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二胎终于变暖男
- 来源:读者新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二胎,暖男,独生子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05 09:06
独生了十几年的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弟弟妹妹,一定会在感情上抵触,他们的心理建设应该怎么做?想要二胎的父母们在陷入这样的困境时,内心的痛苦又要如何化解?
小编收集到两个关于二胎的故事,故事主角都是做了十几年独生子女后不得不突然面对“第四者”,他们也曾经痛苦、纠结、抵触,可是漫长的相处过后,最终亲人间的爱化解了排斥抵触,曾经的埋怨也都被真诚的感谢所替代。
希望这些真实发生的故事可以给陷入两难的父母们以安慰,也可以给想要生二胎又迟疑惧怕的父母们以希望。
故事一
我不是独生子女。
我有一个跟自己差十几岁的小跟班,因为这个男人,我变成了三秒钟变泼妇的那种姐姐。
从妈妈确定要生下我弟的时候,身边所有的大人小孩,都开始揶揄戏弄我:你妈有了第二个孩子,就不疼你啦,你马上就失宠啦,BLABLA。可是我嘴上一直都很硬:我才不信呢,我是家里最好的!心里却暗暗生了对那个还没出世的家伙的一丝怨恨。
他出生的时候,是2003年的春天,那时候是非典最肆虐的时候,妈妈住进医院的时候,整个医院都没啥病人,5月8日的下午,那个将近十斤的胖小子给整个家里带来了无尽的欢乐。爷爷接到电话之后在院里高兴地拍手,奶奶也一直在笑,我在屋里守着七八科的卷子,讨厌着非典,讨厌着被分走的爱。
虽然他那么壮,三四岁的时候却总是在春天生病。那时候爸妈没有时间管他,他住过姑姑家、姥姥家、奶奶家,一直在各个村子间游走,妈妈说以前每次开车送他去一个地方的时候,他都会说:又要把我送到哪儿去啊?妈妈就会抹眼泪。这个时候的我,就在忙着跟自己的高中生活厮杀。
高二冬天的一个晚上,下晚自习回到家,看到他竟然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穿着睡衣,拥着被子,冲我喊:姐姐!你回来啦!然后就把自己的小手放在我冻得发凉的耳朵上,说:我不怕凉,我给你捂捂。
高三的一个晚上,一家人在吃饭的时候开始讨论我要去哪儿上大学,他沉默了一整顿饭,后来给我写了一张卡片:jiejie,不要去wai guo。后来就去了另外一个城市上大学,我就不再参与他的成长了。那四年模模糊糊地就度过了。
我考研考了北大,好多人人都逗他:快好好学习啊,努力跟上你姐姐。他就一扭头:我要上清华,有什么了不起的!
上次回家的时候,我发烧了,躺在床上,啥也没吃。他就坐在我的床边,摸摸我的额头,说:我喂你一根虾条吧!我喂你一个苹果吧!我喂你一个鸡蛋吧!金牛男的温情,就瞬间把我融化了。
很多事情记不住,想起来的都是细节。
二胎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只是人口的增长、只是一个冷冰的称呼或者代名词,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是情感的生成,是快乐的延续。
故事二
十五岁的时候,妈妈告诉我,你要当哥哥了。
周围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问我给你要个弟弟妹妹好不好,我都说不好。这次看来是认真了。
父母都是国企员工。那阵子,母亲随着肚子要明显了,开始请假,躲着所有的同事和朋友,住在亲戚家。父亲一方面要照顾母亲,一方面要照顾我,我开始学着独立起来,自己煮饭,洗衣服,收拾家里。有一天晚上,正睡觉呢,爸起来走了:“明天你自己吃饭。”
我知道,一家四口的日子要开始了,当时并没怎么欣喜,确实是这样的,叹了口气。
小家伙就这么来到世上了,是个妹妹,父亲很高兴。
可是,我作为独生子女,开始不适应这个情景,一不小心,不留心的会流露出一些不好的情感。我记得很清楚,中秋节那天,全家人在一起,小妹还没满月,我不知怎么出言不逊,父亲大怒,将我赶出家门。走的时候,还听见没回复元气的母亲在和父亲吵架,妹妹在一边哭。
那时候我真的觉得,这小家伙要把父母对我的爱,全都抢走了,当时是挺不喜欢她的,很嫉妒她。母亲休息了百天后,开始回来上班,妹妹先让外婆带,又让二姑带,于是我还是像独生子女一样和家人生活。也就是逢年过节回老家的时候,和妹妹在一起团聚下,而那会儿她就是个只会吃喝拉撒哭的小不点儿,除了不让人省心,还是不让人省心,我也还是没有什么好感。
转折是第二年的夏天。我放暑假回家,在外婆家,帮着外婆一起照顾小妹,那会儿她还是个不会走路的小不点儿。隔着一条河的邻村,是奶奶家,奶奶也想看孙女。于是我每天上午吃过饭,我就把妹妹抱到邻村奶奶家,下午背着夕阳再抱回去。当我抱着她走在路上,她被我摇着在怀里睡去,我开始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小不点儿,也没那么讨厌。
可是她还是抢了父母对我的爱啊,我对自己说。
后来四人团聚的时候,我总会叹气,唉,又失宠了。父母也不说什么。
我高三的五一,父母把3岁的妹妹接回来了。
虽然他们尽量不让妹妹吵到我,但多少还是起了一点儿冲突。好在一个月过去的很快。高三暑假,一家四口开始融洽起来,我有时候送她上下幼儿园,看着她看到我开开心心的跑过来,心里开始有些温暖。
但是如果某天和她独处,要照顾她一天之类的,还是会焦虑,不会单独和这么小的孩子相处,怕给她吃不好饭,怕和她玩儿不开心,怕一不小心整病了什么的。后来随着她大点儿,也没那么焦虑了。
她和我相比,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源自于她是家人的焦点,都喜欢她。冬日有一天,接她放学,手搭在她肩上,她突然间开心的笑了。我问她咋了,她说我高兴嘛。
于是心结开始慢慢解开,明白亲情的爱是可以分享和共有的。也开始从这小家伙身上学到一些宝贵的东西,比如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爱,喜欢小孩子,开始会和小孩子玩儿。
另外,家里有个老二的好处也感受到了。随着我上大学了,独生子女的父母们,随着孩子们的离家,生活变化很大,没有孩子们的陪伴,和过去比多少有些孤独,我家就影响不大。家庭的节奏也没有明显的慢下来,父母显得比独生子女的父母,要老得慢一点。和很多人提起我家还有个小我15岁的妹妹,看着他们惊讶的眼神,心里很开心。家里父亲比较强势,后来家里终于有个搞得定他的人了,那就是我妹。
至于后来,就更好了:妹妹的学习很好,家人很安心。天生的很喜欢各种电子产品,喜欢玩儿电脑游戏,和我玩儿的到一起,带她看动画片,给她买好看的原画集,教她滑轮滑……她能给父母带来很多不同于我带来的快乐,寄托不同于我的情感,倾注不同于我的期待。
转眼,她已经11岁了,我以前喊她小不点儿,后来喊她小妞,现在喊她少年。随着我上大学,工作,她又成为我家另一个独生子女。
也曾调戏过她:咱家再来个老三?她摇头:不行!一个月前,小姨家里的二女儿,在我家待了一阵。这个4岁的猫嫌狗不爱的怪力少女,跟在妹妹屁股后面“姐姐姐姐”的叫着,着实让她手足无措了一阵。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刚刚面对她时候的我自己。这就是一个二胎来到我家,11年来的故事,我不敢想我家没有了她,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也评价不出,她改变了多少我原先一家三口的生活。
她让我发现了身为一个独生子女的缺点,让我变得勇于表达,乐于分享。
仅仅是她的到来,就让我母亲多年来的妇科病一扫而光,仅仅这一项,我就足以感激她一辈子,她从来没见过母亲喝中药的苦涩。
她是我父亲化解中年危机的良方,她的到来,不需要小三和保时捷,父亲也可以充满能量,努力奋斗,家庭和睦。
谢谢你,我的妹妹。
摘自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