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的独占神话
- 来源:读者新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堕胎,二胎,独生子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05 08:22
据说中国一年堕胎3000万人,妇科医院打胎积分、学生优惠之类的广告也是见怪不怪,小女孩以死相逼阻挠父母生二胎,说直白点就是未成年人也持有了“堕胎”的一票决定权,我们说这个社会乱透了,就是因为这种事件里面的大众麻木不仁。
不过这次讨论堕胎并非我们的主要目的,因为有关生二胎的话题还在不断发酵、被引申以至于似乎都无法收场了,比如说在“以死相逼”的相关新闻之后又出了头胎要求父母生二胎写保证书“永远第一个爱她”。
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独生子女一代人成为父母后,成为合格父母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独生子女根本不会分享任何事,除了在网络上分享段子。
这是独生子女的魔咒——一个人独占父母的代价是什么呢?
有好事者兴高采烈地跳出来分析,是啊,独生子女【被】爹妈【自私】地生了二胎,自然父母的【资源】会被各种【稀释】,原来中午独占一碗红烧肉,晚上独占一只烧鸡两条腿,现在只能占半碗肉一个鸡腿。简直不能忍!对普通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一个爸爸加一个妈妈等于一个宝宝,三口之家神圣和谐不容第四个小崽子分裂!
父母的资源,这句话听起来有什么问题?父母是欧佩克产油国?是矿产?是亚马逊雨林?
独生子女没有能力分辨自己与生俱来的自私的边界在哪里,况且,小孩子更加没有能力区分什么是【父母为之责任】,什么是父母为之爱。那么就让我们先来谈谈父母的责任和爱的区别吧。
父母的责任是这样的,就是不让你饿死,这是最起码的。那么,责任可以体现为,顿顿红烧肉,也可以体现为一周一顿红烧肉,也可以体现为一个月一顿红烧肉,当然,也可以没有红烧肉,是的,我们全家吃素。
爱是什么?
爱似乎可以伪装成,顿顿都是红烧肉的时候,专门费心给你做到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将爱伪装成厨艺是不是?爱还可以伪装成一周一顿红烧肉,整整一锅备好了不够可以第二碗第三碗第四碗;也可以是一个月一顿红烧肉伪装成对肉不敢兴趣全让给你。爱是什么,爱是LOVE,爱是无私的奉献。至少歌里这么唱过。
但是,爱不是无私的风险投资好吗?你投了第一轮,第二轮你不想投了吗?你想减持吗?你想再投一家吗?要是风险投资,那才要广撒网啊,如果爱是风险投资那头胎小朋友面临的就不是什么生二胎的问题而是生八胎还是十胎的问题了。
独生子女眼里,父母是爱的化身,是责任的砥柱,是支付宝用户,是签单的人、点菜的人,超市里装满推车的人,是掌握车钥匙的人,是保姆、服务员,是命令的执行者,是撒娇的承受者,父母是一把在过安检时不会引发警报的全功能瑞士军刀,可以用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那全能的父母和独一无二的子女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父母和子女之间是甲方乙方的关系吗?两个甲方会稀释乙方的服务能力?一个甲方才能更好地作威作福享受人生?
爱能不能被量化在独生子女面前已经变成了爱当然可以被量化而且可以等分,然后现在我不要跟【别人】分。
反正除了独占,就只能分,而且只能等分。一块蛋糕要么独吞要么就对半切,一个橘子要么独吞要么就对半切,一辆汽车要么一个人坐要么就拆成四张沙发,所有的事情都是独吞和除以二、减半,包括父母的爱,以及父母的支付能力。
我的外公在六零年代自然灾害的时候,头一年还能够让家里吃的还不错,让邻居心生羡慕。我妈说大家一开始都没有挨过饿,还勉强过了一段相对不那么惨的日子(当然后面两年就没这么幸运了)。
仅就这件事来说,这到底是父母对子女尽责还是对子女的爱?那些在三年自然灾害中被迫饿死了子女的家长们,到底是没有对子女尽到爱还是没有尽到责任?
回到一开始,我们切换一下视角,当事人或许是这样的——爹妈要生二胎,我不许,因为我是女的,你们因为我是女性头胎,所以你们要生二胎你们这就是歧视我。
如果你们要弟弟/妹妹我就死给你们看,这是多么熟悉的变种——那种低智商低效率的爱情,你要是不喜欢我,我就死给你看。
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什么,是爱情吗?因为头胎是女儿所以是老爸上辈子的情人,所以再生一个是移情别恋?所以你再生一个我就死给你看让你的爱情不了了之?
所谓亲情,演变成了鱼死网破的双输关系?
反过来,独生子女父母为什么要生二胎?因为国家允许了,不收罚款了所以能上户口了,然后小孩子也有个伴儿了,而且头胎是女孩嘛,女孩子还是要嫁掉的,所以再生一个。如果二胎还是女的嫁掉也不亏,如果是男孩那好歹可以传宗接代,而且儿女双全多么幸福美满blablabla,普遍的观念大概就是这么个思路吧。
这是一代人的独占神话,父母和子女对于“分享”两个字是完全陌生的。现在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送快递的,分享是什么?暖气都是分户供暖,同样一个小区你开你的夏利我开我的宾利,你早上去砖厂搬砖我早上去收购砖厂。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有钱NB,没钱SB,资本主义,子女和父母互为风险投资。一切都可以签字画押,有爱就过,没爱就撕逼,所有新的投资和尝试都可以被视为分裂现有投资人和受资人的团结和利益。
小孩子知道什么叫承诺吗?小孩子保证下次考第一还不是为了一款新手机作为奖励,小孩子对承诺的理解很有可能只是见钱眼开。小孩子的想象力能从卧室到客厅就很厉害了。
厨房是我独占,厕所是我独占,弟弟妹妹来了,我是文明人我当然不会掐死TA,所以爸妈你们去杀人吧,你们快点去流产吧,妇产科医院脑残打胎八折优惠呢!这能不能算作是熊孩子的真实心声呢?
老年得子的亚伯拉罕接受上帝的考验,将宝贝儿子带到山上去宰杀,手起刀落之时,感动了上帝,儿子变成了内蒙古无污染大草原散养的小肥羊,亚伯拉罕的信仰经受住了组织考验,啊,信仰。然后克尔凯郭尔在《恐惧与战栗》里面问了一个操蛋的问题引发了信仰崩溃的涟漪——那么后世的基督徒为了证明自己的信仰,也带着孩子山上拿刀剁着玩,为什么就不会成为圣徒只会成为杀人犯?亚伯拉罕是事先知道上帝会放过他,还是不知道就是单纯要弄死自己的娃?
OMG,太可怕了,不敢想象了,如果上帝木有出手亚伯拉罕砍死了儿子那信仰又作何解?亚伯拉罕如果下手的瞬间犹豫了,是不是就被视为信仰打了八折只是慑于上帝的淫威卑鄙无赖只好砍了儿子以求自保?亚伯拉罕像手撕鬼子一样弄死了儿子证明了对上帝的爱那他对于他儿子来说又是什么操蛋玩意儿?儿子啊儿子,做谁的儿子不好做亚伯拉罕的儿子是不是倒了八辈子的霉?这个可怜的儿子应该如何信仰上帝这个挨千刀的?
可怜的儿子如何理解上帝让他爹弄死他这件事?
保证书、以死相逼、重男轻女、独生子女、开放二胎,这些文字的组合背后,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独占信仰和神话的演武场,各路人马轮番登场,堕胎的堕胎,按手印的按手印,对天发誓的对天发誓,厉声批判的厉声批判,虽然不懂但是好像好有道理的安静地路着过,为什么会搞成这样?
文/顾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