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伦: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朱立伦,傻瓜
  • 发布时间:2015-03-03 07:47

  作为“九合一”败仗中的胜者,面对马英九辞职后的党内危机,朱立伦主动请缨,表态干这个主席,大有“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英雄气概。

  日前,等额竞选的新北市长朱立伦以99.61%的超高得票率,顺利当选国民党主席,势头远超当年的马英九。

  当晚,朱立伦在个人脸书发表文章,感谢出来投票支持他的党员伙伴。他并举自己很喜欢的一部日本电影《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描述日本青森县一名苹果农木村秋则,凭借着永不放弃的“傻瓜精神”,执着地推动无农药栽种,过程中尽管受到邻近农户的嘲讽、朋友的反对、亲人的不谅解、一年又一年的失败、出外打工贴补家用的挫折。

  但在怀抱着对太太的爱(秋则的太太对农药过敏)以及梦想的坚持下,终于种出了红润甜美的苹果。“我知道,没有秋则的‘傻’,就不会有现在青森县甜美的苹果……”

  朱立伦强调,他会努力,也会坚持。“因为我永远记得秋则看到满园苹果花开时,流下的泪水与笑容。国民党,加油!所有坚持、努力的朋友们,一起加油!”

  “多重偶然”水到渠成

  朱立伦祖籍浙江义乌,1961年生于台湾桃园。父亲朱樟兴是随国民党撤退到台的军人,曾任桃园县议员及“国大代表”;母亲林桂为台湾客家望族之后,家族中多人从政。朱立伦岳父高育仁,更称得上是国民党内的大佬。曾任台湾省议会“议长”、台南县县长等要职,至今说话仍有分量。

  朱立伦的仕途,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着“多重偶然”。他自述从小就对公众事务有兴趣,也想过从政,但“想过”不代表“会”,毕竟学的是商,不是学法政,虽然常当班长、同学会长,但对党务、社团一向没那么认真。

  选“立委”是人生第一个转折点,对当年做教授的朱立伦来说,这是很大的挑战。但岳父跟爸爸都主张他参选,他们认为朱立伦在学术上已有一定基础,为什么不出来试试看?

  岳父对朱的参选影响很大,他认为从政对男生是很好的历练、快速的成长,在学界的象牙塔里,无法真正了解这个社会,有个磨练比较好。

  不过,据朱立伦自己说,他太太讨厌从政这条路,“她不喜欢,完全没料到我一从政就是选‘立委’”。最后她答应朱立伦参选的原因,是认为他不太可能被国民党提名,也不太可能当选,与其因为自己反对而造成一辈子遗憾,不如让他试试看,“知难而退”。

  “我当时确实很挣扎,很晚才下定决心,再加上候选人超级多,光是现任‘立委’、国代、省议员就超过应选名额,所以选举过程非常辛苦。在这种情况下异军突起,当选后走财经路线,做专业财经‘立委’”。

  选县长是朱立伦人生第二个转折点,也是最困难的一步。本来当“立委”,只要从学校借调,随时可回学校;但选县市长一定得辞教职,破釜沉舟才行。

  对于参选县长,朱立伦太太非常反对,但最后被她父亲说动了。朱立伦岳父说,他一生从政,最有价值的几年就是当县长,“县长可以积很多功德”,修桥、铺路、盖学校、做建设、帮助贫困弱势;有一天年纪大回过头来,会觉得很有意义。

  2001年的国民党有点像现在的民进党,失去“中央政权”,必须派重兵下乡竞选,当时有7位重量级人士想参选桃园县长,但连战力排众议坚持提名朱立伦。在这件事上,马英九影响也很大,要不是马用好形象、高学历打败了民进党的明日之星陈水扁,国民党不会知道可以用年轻的一代,突破传统。

  2009年,马英九和党主席吴伯雄希望两位县市长担任国民党副主席,这是对县市长很大肯定,表示地方的重要性。47岁接副主席,被朱立伦看做是人生的第三个转折点。那时的他,也许还没有想到,2015年,他会接替马英九成为新任国民党主席。

  主政地方好人缘

  台湾政坛数年前就有“马(英九)立(朱立伦)强(胡志强)”之说,但与另外两人相比较,朱立伦一直低调内敛,不温不火。

  但低调底下却暗藏厚积薄发的力量,早在2009年朱立伦就任国民党副主席时,就显示出良好人缘。友人对他的共同评价,是“努力、做事有方法、有好的团队”。

  远见杂志创办人高希均平日不主动与政坛人物来往,但他却对朱立伦“情有独钟”。他表示,朱立伦最重要的特质,就是“有愿景,又有方法达成愿景”,然后又能努力不懈、坚持不断,所以才能成为远见县长民调中的“五颗星县长”。

  高希均认为朱立伦本身有企图心,再加上好的团队辅助,所以才能政绩卓著;在选举造势场上,朱立伦永远谦卑不自满,懂得自我调侃的幽默;“我愿意公开说,很少人具备朱立伦的条件,我真希望台湾政坛有多几个朱立伦。”

  在桃园县七连霸的国民党“立委”朱凤芝,前后与多届县长共事过,她对朱立伦的评价是“非常聪明、有能力又有方法的人”;她说,朱立伦的政治敏感度很够,“该讲的话会讲,不该讲的话不会讲,这很重要。”

  她指出,朱任内开了很多道路,几十年解决不了的土地征收问题,到朱手上都迎刃而解,“这表示他做事有方法”。

  国民党“立委”吴志扬则说,朱立伦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政治人物,从政风格打破传统,例如朱立伦不太跑婚丧喜庆,强调私人生活,“朱立伦可代表新一代政治人物的标准,慢慢也会改变选民对政治人物的期待。”

  力挽狂澜谈何易

  作为“九合一”选战中唯一保住“直辖市”的国民党籍参选人,朱立伦是败仗中的胜者。面对马英九辞职后的党内危机,他主动请缨,表态干这个主席,大有“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英雄气概。

  不过,之前一直站在“二线”的朱立伦,谦和清新,循规蹈矩,栽花多,种刺少。但现在作为准领袖人物,他必须亮出自己的见解。从最近他在苗栗、台中、台南的几场政见会来看,除了客套和鼓劲,他对国民党的下一步强调的是“走基层”和“选新秀”。

  朱立伦讲,“未来,我们的重点一定要在基层,有基层才有国民党,与人民站在一起,国民党才有机会。”“国民党的大脑叫智库,智库就是为大家思考,智库就是提供政策,但过去迄今,智库找了很多过去的官员,找很多教授、博士,我认为要改变了。”“国民党最大危机就是缺乏新生代认同,党需要更多年轻人一棒接一棒才有希望,如果让年轻人有机会,很多新一代就能‘出头天’。”

  想当年,马英九一路狂吸选票,在2008年替国民党拿回失去8年的执政权,他启用“80后”担任自己的发言人和国民党文传会副主委,任用40多岁的“部会首长”,可谓开国民党风气之先,一时风光无双。马英九不是不知道基层的重要,年轻人马英九也用了不少。

  但近距离观察,马英九重视年轻化,最后雷声大雨点小,弄得虎头蛇尾;朱立伦知人善用,在桃园打造年轻、开放又有竞争力的“朱团队”,幕僚们勇于任事、无惧于挑战权威,跟“马团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态。

  然而,当年戳破马英九明星光环的风刀霜剑,如今仍旧寒光闪闪。首先,经济不景,什么都涨薪水不涨,年轻人买不起房,也看不到王永庆、郭台铭似的成功前景,这股怨气当然会发泄在执政党身上;其次,食品安全、重大治安事件频发,令台湾民众对当下的行政部门失望愤怒,骂国民党无能;再者,几年下来,民进党一路引领议题追着打,国民党百口莫辩无还手之功,白白送给了民进党声大有理的形象……马英九的这些难题,朱立伦一样不会少。

  说起政府困境,朱立伦一针见血,他认为“内阁”胆识不够,速度、正确性也不足,直言国民党有时党意跟民意有落差。

  台湾民主转型告一段落后,经济改善是今后最严峻的挑战,朱立伦的财经专长,让他在政治场域中有绝佳的优势和爆发力,他无疑是国民党内新的可以高度期待的典范。

  对于未来,朱立伦本人表态将专心党务,不参选2016年领导人,展现出只担责任不恋权位的风格。但党内重量级人物都语带保留地称“先不说那时候的事”,所有人都清楚,2016年代表民进党参战的蔡英文,5年前曾是朱立伦“手下败将”。

  这位想“当一次傻瓜”的新任主席将打造一个怎样的国民党?答案尚在未来的路上。(本刊综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