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风格
作者身兼诗人、居士、学者、篆刻家、书法家。因而在字里行间流露着诗意、禅意、书卷气、金石气,以及传统书法的笔墨意蕴。其书法风格如同大象一般:祥和宁静,敦厚博大,优雅超逸,称为“如象体”,以敦厚的隶书为基调,融合了楷书的端庄,行书的流畅,草书的飞动,大篆的古拙。生动古朴而极具现代感,与大写意国画意趣相通。
自述片段
一九六八年,我出生在东寺街西寺巷隔壁的巷子里,与母亲、外婆、母亲的祖母、母亲的外婆四代同堂。家院三进深,邻居们煮饭等日常生活都在第一个“一颗印”的院子;第二个院子较小,主要种的是各色茶花;第三个院子里不仅仅有树有花,还有活泼可爱的鸡和鹅,充满生趣。一切是那么的温馨和亲切:
小街每在梦中来,老屋石阶怎忘怀?
院里炊窗曾祖母,瓢虫花底上莓苔。
笨仔栽葱献厨来,愁颜祖姥笑开怀。
转身喜向园中望,只见花鸡啄紫苔。
阿婆唤我快醒来,父母远行劳挂怀。
幼稚园前晨月淡,土桥雨路踏泥苔。
舅公鞭炮新买来,无肉过年也畅怀。
巷后院前呼小伴,缩头捂耳爆墙苔。
辗转难眠夜起来,两三蟋蟀仍萦怀。
瓦瓶内外寻无见,侧耳唧唧在竹苔。
跑马农庄姑奶来,山菌半篓惹馋怀。
昨宵小舅偷桃李,踩乱园林一片苔。
父母风尘千里来,胖婴海月抱于怀。
还携四鹅绒毛白,洗鹅殷勤扫粪苔。
邻墙闹起斗争来,小脚太婆激壮怀。
高唱战歌齐步走,管它脚下有滑苔。
邻里纷迁犹往来,阿婆扶杖好情怀。
笑谈梅雨家家漏,几教床头长湿苔。
童年一去不回来,楼上西窗尚忆怀。
千鸟夕阳归宿处,塔巅生树树生苔。
老屋、花草、塔影、淳朴的亲人和邻里……
童年的记忆滋养着后来的艺术。
——赵海若《诗行中流淌的岁月》
赵海若,1968年生于昆明。云南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副教授,从事书法及云南地方文化研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云南传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昆明书画院副院长。出版诗文书法专著《若隐若现》;并有《剩墨录》《添墨录》《灯影录》《兰亭序集联百副》《字通·颜体勤碑修习法》等著作。与母亲赵佳聪老师合刊《兰心斋诗联集》《兰心斋文集》。为云南名胜题写匾联数十处,代表作有《翠湖长联》、云南省政府海埂会堂《赵藩攻心联》、大理崇圣寺巨鼎铭文等,并为杨丽萍舞蹈《孔雀》题名。
文/罗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