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岛,追寻内心深藏的自由
- 来源:心探索·分享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象岛,泰国,清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09 14:40
露洁,不忠实的法学学士,移情游历生涯,坚定相信“游历就是生命”,故而创建游历屋及游历屋微信公众平台,从此踏上“探索世界,分享美好”的游历不归路。
走到泰国这一站,我没有选择去闻名的普吉岛或苏梅岛,而是去了中国人少去的象岛,因为想给自己一段“海边的卡夫卡”一般的生活--追求一种深藏在内心无法忘却的自由,几乎是勇敢的自由,像书中年轻主人公所呐喊的--要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事实是,象岛并不冷门,来自世界各国各个肤色的人都在这里悠然小住。原以为在象岛能一瞥泰国本土人的生活,未料此外还收获了全世界旅人的生活状态,各国人在同一片海滩看潮起潮落,看每一天都不同的夕阳。
夕阳的暖色余辉也“观看”着这里的人们--其乐融融的一家,在海中互相追逐相拥的情侣,或坐在海滩上静静阅读的孤身剪影,她或许很快将写出下一本《美食、祈祷和恋爱》。
住在我们小木屋隔壁的是一对澳大利亚情侣,男生名叫John,再隔壁是一群泰国高中毕业生,他们带着吉他每天在海边哼唱着歌曲。因为是暂时的邻居,又都有着开朗的性格,晚上我们便围坐在一起,听他们弹唱美妙的泰语歌,用海浪声伴奏。夜色深沉下来,弹吉他的少年指下拨出《甜蜜蜜》软软的旋律,轻轻漂浮在海风中,送我们回到各自的小木屋。
John呢,总是不分白天黑夜地特别high,似乎对什么都充满了探索的好奇,每次回来都用他标志性的澳洲英语兴奋地问:“嘿,你们去看了那啥啥啥了么?太棒太刺激了,你们一定会喜欢。”而我,总是在不经意中被他高涨澎湃的情绪所感染,也许是澳大利亚广阔的海岸线给了他如此奔放的性格,他最喜欢的动作便是“抢夺”你手中的手机,大喊一声:“嘿,丢掉你们的手机,看看这里是多么美!”
但对于象岛居民来说,这里是一生一世要去守护的地方,一代又一代,在此扎根,捕鱼,生活。我认识了岛民诺,她告诉我,整个泰国她只去过曼谷边上,她不喜欢嘈杂的地方,她会一直留在这个岛上,和她的孩子们。
在清迈亲手做一顿泰餐
在旅途中辗转各地,抛下“景点”去学做当地菜肴,住在当地人的日常居所,和他们建立一些比游客更深入的情感联结,这一切让我觉得途中的每一刻都真实地发生过:那些地方我的确去过,那些美味不仅掠过舌尖,更停留在制作它们的身体记忆里,还有几个入睡前互道晚安的温暖眼神,其中包含的善意和祝福,融入了我的生命,成为我的一部分,从此不会告别了。
到清迈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一个学习制作当地泰食的地方,因为这个念头我遇到了两对夫妇,一对来自美国纽约,一对来自加利福利亚,他们都不是我见惯的那种轻车熟路的旅行家,更像是一边旅行一边过着居家小日子。我们决定一起学习做泰餐。
于是起点站,我们来到清迈的一个菜市场。要在一个陌生城市寻找到真正的生活,菜市场绝对是最佳场所。在人们的吆喝声中看到当地的生活风貌,并从他们的神情中了解他们活着的状态。而对于食物的采集、加工和制作手法则能充分反应出他们的生存哲学。
泰国菜最大的特色当属各种香料,辛香植物常常以“原形”直接入菜,因为香料正是这里随处可得且产量极为丰富的天然恩赐。泰国人大多性情直率而热烈,他们喜欢色彩,做出来的菜也是五彩斑斓,仿佛是自己的缩影。
我们花了好些时间在菜市场专卖调料的铺子。一位满脸慈祥的老人有着和当地人略微不同的亚洲面孔,我看着他,陌生又熟悉。老人问我:“你是中国人?”我点头,老爷爷便笑了说,他是广东人,十六岁就到了清迈,今年八十多了。我对他回以微笑,只觉得他的满头银发和花白胡子里都是故事。
从菜市场回到厨房,与美国夫妇一起跟随一个泰国小伙子学做食物。泰国菜的做法并没有令我们大感意外,但让泰国菜独步世界美食江湖的就是那些神奇的香料--青红辣椒、姜根、高良姜、生姜、黄姜、香茅、蜂橙、青柠、罗勒、罗望子(酸豆)……光是分辨它们就花掉了不少时间。哦,还有鱼露--泰餐中的鱼露就像西餐中的黄油,正是招牌点睛之笔。
置身厨房,自己动手做菜始终给我一种婚姻的感觉,而在旅途中做菜就像“试婚”--决意适应一个陌生的料理台,手忙脚乱却兴奋不已地寻找油盐酱醋锅碗瓢盆,怀着一股新鲜的勇猛劲儿却又小心翼翼地想要证明自己--我就这样做出生平第一道异国风味。
在旅途中辗转各地,抛下“景点”去学做当地菜肴,住在当地人的日常居所,和他们建立一些比游客更深入的情感联结,这一切让我觉得途中的每一刻都真实地发生过:那些地方我的确去过,那些美味不仅掠过舌尖,更停留在制作它们的身体记忆里,还有几个入睡前互道晚安的温暖眼神,其中包含的善意和祝福,融入了我的生命,成为我的一部分,从此不会告别了。
撰文、摄影/露洁 编辑/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