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20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普通心电图检查,实验组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回顾分析两组观察对象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观察对象证型分布和心电图诊断准确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较为准确的老年心律失常临床检查和诊断方法,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老年心律失常;临床诊断;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是一种老年人群内科常见疾病,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则会诱发其他恶性疾病,进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心脏冲动传导、心博频率和心律起源部位等异常症状,均会导致患者发生心脏节律失常现象。医学报道证实,老年人是心律失常疾病的高发人群,加之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因而对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较为严重[1]。本次医学研究就对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20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130例,女性7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6岁至78岁之间,平均(67.5±13.2)岁,病程在2个月至8个月之间,平均(5.6±3.2)个月。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并由心内科专科医生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判断。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具体检测方法:本次医学研究所用检测设备为深圳理邦公司提供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24h连续动态监测,经专人分析、计算机回放、人机对话等几个环节加以分析和判断,由心内科专科医生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判断,以保证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性[2]。
临床诊断依据:收集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数据,并将其疾病证型分为窦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等几种,具体标准为:频发早搏指心律失常收缩次数为每小时100至720次之间;偶发早搏指心律失常收缩次数为每小时100次一下[3]。
疾病分型: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患者诊断结果可进一步划分为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两种。房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房的心律紊乱,包括房性早搏(房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颤动(房颤)等。可分为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和房性早搏两种。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
实验组100例观察对象中,窦性心动过缓诊断准确率为94%(94/100),室性心律失常诊断准确率为95%(95/100),房性心律失常诊断准确率为93%(93/100),临床诊断总准确率为94%(94/100);对照组100例观察对象中,窦性心动过缓诊断准确率为77%(77/100),室性心律失常诊断准确率为84%(84/100),房性心律失常准诊断确率为77%(77/100),临床诊断总准确率为77%(77/100)。两组观察对象诊断准确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2 证型分布
实验组100例观察对象中,窦性心律失常25例,约占25%,室性心律失常30例,约占30%,房性心律失常45例,约占45%;对照组100例观察对象中,窦性心律失常28例,约占28%,室性心律失常20例,约占20%,房性心律失常52例,约占52%。两组观察对象证型分布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是老年人心律失常的高发人群,其中,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低于房性期前收缩,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通常被视为心房颤动先兆。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心肌细胞退行病变会进一步加重,进而影响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束支传导纤维和窦房结的细胞数量,进而对其窦房结功能造成影响。因此,过缓性心律失常在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病窦综合征、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
参考文献
[1]沈宏伟.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2013,11(7):173-174.
[2]侯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16):176-177.
[3]苏美丽.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1(4):90-91.
王艳丽 张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