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厌旧 循环出新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波司登,顺美,孙淮滨,刘阅
  • 发布时间:2015-03-25 07:59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资源匮乏年代穿衣的普遍现象。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这一现象已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回忆。与之相反的是,人们开始为如何处理堆满衣柜的旧衣服和淘汰的旧家纺用品而发愁。

  大量废旧服装、纺织品被焚烧、填埋,由此带来的社会处理成本、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问题不断加剧。如何才能以有效的方法解决废旧服装、纺织用品问题,成为众多业界人士关注的话题之一。

  3月12日,“旧衣零抛弃”走进扬州广陵区暨城市居民废旧服装综合回收与循环利用启动仪式在扬州广陵区文昌花园社区举行。居民们热情参与了旧衣捐赠,并从活动中了解有关旧衣回收、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的意义,这是“旧衣零抛弃”活动迈出的重要一步。

  本期《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就废旧服装和纺织用品,针对如何将其有效回收利用;能否实现变废为宝,创造出产业价值;以及其他国家在废旧服装、纺织品处理方面采取了哪些值得借鉴的措施等问题,采访了行业、企业专家学者。

  化解旧衣的尴尬

  旧衣物回收再利用并不是新鲜话题,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仍较浅。所谓废旧衣物,人们主观的意识是过时不穿的,破旧无用的物品。提高人们对于旧衣回收再利用的认识是帮助形成旧衣回收体系的重要环节。其中更为重要的问题则是: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将人们手中废旧的服装、纺织品回收起来?近日,扬州市广陵区文昌花园社区一场“低碳生活,真爱传递”——旧衣零抛弃活动的成功举办,为解决旧衣回收问题提供了可参考样本。

  齐参与:让旧衣有地儿去

  3月12日上午,民政部、中纺联、全国妇联“旧衣零抛弃”活动走进扬州市广陵区启动仪式在广陵区文昌花园社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扬州市广陵区民政局指导,扬州志愿者联盟、南京中织优新纺织科技循环利用中心主办,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协办。

  中纺联副秘书长、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淮滨,中纺联环资委副处长徐寰,扬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振祥,扬州市广陵区民政局局长沙霖云,扬州志愿者联盟会长东方,南京中织优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立奎,城市居民废旧服装综合回收与循环利用项目执行总监刘阅等出席活动。

  对于举行活动的重要意义,孙淮滨说道:“我们通过旧衣零抛弃这项活动,把闲置在居民手中的旧服装和旧纺织品统一收集起来,一方面奉献爱心,经过专业处理后给需要的人们;另一方面使它们得到循环利用,以此弥补我国纤维供应的缺口,为纺织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为“旧衣零抛弃”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刘阅一直关注着废旧服装、纺织品回收利用的问题:“呼唤起民众对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识,让更多人意识到废旧服装、纺织品中潜藏的价值,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是我投身这一领域的重要动力。”他说道,借鉴之前的工作经验,社区的旧衣回收效果比较好,而且能切实贴近居民,宣传资源利用、环境友好的观念。“这次活动我们根据社区居民人口数和整体区域规划因素,在文昌花园社区投放5个捐赠箱以满足居民日后的废旧衣物投放。未来还要在其他社区投放更多的捐赠箱,并且定期由专人、专车统一回收、拉到公司专用仓库进行统一处置,包括公益捐赠和资源循环再利用。”

  “‘旧衣零抛弃’走进社区,居民十分踊跃,周边社区的居民也带着废旧服装过来了。”文昌花园社区书记郑翔表示,居民参与活动的热情非常高,不仅因为大家对于公益捐赠活动表示认可,更因为活动能够切实解决旧衣的处理难题。

  实际上,去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指导,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的“旧衣零抛弃——中国品牌服装企业旧衣回收活动”在北京波司登南礼士路旗舰店正式启动之后,由此带动的品牌参与旧衣回收行动已经产生了广泛影响。

  波司登、顺美等服装品牌门店都曾设立旧衣捐赠点以方便消费者。而优衣库、H&M等品牌旧衣回收行动则与优惠折扣挂钩,消费者可以通过提供旧衣换取优惠券。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品牌旧衣物回收案例。

  政府号召、品牌行动、消费者参与,让废旧服装、纺织品回收的推进更为快速。齐参与是创造回收实际成果的基础,同时也为资源的再利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变思路:废旧之中有商机

  尽管废旧衣物、纺织品的回收行动在不断推进,但是长时间以来,旧衣的回收处理问题仍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人们对于废旧服装、纺织品的理解并不深入,以致很多人将其等同于垃圾处理。殊不知,废旧服装、纺织品中隐含着巨大的再利用价值。

  记者采访时,文昌花园社区居民朱小姐直言:“以前家里废旧的服装还能整理好送人,现在大家都不缺衣服,反而家里都堆着废旧的服装。我也只能当作垃圾扔掉,省得占地啊。”

  观念对于人们行动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人对于废旧衣物的处理等同于垃圾,未经过分类而直接扔掉。这也为后道的垃圾销毁造成障碍,更无益于环保工作。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2000万吨左右废旧纺织品,废旧服装是主要组成部分,而它们中的大多数最终都进了填埋场或是被焚烧掉。

  南京中织优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废旧服装、纺织用品回收再利用的企业。董事长赵立奎表示,废旧服装和纺织用品的价值要比人们想象的大很多。所谓变废为宝就是要不断挖掘“废物”的价值。

  针对纺织服装行业,赵立奎是门外汉,直至退休他都在从事有色金属的回收再利用工作。然而,正因对物质循环利用研究的多年工作经验,使他对废旧服装和纺织品的再利用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为自己废旧服装、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事业规划了壮美蓝图。

  他表示,“我们将公益与慈善结合起来,把居民家中多年不用的旧衣服及旧纺织品统一回收、统一处置结合慈善捐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达到捐赠要求的服装、纺织用品,我们将其进行消毒打包寄送到需要的地方,比如扶贫救困、抗震救灾等;达不到捐赠要求的,我们则统一处置进入资源再利用环节。支持公益慈善事业的同时也能产生商业价值。”

  变废为宝需更进一步

  当前,国内还缺乏对废旧服装和纺织品回收循环利用的法律政策支持,行业对此的规范作用仍受到灰色利益链条的挑战。制定有效的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发展旧衣服再利用技术,让旧衣服循环利用达到最大化,是当务之急。如何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创造商业价值?这个问题也成为行业与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回收工作势在必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工业国家,每年纤维加工总量达到5000万吨,但我们还要从国外进口纤维原料,包括棉花、羊毛、化纤等,与此同时,还有大量闲置的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旧衣服和旧纺织品,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孙淮滨在活动现场如是说。

  闲置的废旧服装和纺织品非但没有形成有效利用,反而成为造成环境污染的隐形推手。被当作垃圾焚烧、掩埋的废旧服装、纺织品容易造成土壤和空气污染,尤其是以涤纶、腈纶、丙纶为代表的合成纤维分解过程缓慢,用作掩埋的土壤不利于植物成长。此外,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等有毒物质,还会造成大面积空气污染。

  尽管如此,我国对于废旧服装、纺织品的利用仍未得到充分重视。西方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16%,而中国只有不到1%。

  据测算,如果我国废旧纺织品全部得到回收利用,年可提供化学纤维1200万吨、天然纤维600万吨,相当于节约原油2400万吨,超过大庆油田产量的一半。此外,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0万吨,减少耕地占用2000万亩,占全年棉花耕种面积的30%。

  强化再利用意识

  采访中,孙淮滨反复强调,闲置的废旧纺织品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循环利用,让这些废弃纺织品重新回到纤维,以纺纱织布产生服装、纺织品,从而进行有效的供给。

  赵立奎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唤起民众对于废旧服装、纺织品的回收利用意识是当务之急。“企业能做的是后续的处理,而真正影响废旧回收,做到‘零抛弃’则需要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

  对此,长期从事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扬州志愿者联盟成员云子坦言,“宣传废旧服装、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将是日后的重点工作。同时不仅需要大家从意识上的关注,更需要行动上的支持。”

  云子介绍道,志愿服务工作不仅停留在“旧衣零抛弃”活动当天,更需要持续不断的宣传推广,让人们对废旧服装、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像对于易拉罐、废旧家电回收一样形成惯性。

  刘阅透露说:“旧衣零抛弃活动走进扬州只是项目目标中的一小步,我会借鉴南京地区旧衣回收行动的经验,继续开发扬州市其他社区,使地域不断扩大。我知道推进废旧服装和纺织品循环再利用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可复制的模式,进行普遍推广。”

  记者了解到,刘阅提到的“南京经验”是其城市居民废旧服装综合回收与循环利用项目的一个试点城市。目前已经能够达到日均万件的废旧衣物回收效果,并且在废旧服装和纺织品的物流、仓储、整理分类上已形成一定规模,他希望能够将这种模式更好地扩展到其他地区,形成产业化模式。

  深挖产业化价值

  如果“废旧纺织品综合再利用过程”要形成产业链,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回收体系的建立,以及后道整理加工标准体系的完善。这不仅包括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问题,更扩展延伸到法律法规制定、环境资源保护,甚至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种领域。

  对此,赵立奎表示,对于像我们这样开始着手废旧服装和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企业来说,不仅面临着回收处理的成本与经营问题,而且还遭受着灰色产业链的冲击。比如一些隐藏地下的不正规的个体回收人员,利用非法手段获利。这既是对他人安全的不负责任,同时也破坏了正规企业在此领域发展的机会。因此,国内企业在加大技术研发的同时,更需要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对行业给予正确引导和支持。

  尽管废旧服装、纺织用品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规范的问题,赵立奎仍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后道的加工可以技术作为支撑,引用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检测仪器,按照棉、麻、毛、丝、化纤等对废旧服装、纺织品进行分类,将制成纺织用纤维制品或非纺织用制品,产品可应用于填充、农用、车用纺织品、水利建设等领域,使废品变废为宝。”介绍起企业对于废旧服装和纺织品后续工业化运作的想法,赵立奎总是滔滔不绝。

  政策尚待完善

  正如赵立奎所介绍,以国外综合利用的经验来看,废旧纺织品可以得到高质化利用,不一定要回到纺织,可以应用于多种领域。这样既可以避免人们对于废旧服装、纺织品再利用的顾虑,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循环发展、节约资源,更对纺织服装的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政策、标准、规范的有效跟进和补充,能够为废旧服装和纺织品综合再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支撑。孙淮滨建议,旧衣零抛弃可唤起民众对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识和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回收体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建设分拣中心,以及后道综合产业链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使废旧纺织品形成一种新的业态来补充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为非纺织品的有关部门提供原料支持。

  记者了解到,纺织业内废旧纺织品的应用技术已取得一定成果,不少地方已经开始成功运作,如广德天运可以将废旧纺织品制成高附加值的汽车隔音板材,炬德化纤将废旧纺织品醇解喷丝生产成能够制作面料的涤纶短纤等。现在看来,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最大的难点在于回收体系与分拣环节的建立。

  孙淮滨补充道:“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工作要与城市管理挂钩,在明确区域布局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大型分拣中心,在解决回收分拣难题的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成功案例

  澳大利亚 慈善机构主导回馈社会

  在很多的居民区、教堂门口或者是社区广场边上摆放“衣物收集箱”以用于衣物回收利用。慈善机构对这些收集来的衣服做好专业处理后,会做两种用途,一部分衣服赠送给街头的流浪汉穿着,另一部分放在慈善机构专营的二手商店里出售,所得的金钱用于慈善事业。捐赠之前,大部分澳大利亚民众会把衣服处理干净。而去这些慈善机构开设的二手商店购买衣服的民众,也为慈善奉献了一份力量。

  德国 立法约束旧衣回收业态

  教会组织、慈善机构以及专业的废旧衣服收集公司会在一些居民区或购物中心附近设置旧衣收集箱,这种箱子可以防雨、防火、防盗、防老鼠,非常结实。由于旧衣回收的利润很大,自2011年以来,德国出现了很多非法的旧衣收集者,对这些收集来的衣服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各种渠道再重新流入市场。对此德国2012年6月出台了新的循环经济法,其中一些条款对衣物回收作了具体的规范,相关部门也加大了监管力度,从而保证包括旧衣物在内的回收经济在有序的环境下可健康发展。

  美国 垃圾中“淘宝”缓解政府压力

  纽约市将至少一半的旧衣服从垃圾堆、垃圾焚烧厂中拯救出来,进而减少每年3亿美元的垃圾处理费。纽约每年处理的400万吨垃圾中,有约20万吨由棉布、亚麻以及其他可再利用的纺织品组成,而经过分类、销售、出口、再利用等工序处理后,最终淘汰到垃圾堆的纺织品只有两吨左右。

  记者手记

  “零抛弃”重在行动

  旧衣回收活动中,“零抛弃”是主办方强调最多的宣传点,也是参与者口中最常提及的关键词。所谓“零抛弃”不是单纯的口号,其意味着需要一种行动力。对于回收废旧服装和纺织用品而言,零抛弃就是在强调资源的再利用,同时也在倡导一种环境友好,重塑价值的观念。

  零,抽象来看是一个圆。这个圆就是一个闭环,意味着从始至终的循环。废旧服装和纺织用品的回收套入其中,其实就形成了任何工业化生产中最难得的过程——循环再利用。它是生产资源节约利用的有效方式,是形成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整合的重要一步。

  零抛弃,不仅针对废旧服装和纺织用品的再利用,更是一种对于任何有效资源都不能放弃的观念,甚至是忠诚的信仰。当然不能只挂在嘴上,而要付诸行动。

  以美国为例,美国人早已把“零抛弃”当作一种主流运动,并在学校食堂、公园、餐厅、体育场等场所展开;德国柏林首家“零废弃物”环保超市内,货架上没有出现瓶、箱、袋、罐、壶等包装,大多数商品装在大型板条箱或便于顾客提取的自动售货机内销售,鼓励顾客自带可以多次使用的容器。

  在中国,随着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认识逐步深入,力行“零抛弃”理念也将成为一种趋势。我们看到,更多的人选择将废旧衣物捐赠出来;携带布袋到超市购物;参与光盘行动减少厨余垃圾..这只是一点点,因为我们还能做得更好。

  零抛弃不是个人的事情,需要全民的参与。废旧服装和纺织用品的零抛弃行为,是为行业创造更大价值的必要行动,而寓行于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零抛弃,则是为美好生活而做的努力,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参与。

  本刊记者_王赛/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