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展会?
本刊记者_赖松
3月20日,移师上海后的首届CHIC展落下了帷幕。短短三天,要走完10.6万平米的展馆,的确是一个体力活儿。所以,CHIC2015在万分精彩中也留下了几分意犹未尽。
而随着中国服装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企业在参展思路、品牌文化展示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今年,我们在展会上看到了许多新潮的科技元素和时尚理念。
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行业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如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的冲击一样,作为老牌展会的CHIC又怎能独善其身?移师上海后,CHIC为业界带来了诸多惊喜,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在思考:互联网时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服博会?
探究答案,首先互联网和CHIC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此外,在互联网时代,立足线下的专业展会平台反而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CHIC最成熟的功能之一就是帮成长型企业和新锐品牌以最有效的渠道拓展方式打开目标市场;对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的品牌而言,CHIC能使其新品和服务得到认同,并以此迅速占领市场蓝海..总之,CHIC仍然是国内外服装企业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最有效且最省心的途径之一。
不仅如此,CHIC本身就是一个增强客户体验的平台,它能展现品牌在线下的管控能力,是检验服装企业市场拓展能力的试金石,CHIC2015如此火爆的场景也证明了这一手段不仅没有没落,反而更具吸引力。
可以说,解决互联网与CHIC平台之争的思路不是二选一,而是取长补短,如何做到两者兼而有之的融合,这就是创新。
互联网精神的精髓是开放。互联网时代当然就要开放办展。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在介绍CHIC移师上海的原因时就表示,开放、合作办展是未来展会的趋势。从实际情况看,CHIC2015已经落地。
CHIC上的70后老板
本刊记者_罗欣桐
每年的CHIC上都能看到一些新面孔。而在CHIC2015三天忙碌而充实的看展时光中,记者印象最深的不是屡屡创新的产品,而是一批正值人生“上升期”的70后青年老板。
经过或深或浅的面对面采访,记者更愿意称他们老板而非企业家。除了年龄,他们身上往往显示着某些相同的特质和气场。比如,穿得很讲究;比如,很愿意讲述情怀;又比如,做事善小而不求大。
以前从事媒体行业的一位年轻才俊,辞职创业开工厂做贴牌,风生水起后觉得贴牌已经不能表达自我,又与几个小伙伴一起创办自主品牌,贴牌、招商两手抓。对于企业运作,这位老板说,我们不图一夜暴富,贴牌足够支撑品牌就行,十年八年我们愿意一步一步做下去。
学设计的另一位70后当起了品牌操盘手,他的品牌叫paramo。这位老板说,他的人生情结是拥有自己的服装品牌,一圆设计梦。但是男装品牌比比皆是,能与男装进行搭配的时尚配饰、鞋类的专业品牌却少之又少。
对于新而小的企业而言,男士配饰品类进入商场的门槛更低,又能与市场上几乎所有男装做到匹配,商业前景十分乐观。“我还是想设计服装,但是我知道目前还不能这么做”,他说。
又有一位70后老板,原来在牛仔企业当营销总监,业绩出色。今年再次见面,却成了某牛仔服饰机构的创办人。他认为:“牛仔服饰天生就是需要沟通的,做一条牛仔裤需要这么多的工序,经历整个产业链条。”他希望打造一个平台,让有共同愿景的同行沟通起来,创造一个健康的、良性的未来社区。
这样的对话还有很多。这些70后老板们喜欢赚钱,但更追求一门能让他们觉得生活有滋有味的事业;他们欢迎各方合作伙伴,但是更看重对方的价值观;他们需要扩张,但是又理性得甘于长期保持小规模现状。
CHIC展上的70后老板确实越来越多,不久的将来,80后老板会更多。时代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又催生出新一代的商业理想。
当专业市场走进展会
本刊记者_胡晶
从去年初次亮相的懵懵懂懂,到今年的扩大面积再出击,中国的服装专业市场对CHIC的“兴致正浓”。
据悉,今年的中国服装新锐品牌展区包含了九个在国内首屈一指的专业市场,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60多个品牌集体参展。这样的阵容给人一个最直观的感受:专业市场变了。
最近两年,中国的专业市场行业并不太平,在一线城市的城市规划中,它们越来越多地与“低效产业”、“非核心产业”、“劳动密集产业”联结在一起。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服装专业市场中的领军者们振臂一呼:专业市场要成为中国时尚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实,专业市场的基因中并不包含“展会型”特质,比起各种博览会,它们更倾向于渠道大会、采购节、销售季等看似更实际的活动。然而最近几年,从专业市场中的极少数品牌的单独参展,到专业市场组织旗下品牌共同参展,再到由行业协会组织全国专业市场组团出击,专业市场的基因已经发生了质变。
除了市场内处于金字塔尖的品牌成为了参展商之外,更多市场中的从业者化身专业观众,融入到了春季联展的盛世中来。
正如很多本次参展的新锐品牌商所说的,行业对于专业市场的印象近些年来已经逐渐变化,但是变得还是太慢了一些。专业市场和其内品牌的转型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传统认知。
在一个正在由大变强的行业中,最可贵的就是成长中的力量,而专业市场正是孕育这种力量的沃土。如今的行业竞争虽然日趋白热化,但是在这样的激流之中,这些所谓的“市场品牌”并没有倒下,反而变得更强。他们的团结和韧劲凝聚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他们终将变成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