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活不成
- 来源:读者新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生活,尊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09 09:41
最近看到一位网友的文章,内容是她每月3000元的工资,在北京生活得也很有尊严。看她的文章,觉得是这么回事。幸福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只要不去刻意攀比,简单快乐的生活也会活出尊严。
谁想后面的跟帖却是:“你傻呀,3000元能在北京过有尊严的生活?”“一件衣服30——50元能有尊严?过去是要饭的吧”……我以为是个别人恶作剧,不想后面跟帖大部分持反对意见,甚至漫骂,认为作者有意粉饰太平。看得令人不是滋味,甚至有些悲哀。
有尊严的生活就不能穿便宜的衣服?那我们有多少人没尊严?特意查了词典,有关尊严的解释是:1.庄重而有威严,使人敬畏;2.独立而不可侵犯的地位或身份。
是我跟不上时代,或是词义作了更新。我的理解第一种解释是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气质;第二种解释指身份和地位。但有尊严的身份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言谈举止和气质匹配,再高的身份和地位也只能成为笑柄。
“关公战秦琼”不就是韩复渠的笑柄吗?事情的真假我没有考证,但韩复渠留给后人的印象肯定粗俗,与尊严毫不相干。
清朝末年,大太监李莲英可以说权倾朝野,锦衣玉食,但他就是伺候主子的一奴才,也与尊严无缘。当今,诸多贪官也许有过一时的尊严,在纸醉金迷的生活曝光后,尊严也随着荡然无存。
记得去年有位熟人,在向我展示她穿得一万多元的貂皮大衣,衣服是挺贵重,可怎么看穿在她身上没有那种雍容华贵的感觉,倒是有些俗不可耐,估计还是和她的言谈举止有关。记得有一小品,说的是一商家卖低价衣服卖不出去,后来一赌气,30元的衣服标价300元,结果卖出去了。虽然小品讽刺了那些拿钱买虚荣的人,但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正是这种虚荣使人们陷入无尽的攀比,才丧失了应有的尊严。无独有偶,深圳有一位网友是“年收入20万,我在深圳没有幸福感”。这也不奇怪,夫妻俩光两部车就花去日常很大一部分开销,再加上孩子上学,自己应酬,工作忙碌,看深圳那么多有钱人,能有幸福感吗?估计这位网友也是为了维护自己心目中的尊严,才疲于应酬,身心劳累,难觅幸福。
尊严应该和幸福同在,没有了幸福的尊严,就是一服装店的模特,怎么好看也是衣服架子,给别人看的。缺少了灵气,自欺欺人。人类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后,还应该有一些精神的追求,物质的享受替代不了精神,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有德自然香。独立的人格、良好的教养、善良的心灵,不就是尊严吗?
一位拾荒的大婶供养着读大学的儿子,虽然贫穷,没有人觉得她下贱;一位别墅里包养的二奶,虽然富有,也没有人觉得她高贵。尊严应该和道德同行,没有了道德的尊严只能是大田里的稻草人,哄哄初涉世面的麻雀。把戏一旦识破,就是多余的垃圾。
“我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需要的少。”一位大师这样说。拥有财富不如拥有智慧。经得住诱惑,不刻意攀比。过自己简单的生活,守住了幸福,也活出了尊严。
(摘自:凤凰网论坛,原文标题《也谈有尊严的生活》,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