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江浙,是寻访春色的好地方,小桥流水人家,湿润的气候,处处春色如画,展现了江浙地区独有的意境和韵味。在这个江南最美的季节,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带队的调研组,先后赴温州苍南、绍兴柯桥、吴江盛泽、湖州长兴,对当地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情况进行考察,并召开多次座谈会,了解当地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和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生态发展有新飞跃
淘汰落后产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是纺织行业未来很长时间内的重点工作之一。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纺织强国的关键环节,其中就包含了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近年来,纺织行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通过各地政府的推动和纺织企业自身的努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取得了新飞跃。
苍南县纺织行业主要以工业纺织的下角料为原料,现已形成以再加工纤维纺纱业、气流纺精深加工业和针织服装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形成了以宜山、钱库为中心的再加工纤维纺织块状产业群。
2014年,苍南县以“全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试点基地”为契机,不断加大行业扶持力度,投资建设宜山镇布料交易市场、宜山镇再生纤维小微园及钱库镇循环经济产业园。“除了加强产业园建设,苍南县还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改、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推行清洁生产审核等措施,2014年纺织行业实现单位规上产值综合能耗相比2010年下降30%,用电量与2010年比下降6.1%,折算用能总量节约28367吨标准煤。”苍南县经信局副局长蔡可评介绍。
同时,长兴县通过开展印染行业专项整治,到2014年年底,13家印染企业全部达到工艺提升、装备提档、节能减排有关要求,全面完成原地整治工作。通过开展喷水织机专项整治,全县喷水织机实现“只减不增、搬迁集聚、纳管回用”,喷水织机行业得到有效规范和提升,生产废水实现全部纳管处理,中水回用率达90%以上。
作为印染企业集聚地的绍兴柯桥,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也有了新进展。柯桥区环保局副局长王煜介绍道:“2014年,连续7个月的攻坚行动共对20家印染企业实施停产整治,累计161家(次)企业被予以限产整治,成效显著,原地整治企业污水达标排放率由6月底的43%提升到了95.8%,企业平均COD浓度由529mg/L降低至369mg/L。印染企业整治完成率为91.4%,全区完成定型机‘煤改气’951台,成效显著。”
用好节能减排倒逼机制
纺织企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够促进产品优化、转型升级,通过关停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力推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多赢”发展。
“节能减排,削减的不只是能耗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在更深的层次上,削减的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长兴县经信委副书记王洪斌强调,即使前方有很多阻碍,也要把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浙江湖州威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锄强表示,很多纺织企业一提及节能减排都倍感压力,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节能减排和产品优化升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越清洁节能的设备,生产出的产品等级越优、附加值越高,这对企业百利而无一害。
“老设备淘汰,高精新设备登上舞台,使得许多纺织企业产品结构也产生变化,产品质量更高,竞争力更强。”盛虹集团党委副书记高苏健也提到。
企业需规范集聚发展
近年来,纺织企业将集聚作为发展机遇,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纺织企业集聚不仅能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集中管理、集中排放、集中治理也对纺织企业节能减排产生积极的效果。
在柯桥区滨海工业园区,很多印染企业都在环保治污方面下足了工夫。据了解,过去,柯桥的印染企业分散在各个地方,污染问题也时有发生。而现在,这些企业开始聚集在一起。一方面,企业会通过自己的设施处理污水;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没法自行处理的污水,也被集中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2020年,柯桥区印染企业将全部集聚到滨海,统一管理。”王煜介绍,柯桥区实施产业集聚升级工程,节约了用地面积、降低了能源消耗、优化了产品结构、提升了装备水平,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绍兴纺织印染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转变。
徐文英表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清洁生产仍是纺织行业很长时间的工作重点。今后,纺织企业仍需规范发展,做到原料来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规范厂房和设备、完善产业链,助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数说成效
●2014年,苍南县纺织行业实现单位规上产值综合能耗相比2010年下降30%,用电量下降6.1%,折算用能总量节约28367吨标准煤。
●截至2014年底,长兴县13家印染企业全部完成原地整治工作,中水回用率达90%以上。
●2014年,绍兴柯桥原地整治企业污水达标排放率由6月底的43%提升到了95.8%,企业平均COD浓度由529mg/L降低至369mg/L。
各地经验
苍南县:以“全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试点基地”为契机,投资建设了宜山镇布料交易市场、宜山镇再生纤维小微园及钱库镇循环经济产业园。
长兴县:组织团队开展印染行业专项整治。
绍兴柯桥区:实施产业集聚升级工程,节约了用地面积,降低了能源消耗,优化了产品结构,提升了装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