厌的特质,也肯定会让广大的用户为其更多的呐喊助威。不过4GB的内存能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能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而英特尔的CPU在安卓系统上的兼容性会不会在安卓5.0上有所改变?这大概都是需要时间和市场来应证的问题,不过目前,拼硬件的华硕ZenFone 2在内存上走到了前面。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紧跟4GB内存的手机厂商,应该是三星公司。它们之前宣传的Galaxy S6,似乎就是冲着4GB内存去的。可惜一不小心一个不留神,被华硕抢占了风头。不过据说也只有高端的三星Galaxy S6 Edge版才会有4GB内存这样华丽丽的配置,普通的版本,估计还是3GB的大行其道。至于国内的厂商,我非常有理由相信小米肯定会有一款4GB的手机待时而发,不过其限购政策和抢购手法,大概在今年内能见到野生的小米4GB内存的手机可能数量不多。

  有这样折腾硬件的,就肯定有让大家大跌眼镜的家伙。微软在购买了诺基亚之后,似乎连诺基亚那种执着于功能机的无奈都一起购买了过来。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在CES上华丽丽的微软215手机。微软215配备2.4英寸显示屏,VGA摄像头,最高支持32GB Micro SD存储卡扩展,并配备蓝牙3.0,运行S30+系统,搭配1100mAh的电池,据说单卡版待机时长为29天,双卡版待机时长为21天。为了延长待机时间,你当然不可能用这款手机使用3G及以上的网络,标准的GSM网络将会伴随你。这款略微有点非主流的手机,实际上是运动玩家不可多得的极品玩物,不到200元人民币的售价,超长的待机时间,还有各种蓝牙设备可用,不用担心绑在手机上的各类支付平台,掉了换张SIM卡就能继续用……出去运动,不带它都可惜。而且我相信,这样的设计肯定会有丰厚的市场回报。你没有看见时至今日的各种涉黑或者警匪电影里面,那些从事不良工作的坏人们,总是热衷于购买这样的一款一次性的手机?

  手机阵营的新意缺失

  除开之前提到的几款让人还有点印象的手机,今年的CES之中,似乎没有更多能让人记住名字的家伙。不过仔细翻看参展厂商的名字,你似乎又能看到大把熟悉的身影。联想有,他们家推出了自家第一款搭载了英特尔64位四核处理器Atom Z3560的手机—P90。不过除了这块CPU还有4000mAh的电池,P90给诸位用户留下的印象大概就只有它那骚红色的外壳了。国产大厂中兴推出了一款具备6英寸巨屏幕Grand X Max+,配置一般,似乎除了像平板之外,没有其它更多的亮点。至于意想不到的柯达自己搞出的代工产品Instamatic 5则更是让人一点记忆都没有。可能采用联发科的CPU却卖出了高通的价格,算是让人觉得有点印象。

  手机厂商大部分能让人感受的创新看起来都已经枯竭了,大家都是在等待着Google更新系统之后,堆砌硬件。大概在今年这样一个青黄不接的年代里,手机业这样的情形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相比之下,穿戴设备的扎堆则又让人看到了手机产业的另外一个增长点。手环、眼镜、手表的层出不穷,似乎在诠释着手机业—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无奈。也许在今年,沉闷的手机业不会有太好的光景。但是不断地堆砌功能硬件,再搭配着各式移动设备的辅助,手机到底能变成一副怎样的模样,想想,都还是让人觉得有那么一点激动呢。

  至于手机嘛?都抱着Google的安卓系统毫不动摇,又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呢?

  智能家居产品的演进

  智能家居产品的概念其实由来已久,严格说来这应该是一个属于物联网概念的名词,各个厂商也都在这方面持续进行投入。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是一个未来的必然趋势,而且各种产品也正朝着这一方面坚定地进行改进。但显然,这一领域的产品的推进并没有那么迅速。造成这一局面的最大原因其实并不是技术,而是成本。

  物联网的基础其实是嵌入式计算,这必然要求每一件联入网络(不管是家庭网络还是Internet)的设备都具备独立计算的能力(这也是智能的基础),由此衍生出的问题就是单件产品的价格上升,所有产品叠加之后的结果就是硬件价格的天文数字。此外,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既然是智能家居,那么产生感知和交互的结果必然是诞生一个存储和控制的中心,出于信息安全和隐私的考虑,这个中心必然将是本地化的(并不是说建立在云端的存储控制中心不安全,只是相对概念),这类拥有众多传感器的控制中心的价格也足以让人崩溃。

  与硬件问题相比,软件其实还算是较好解决的问题。首先,苹果的iOS系统已经拥有了HomeKit框架,能够允许硬件产品在苹果产品的系统层面上进行互动。老实说,这个其实已经算是后知后觉了,此前一些著名的智能家居产品集成商在1~2年前已经提供了对iOS设备的支持,比如能用iPad/iPhone对家中的电器进行远程控制等等,但关于感知和交互还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之一。此外,我们在今年也见证了Nest的疯狂,这家有着苹果血统的公司最终投入了谷歌的怀抱,也让我们对谷歌在智能家居方面的野心有了初步了解,因为这家公司的产品弥补了谷歌在感知领域的一个空白。

  好了,我们现在回到正题,来说说在2015年我们将在智能家居领域看到什么。智能家居普及的难题一直是成本,那么有更低成本的产品吗?答案是肯定的,之前贝尔金、幻腾等厂商都曾经推出过关于智能家居的低成本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存在着功能单一、不成体系等问题,新一代的低成本同样也可能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但会从电力供应入手来实现远程控制和交互,也算是相当出色。此外,统一的开放式框架也会开始生效,不管是苹果的HomeKit还是谷歌的,这些框架将吸引更多的周边厂商加入,抱团取暖,争取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总结一下,在智能家居领域,2015或许会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年份,大家其实都在进行前期的标准调整,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而旧有的智能家居集成商,包括霍尼韦尔等厂商将会继续在这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占有绝大多数高端市场的份额。

  智能超高清电视机的逆袭

  在国内,电视机产品应该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大件消费电子产品。过去的2014年,可以被称为是4K元年,在这一年里,众多厂商开始推出自己旗下的4K电视机产品。但是4K其实并不仅仅只是分辨率这么简单,内力还蕴藏这一些其他的东西,从产业链的构成,到新技术,再到法律法规,有众多的变数在影响着电视机产业的发展。

  首先,众多电视机厂商在今年可能会重点推广4K分辨率的曲面电视,当然,这种产品本身可能只是一个形象产品,用意展现厂商的技术实力,毕竟它的价格始终是高高在上的。与之相同的是最近两年十分火热的8K分辨率超清电视,这也是厂商技术实力的一个体现,目前来自日本的夏普在这个领域可谓是傲视群雄,占有领导者的地位。不过可惜的是,8K分辨率和曲面电视一样,在2015年都很可能只是橱窗产品,专家叫好,而消费者却不领情。

  应该说2015年会是一个4K分辨率电视机的普及之年,一个更换电视机的高峰可能会在今年到来,因此消费者会如何选择将会是电视机厂商所关注的重点之一。想要抓住高端消费群体的电视机厂商会在OLED技术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虽然未必会主推曲面电视,但做出主流尺寸应该还是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根据某些调查报告和传闻显示,国产电视机厂商也会加入OLED这一阵营,可以预见,在2015年,这个市场的竞争将会空前的激烈和残酷。而另外一些厂商则会选择一些风险较小的解决方案,比如较OLED成本更加低廉的QLED技术。采用这一技术的产品除了具备OLED产品的某些优点之外,还具备了低功耗的特性。当然,对国内市场来说,低成本才是王道,也是降低技术开发风险的重要元素。这项技术的发展,最终还是要看成品的价格和市场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目前可预见的是,电视机厂商在降低成本的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深化下去。

  在法律法规方面,2014年广电总局开始严格执行很早就已公布的关于盒子的“禁令”。这在一段时间内必然让高清节目源匮乏这一问题突显了出来,为此广电可能会在2015年要求上市的电视机新品全面强制搭载地面数字接受功能,表面上来看这是应对电视盒子的一个措施,但实际上由于将地面数字一体机加入到电视机中,实现了“全程数字化”影音处理,不仅能够降低高清信号的质量损失,还减少了中间环节,更容易实现加密和管控,这对执行广电的一系列规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对众多观察者来说,还有一件事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那就是索尼将在2015年将旗下的电视机业务剥离出来,单独进行运营,对电视机产业来说这应该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肯定索尼在电视机业务上的能力,虽然这个部门在最近几年一直在亏损,但产品本身的设计其实还是非常精彩的。其次,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索尼电视机业务今日的窘境其实也是由它本身的品牌性格所造成,执着于硬件,沉迷于新的技术,而对新的消费模式、新的消费需求视若无物,这在今日这个信息传播快速广泛的年代里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不管怎样,事情已成定局,我们只能希望索尼电视机业务剥离出来后会有一些新的思路,毕竟众多消费者对索尼产品还是有着认同度的。

  更聪明的汽车

  智能汽车绝对是2015年最大的亮点之一,不过,要说普及还远远不够,但我们从年初出现的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上就可以发现汽车产业发生的变化。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这与多年来不愠不火的智能家居产业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汽车本身的空间有限,即使加装智能控制和交互系统也不会增加太多成本有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今年,汽车的聪明程度会如何“逆天”吧。

  首先是无人驾驶,这是智能汽车的一个最显著识别特征。你或许已经厌倦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光打雷不下雨”的呱噪,那么在2015年,消费者肯定会大吃一惊。传统的汽车大厂,包括奔驰、奥迪都推出了可自动驾驶的新车型。这些可自动驾驶的车型都充分利用了当前成熟的传感器技术,包括雷达和摄像头,能够根据路况实现变道、加速、减速或停车,甚至还可以通过眼部追踪遥控或者是手势控制汽车。而在未来,新的智能驾驶系统也将出现,不仅能感知周围的环境,同时还能够通过云计算来避开障碍和拥堵,可谓十分了得。值得注意的是,新推出的可自动驾驶的车型都保留了传统的有人驾驶部分(为了符合当前法律法规)。智能汽车的出现,可能会促成现有交通法律法规的变化,同时一些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驾驶车辆的人,在未来也可以通过这些智能汽车来感受驾驭的乐趣。不过老实说,在2015年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显得激进了点。

  其次是在娱乐方面,在今年数家汽车大厂都将自己旗下的车载多媒体娱乐通讯系统进行了优化和升级,包括增加了蓝牙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将消费者的移动终端与汽车相连接,配备了更加直观的操作界面和大的显示屏幕,提升了交互体验,同时还开发了一系列针对娱乐的移动应用。严格说来,这其实只是移动互联网的延伸,和智能汽车本身的关联性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紧密。

  第三是有全新的辅助系统,比如宝马所开发的远程停车辅助系统,让消费者能够使用智能手表来对机车进行完全的自主控制,场景极具电影《007》的科技感。不过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尚未得知这一系统对智能手表的兼容性有多高。另外,还有厂商开发出了防碰撞预警系统,通过双向的通讯系统来保证行车的安全,当系统检测到车辆之间(或车辆与其他物体之间)的。但这其实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保证这个双向系统的普及性,毕竟如果只是自己的汽车安装是没有用处的,至少对侧位停车或入库停车是没有太大用途的。此外,还有诸如电子后视镜、自动倒车系统等稀奇古怪的东西出现。

  现在总结下,对厂商来说,使用全新技术的智能汽车等产品,在2015年依然可能仅仅只是概念而已,过于激进的技术飞跃往往并不会成功。相比之下,如电子后视镜、车载娱乐系统以及辅助驾驶系统倒是极有可能会在2015年形成遍地开花的结果。

  炙手可热的可穿戴设备

  从2014年开始,可穿戴设备的火热程度就一再提升,众多厂商都有了自己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多以健康为切入点,在具备某个特定功能的同时,还能提供一些额外的附属功能,比如计步、心率、血压、记录睡眠等,可以说整个2014年,可穿戴式设备就在这样的基调下缓慢而坚定地发展着。而在2015年,这种步伐还将继续,从当前流传的消息来看,今年将要推出或已经推出的可穿戴设备大多还是以健康为主要切入点,但形式将更加多样化,从之前单调的手环、手表、手镯,扩展到贴片、首饰、袜子、衣物和更多的东西,而在功能方面,也拓展出了新的方向,比如显示心情等,让趣味性融入到单纯的数据中去。

  除了以健康为切入点外,今年可穿戴设备在影音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在过去,制约可穿戴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电池的续航时间,而根据资料显示,电池技术在过去的10年间几乎是没有进步的。而如今,厂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把已经开始边缘化的E-ink屏幕再次请出山,还通过降低功耗来延长电池的续航时间。此外,在今年头戴式显示设备也开始大行其道,除了索尼展示了自家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外,如Oculus Rift这样的虚拟现实设备也开始大行其道。严格说来,Oculus Rift应该是更早些时候的产品,不过直到最近才开始出货,所以我们姑且将其算入2015年的热点吧。当然,你还可以想到由爱普生推出的类似产品,也有像个耳机似的Glyph(实际上就是显示设备加耳机)。

  在这一节的最后,我们不应该忘记来自微软的HoloLens,这是一款来自微软的扩增实境设备,非常类似于科幻电影中的全息显示系统,具备浓厚的科学色彩。在这里,我们还应该想起联想的New glass,这也是一款在2014年推出的产品,具备拍照、电话、地图等功能,还支持语音控制,从功能上来说,非常类似于谷歌眼镜,不过我们也都知道,谷歌已经放弃了眼镜项目,最重要的是,联想现在虽然是国际品牌,但始终对国内市场保持了高度关注,因此这个New glass所能够提供的服务也一定会比谷歌眼镜更加出色。

  专业与无线,打造2015音频产品主旋律

  刚刚过去的2014这一年中,还是见到了为数不少的好产品。我们看到了传统音频行业的大收购事件,看到了各类旗舰的产生,看到了移动端对于音频行业的强大冲击,看到了各大手机厂商争先进入Hi-Fi领域,我们也看到了无线音频产品的兴起,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更多音频的新名词。

  其实2015年刚刚开始,我们也仅仅是通过刚刚过去的2014年音频市场,去窥探下2015年的音频市场。也许2015年的音频市场并不会带来更多的新鲜技术和名词,但是就目前的音频市场现状来说,出现的很多产品类别和技术,已经足够让我们展望2015年了。

  专业音频独领风骚

  刚刚过去的2014年大事件上,苹果公司以32亿美元天价收购了Beats耳机,吉普森公司收购飞利浦娱乐影音业务,奋达公司以11.1亿人民币全资收购欧朋达,中国山东的歌尔声学收购丹麦著名音响制造商丹拿等大事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议论。大手笔的收购事件,显示做专业音频产品更加重要,相应地,将来不管是在何种平台上,无论是PC还是移动端,甚至是无线方式,都会推出更多的专业音频产品。

  其实音频产品发展到现在,从各个方面都早已经开始变革,这种变革是从内到外的。不管是功能上还是形式上,音频产品已经不再简单的满足于现状,从最入门的耳塞产品,到最新的音频产品,就产品本身而言,几乎每一款都有自己独到的卖点,无论是从外观、操作还是音质这些方面来说,都拥有了各自的亮点所在。

  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需求,但独领风骚的一直是专业音频产品,最近国内知名HiFi厂商HiFiMAN就举办了全是旗舰产品的新品发布会,主要包括新品旗舰平板耳机HE1000、新品旗舰耳放EF1000、新品定制双动圈耳塞RE1000和新的播放器旗舰HM-901S。还包含了一个方便烧友的对换平台“51换换”,让烧友花更少的价格体验到HiFiMAN的优秀产品。而年初的CES上,索尼发布了新的Walkman ZX2,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黑色磨砂质感的外壳,金色的耳机插孔,内置128GB存储,支持DSD、WAV、AIFF、FLAC、苹果无损格式等音频规格,运行Android 4.2系统。预计为发烧而生的ZX2将会在今年春天发售,售价超过1119.99美元。

  音乐手机开始成熟

  要说2015年最吸引眼球的智能手机,应该是跟Hi-Fi联系的音乐手机开始越来越成熟了。回顾刚刚过去的2014年,手机厂商继续在显示屏、功能、外观、大小、摄像头、薄厚程度等上比拼外,HiFi音乐手机也开始受到重视。

  Hi-Fi就是High-Fidelity的英文缩写,翻译成中文则是“高保真”的意思,其定义则是重放与原声高度相似的声音,简单的说,就是让用户听到相对最真实的声音。专业芯片的加入,肯定会或多或少带来音质的提升。

  在智能手机同质化的背景下,由于屏幕越做越大,分辨率也越来越高,完全可以打造成随身携带的“家庭影院”,所以音乐手机渐渐成为厂商们推广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手机音乐的音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做音乐出色的苹果手机这方面不用担心,安卓手机却鲜有对高品质音乐的完美解决方案,不过vivo在2012年11月,推出第一款配备专业音乐芯片的Hi-Fi音乐智能手机后,音乐手机就开始越来越受欢迎,高端旗舰产品Xplay系列一直走极致影音路线。以音乐播放器起家的魅族更是在去年11月19日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采用Hi-Fi芯片的MX4 Pro,音乐手机在2014年真正达到高潮,相信在2015年将越来越成熟,更多最新最好的音乐手机新品将推出,普通人也能享受到高音质。

  可以说,2015年厂家通过和Hi-Fi的结合,音乐手机越来越成熟,逐渐被大家接受并应用在生活场景里,音乐手机真正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八方开拓的无线音响

  说到无线音响,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了,最大的方便是解决了线路杂乱的问题,之前的无线音响一直是指蓝牙音箱。

  蓝牙音响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将产品类别细分化,大牌也早已推出了自己有鲜明特点的蓝牙音响产品,用户不论需求如何,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蓝牙音响产品。而2014年12月4日,蓝牙技术联盟公布了蓝牙4.2标准,新一代的蓝牙技术将从数据传输速度、隐私保护功能、网络支持3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可以说2015年的新蓝牙音响将速度快、可入网、更安全等等。

  不过现在最火的无线音箱应该是指Wi-Fi音响,也有的称为无线音乐盒子,相比蓝牙音响,Wi-Fi音响具有更多优点,比如相对于蓝牙的一对一,可以一对多的连接设计,还可以自主访问网络,即使脱离手机等播放器也能使用,当然还能实现比蓝牙音箱更远的距离,简单的操控,以及更好的品质等等,所以Wi-Fi音箱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

  在这个追求简约的时代,在回家之前,仅需通过无线网络提前设置,回家即可马上聆听美妙的音乐,甚至直接在音响上听豆瓣FM、网易云音乐、LavaRadio等流媒体音乐。在CES 2015上,三星、LG、松下、索尼等消费电子大厂就不约而同推出了Wi-Fi音响,比如三星M3、M5和M7,LG的H3、H5和H7,索尼SRS-X9等等。

  可以说,无线音响在2015年将会有新的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客厅和卧室,改变人们的传统听音方式。

  飞利浦影音产品荣获2015 CES四项创新大奖

  最佳创新奖|家庭影院类别

  飞利浦Fidelio B5随需环绕家庭影院

  作为飞利浦高端影音品牌Fidelio的又一力作,B5整套系统由3个扬声器组成,两个可拆卸环绕音箱可以摆放在听者左右的任意位置,系统会自动根据算法匹配声场,再搭配Dolby Digital and Dolby Pro LogicII技术达到环绕声效果。同时,分离式扬声器还可以单独作为蓝牙音箱使用,飞利浦Fidelio B5这套系统实现了影院、家居音响两种工作模式。采用了顶级铝制表面处理工艺,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带来高雅风范。在CES上斩获家影类头奖可谓实至名归。

  创新奖获奖产品|耳机类获奖产品

  飞利浦Fidelio M2蓝牙耳机(M2BT)

  飞利浦Fidelio M2BT以NFC技术为特色,可轻松连接音乐设备。用户只需在任何播放设备上轻轻一敲,耳机就能即刻与其连接。同时其封闭式声学后盖结构采用低音反射系统,实质上包含带合理放置音孔的耳罩。这些音孔可以调控内腔的气压,使隔音膜在可控的环境下带来优化的声学响应。与声学密封捕捉一道,隔离每一丝真实细节,带来精准的动态低音,而不会影响声音清晰度。该耳机搭载先进的蓝牙4.0技术,配合AAC(苹果)、aptX(安卓)和SBC等解码技术,提供高解析度的音乐享受,让用户可以随时享受CD级音质的音乐。

  便携媒体播放器及配件类获奖产品

  飞利浦FL3X蓝牙音箱

  FL3X蓝牙音箱(BT2000)设计时尚新颖,坚固耐用,可折叠收纳于口袋之内,便于随意携带并随时随地欣赏音乐。想要欣赏更丰富的低音效果时,只需将两个侧边拉出,扬声器体腔就可变大,从而带来更优秀的声场体验。其防削顶失真功能更能避免大音量播放音乐时的失真现象。同时作为专为户外打造的蓝牙音响产品其防震效果一流并配合超长待机10小时,是户外蓝牙音箱玩出新意的典范。

  便携媒体播放器及配件类获奖产品

  飞利浦BT2200蓝牙音箱

  飞利浦ShoqBox Mini(BT2200)是屡获大奖的飞利浦蓝牙音箱系列产品的又一款获奖产品。BT2200从设计上可以轻松适应任何环境,具备超强防水能力,防水级别为IPX6,防水外壳能够耐受外界气候影响,其独特的设计使其可以真正浮在水面之上,无论是户外探险还是极限漂流在何种气候条件下,它都是您的最佳户外良伴。其输出功率(RMS)为2.8W,拥有蓝牙4.0技术,带来流畅的无线音乐播放能力,防削顶失真技术确保了大音量播放下音乐不会失真。同时还提供了音频输入接口,可用于连接其它设备。内置话筒让BT2200可以同时作为扬声器音箱使用,实现免提通话。内置的可充电电池足够为其提供5小时的音乐播放时间。

  投影机市场点名新技术

  正是投影机在2014年良好的成长性,让我们对其2015年的表现充满着期待。其实就在不久前的CES 2015展会上,投影机厂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再加上不少互联网行业的热钱也看好这个行业,大大推动这个大屏设备的普及速度。

  智能

  智能是2014年各个互联网企业热炒的话题,当它进入投影机行业后,第一个真正接受它的大品牌不出意料地落在了明基头上。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明基第一次在投影机行业中的首尝螃蟹了,此前的住商两用、短焦等行业变革都清晰地烙上了它的名字。明基2014年底上市的智能影院投影机i700,无疑是当前投影机智能化最鲜明的代表,它内置Android系统、4核处理器、8GB闪存、高度整合阿里YunOS智能系统,几乎整合了当下可应用在投影机上的所有创新技术,不仅解决了影视内容源的问题,还在游戏、教育、购物等应用上有所突破。在我们看来,明基迈出的一小步必将会成为投影机行业的共识,毕竟智能电视这个概念早在数年前已经生根落地,如果投影机再不迎头赶上,必将会被大众消费者所遗弃。在技术与成本上,投影机植入智能概念并没有门槛,而且与电视竞争家中的第一屏地位必然需要内容的支持,也造就了智能化成为2015年投影机行业的第一大趋势。

  光源

  在历经数年的积累后,LED光源也在近年取得长足的进步,众多采用LED光源的投影机已经进入了主流亮度的影院级市场。事实上,结合短焦、DLAN、蓝牙、3D等功能,以飞利浦为代表的众多新兴厂商均已推出了LED影院机型。而由LED引领的投影机小型化的趋势,也将随着光源亮度的提升,也一改只叫好不叫座的情形,亮度带来的实用性提升将提振这个市场的活力,同时也会吸引众多新兴品牌的进入。除了LED外,激光光源更是广泛被众多厂商采用,事实上,在2014年巴可展示了技术难度极高、但效果出色的激光工程机后,这种光源进入普及市场已经成为共识,在去年海信等厂商发布100英寸激光影院系统后,包含明基、奥图码等众多厂商纷纷表示将进入这个以新光源领衔的无屏电视、激光电视的行业。尽管冠以“电视”之名,但其内核依旧是投影设备,而且新型光源的市场相对开放,所有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它也将成为各大品牌发力争夺的焦点。

  4K

  尽管在CES 2015上,我们已经看到了8K电视,但投影机市场依旧停止在4K。其实我们不必为此纠心,毕竟无论4K还是8K,普及尚有时日,更多还是以工程应用居多。当然,我们在4K投影设备上,看到了索尼之外的更多品牌的加入,比如JVC前不久便在国外发布了4K激光投影机,虽然没有宣布产品定位,但“新光源+4K”不能不说是一个亮点。索尼依旧是4K市场的强者,在CES上亮像的4K家用新机VPLVW350ES据称已经将价格控制在9999美元,而且据称其2月28日前的活动价格甚至降至7999美元,相信会让不少4K粉丝们眼馋。另一方面,DLP阵营的4K机型一直都有传言、爆料,虽然没有在CES 2015上露面,但相信DLP不会坐等这个市场让索尼一家独大。当然,传言从另一方面也可理解为消费者对4K投影机进入普及消费区间抱有极大的热情。这或许成为投影机在未来数年间挑战电视地位的一大助力。

  NFC

  在智能化盛行的今天,投影机在商务市场的智能应用也促成了NFC这个短距离通信协议的普及。在CES 2015展会上,明基携带了多款投影机新品,涉及多个产品线参展本次盛会,其中商务投影机产品线,最大的看点就是NFC功能。商务投影机市场近几年的困局其实就是创新匮乏,也使得销量难有提升,但NFC功能加入与互动技术的提升,无疑能够给这个市场带来新鲜血液。

  影院

  影院尽管不是新鲜的话题,但众多厂商全新的策略的确让我们在2015年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在CES上爱普生所推出的全新家用投影机在定价上,可谓用价格杠杆出尽了风头。其新机仅有379美元的定价,一改我们对3LCD阵营高价的看法。从本次爱普生价格“跳水”来看,或许是一个信号,未来爱普生或将推出更多高性价比家用投影机产品。相关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爱普生推出如此低廉的家用机种,或许是受大尺寸电视价格越来越便宜影响,以及作为最大的客厅影院市场,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如何引导消费者步入投影市场,或许从价格开始吸引,以便培养一些新用户,让他们体验到投影机所带来大屏幕视觉震撼效果,从而改变自己的使用习惯。除了爱普生之外,宏碁等厂商也带来了全新的全高清家用机型,它们均是投影机挑战电视的重要力量。

  我们可以断言,由影院机型普及的力量将带动投影机行业成为下一个蓝海,也将带动更多品牌进入,这其中有电视厂商,也有互联网厂商。传统品牌的创新、新鲜血液的加入或许能使投影机首次具备正面PK电视的力量,毕竟厚积薄发的力量是不容小视的。

  期待实感技术的爆发

  2015年对消费电子产品来说,是充满了变数和挑战的一年,过去两年曾经火热的智能手机在今年已经开始呈现疲态,严重的同质化趋向正在引发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在2015年,智能汽车及可穿戴设备正在成为热点,也是厂商们的热点所在,如何在第一时间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和购买,现在是厂商们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