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跳槽高手 业务精英

  • 来源:凤凰生活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6-02 13:42
  鲁智深虽然是个粗人,但他与其他梁山众兄弟不同的是,他粗中有细,有勇有谋。所以,在职场中,他虽然没有成为大企业的CEO,但他每一次跳槽,都是华丽转身,而且其间也做了小公司的CEO,他的人生有了圆满的句号——

  鲁智深是水浒里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他在梁山排第13名,位居林冲之前。尽管他的性格放荡不羁,但相对于林冲、武松等有勇无谋的其他梁山经理人,他的职场生涯还是写得轰轰烈烈。

  鲁智深在职场里有一个很突出的特色,就是善于跳槽。他一生的几次跳槽和业务开拓,都做得非常漂亮,他的有些行动,即便当今年薪上亿的打工皇帝唐骏,都要望其项背。如果鲁智深生在当今,招聘网的老板们肯定会请他做形象代言人。

  拳打镇关西后,鲁达摇身一变金蝉脱壳

  鲁智深在《水浒传》中出现比较早,在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把他写得有血有肉。当时他还叫鲁达,是个提辖,相当于武警中队长的角色。有一天,美女金翠莲出现了,向他哭诉镇关西强行霸占她的经过。这鲁中队长当时头脑还简单,也不调查一下是真是假,仅听一面之词,就要为美女打抱不平。可见,吃惯了皇粮的鲁中队长,当时性格中有三分卤莽、三分正义、四分我行我素。作为一个执法者,他应该也必须懂得,不管这属于民事纠纷还是刑事案件,都必须先调查清楚才能下结论,或者向当地司法部门报案,而不应该把自己当执法者。

  本来这种事情很好办,镇关西是骗色也好,是泡妞也好,是强占民女也好,凭他的身份,向当地派出所一报案,人家怎么样也得给他个面子,即使不治镇关西的罪,也能救出这位美女,说不定美女还会投怀送抱,大可不必把人打死。

  这时的鲁中队还未入佛门,沾染了公务员的不良习性,看不起下等人。如果是上等人泡妞也就算了,一个杀猪的竟然敢泡这样的美女,只听鲁中队道:“呸!俺只道哪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就因为郑某人的身份卑贱,鲁中队火冒三丈,愤然间回头看着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

  鲁中队这种性格,显然是平时霸道习惯了,说话比公安局长还牛,想打死一个人,就跟去打酱油一样简单。

  郑屠看到这个有点官职的人,习惯性地点头哈要。鲁中队如果这个时候直接问他是不是泡妞不讲规矩了,也许能得到郑屠的解释,可是,鲁中队不问事情原由,故意找岔,先是让郑屠“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然后又“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整整一个上午,郑屠滴水未进,连正当生计也给耽误了,连累带气,饥肠辘辘之下,他一股怒火终于爆发出来。

  鲁中队憋了一个上午的话也冒出来了:老子身为提辖都没叫镇关西,你一个卖肉的个体户也配叫镇关西?,说完三拳就把人给打死了。

  有一个细节非常重要,鲁中队在打人之后发现镇关西死了,他没有像平时的性格那样大呼小叫,而是找借口称镇关西诈死,以掩人耳目,然后“提了一条齐眉短棒”、“一溜烟跑了”。这个细节表现出鲁中队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正因为他有谋,正因为他的性格粗中带细,使他在以后的职场生涯中,不会像林冲那样憋屈,该走就走,该留就留,冒了险却能金蝉脱壳,潇洒得挥一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鲁中队杀了镇关西后,为了避祸,马上逃走,正好又遇到了金美人父女俩。金老父女遇到救命恩人,而且这个恩人又帮他们除掉了心目中的恶人,他们自然要真诚帮助。终于,在金老女婿赵员外的关照和推荐下,鲁中队连辞职手续都懒得办,顺利地跳槽进入了赫赫有名的五台山文殊院,摇身一变成了和尚,不仅跳了新单位,换了工作,还从事佛门事业。当时的五台山住持智真长老是赵员外的兄弟,而且赵员外祖上就是文殊院的最大施主之一。

  成了大寺庙的和尚,就等于凤凰涅槃,生命获得重生,躲过一劫。鲁中队从此改名鲁智深。这个名字很符合他的性格,卤莽中带有智慧。

  有了人脉,鲁智深不适应工作依然能顺利跳槽

  鲁智深在五台山文殊院,明显不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一个吃皇粮的人,平时霸道习惯了,突然变成处处要讲规矩的和尚,日子实在难熬。所以他处处惹祸。

  当了和尚不久,又守不住佛门的清规戒律。加之赵员外多日未送东西来,“口中淡出鸟来”,游山之际恰逢卖酒汉,勾起酒瘾。卖酒汉不敢卖给和尚喝,鲁智深便使出调皮性格来了,提起两桶酒,抢酒喝。

  第一次抢酒喝,大闹五台山,挨了长老训斥后,也使鲁智深长了心眼。第二次闹酒是在游五台山福地。路过酒店,闻到酒香,目睹酒家不进门,偏进了铁匠铺。他是不是不想喝酒呢?否也!而是在思考如何买到酒喝,又不惹出麻烦。此时,他是思酒如渴。打禅杖付了工钱,还赏了铁匠些银子。赏银子干什么呢?“和你买碗酒吃。”赏人家钱,自己心里想的还是离不开这“酒”。走了几家酒店试探,讨酒不着后,便诈称自己是行脚僧,企图骗酒喝。

  俗话说:“酒能成事,也能败事。”骗酒喝的后果是“乱了清规,打塌了亭子,又打坏了金刚。”,还吐了一地。

  通过闻酒、睹酒、思酒、讨酒、骗酒,突出鲁智深的心理活动,让我们看到这个粗鲁的人原来也有细腻的一面。

  长老对鲁智深这样调皮捣蛋的员工已经无可奈何,如果是按正常渠道招聘来的员工,二话不说就可以把他辞掉,赶他下山,可是,赵员外这个面子不小,大家都知道人脉就是血管,长老也自然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尽管他被鲁智深闹得不得安宁,还是想了个两其美的办法,让他转到其他公司任职。

  长老终于写了封信给东京(开封)相国寺的长老,希望那边能接收鲁智深这个不听话的员工,希望鲁智深换个环境后能改变性格。鲁智深本来就郁闷,有别的去处,当然不妨去走一走。在听取长老吩咐后,鲁智深匆匆走上旅程。

  以人为本,鲁智深凭真本事治理好了小工厂

  鲁智深到了相国寺后,暂时被安排去看管大菜园,想当于公司下属小工厂的主管。当时,周围有二三十个泼皮经常来偷菜,损害工厂的利益。泼皮们看到菜园来了个新主管,想治一治他,给他个下马威,便想出了一个计谋:以请他喝酒为借口,把他推到粪窖里教训一顿。

  没想到鲁智深心里早疑忌,心里道:“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颠洒家?……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厮看洒家手脚!”智深大踏步近众人面前来。那张三、李四便道:“小人兄弟们特来参拜师父。”口里说,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智深不等他上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踢下粪窖里去。张三刚想逃走,智深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扎。那二三十个破落户惊得目瞪口呆,都待要走。智深喝道:“一个走的一个下去!两个走的两个下去!”众泼皮吓得都不敢动弹。

  鲁智深并没有因此就把他们骂走,而是叫他们过来聊聊天,目的是想调查摸底,弄清楚到底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来捣乱。这显示出鲁智深有经理人的风范。

  很快,鲁智深亮出自己的身份,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众泼皮心服口服。在与泼皮们喝酒中,只听门外老鸦哇哇叫。众人忙向天空吐口水,智深道:“你们做甚么鸟乱?”众人道:“老鸦叫,怕有口舌。”智深道:“哪里取这话?”有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直聒到晚。”众人道:“把梯子上面去拆了那巢便了。”有几个道:“我们便去。”

  智深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当他听到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时,智深心想,该露一手给他们看看了,这是个好时机,于是,他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连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鲁智深看到他们怕了,干脆想继续露本事:“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

  就这样,鲁智深仅用了两招,就治理了一个小工厂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治安混乱问题,成本低,效率高。他虽然不是一个安分守纪的传统好员工,却有时也显示出一个经理人的智慧,懂得维护也有本事维护自家企业的利益。

  埋伏野猪林,鲁智深是个可以信任的同事

  鲁智深在守菜园期间,结识了林冲,因互相欣赏,两人拜为兄弟。林冲被发配到沧州的时候,鲁智深心细的一面又体现了出来,他估计到两个差人不是善类,很可能会在路上把林冲给害了,便暗中跟踪,于是,便有了《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其实,严格说,鲁智深在五台山的行为可以确定为“大闹”,在野猪林的行为不仅不是大闹,而且是英雄出手相救,体现了水浒的精神——该出手时就出手。所以我认为《水浒传》作者在这里用词不当。这是后话。

  烟笼雾锁的野猪林,是东京到沧州的一个极险要的地方,鲁达猜测到林冲在此地可能会被害,特地跟了来,暗中保护。鲁智深不怕辛劳,不怕艰险,冒着生命危险,单枪匹马一路跟随,没有人给他发奖金,甚至还冒着被相国寺克扣工资的危险,去做江湖上一单以“义”为主题的业务,毫无怨言。

  他早早来到野猪林等着。薛霸从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地缚在树上,拿起了水火棍却不打,交代出要杀林冲的人是高太尉。鲁智深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声大吼,禅杖震飞了猛力劈下的水火棍,随之才“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这个细节,可以看出,鲁智深重情重义,为了朋友或团队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安危与得失,是个可以信任的同事。

  在千钧一发之际,鲁智深救下了林冲的生命,一直护送到沧州附近,并给了林冲银两,也给了差人红包,要他们照顾好林冲。

  这样的职场中人,哪个人认识了,都愿意跟他深交,愿意跟他做同事。这奠定了他以后在梁山的地位和职业基础。

  攻打二龙山,鲁智深过上了小企业CEO的瘾

  鲁智深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他,他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四处躲藏,毕竟不是安身之计,在朋友的介绍和帮忙下,他决定攻打二龙山,作为栖身之地。在攻打二龙山这一细节中,也体现出鲁智深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一面。鲁智深单打攻不下二龙山,便和朋友用计谋,终于一举拿下这个大案子。

  当杨志引鲁智深与曹正相见后,曹正知道他们还没拿下二龙山,便献一策:“制使(杨志)也休这般打扮,只照依小人这里近村庄家穿着。小人把这位师父禅杖、戒刀都拿了,却叫小人的妻弟,带六个伙家,直送到那山下。把一条索子绑了师父。小人自会做活结头。却去山下叫道:‘我们近村开酒店庄家。这和尚来我店中吃酒,吃得大醉了,不肯还钱。口里说道:‘去报人来打你山寨。因此我们听得,乘他醉了,把他绑缚在这里,献与大王。’那厮必然放我们上山去。到得他山寨里面,见邓龙(二龙山当时的CEO)时,把索子拽脱了活结头,小人便递过禅杖与师父。你两个好汉一发上,那厮走往那里去。若结果了他时,以下的人不敢不伏。此计若何?”

  鲁智深一听,当即与杨志齐道:“妙哉!妙哉!”当晚吃了酒食,又安排了些路上干粮。次日五更起来,众人都吃得饱了。鲁智深的行李包裹,都寄放在曹正家。当日杨志、鲁智深、曹正,带了小舅并五七个庄家,取路投二龙山来。

  晌午后,直到林了里,脱了衣裳,把鲁智深用活结头使索子绑了,教两个庄家牢牢地牵着索头。杨志戴了遮日头凉笠儿,身穿破布衫,手里倒提着朴刀。曹正拿着他的禅杖。众人都提着棍棒,在前后簇拥着。到得山下,看那关时,都摆着强弩硬弓,灰瓶炮石。小喽罗在关上看时,绑得这个和尚来,飞也似报上山去。

  没多久,只见两个小头目上关来问道:“你等何处人?来我这里做什么?”哪里捉得这个和尚来?”曹正答道:“小人等是这山下近村庄家,开着一个小酒店。这个胖和尚不时来我店中吃酒。吃得大醉,不肯还钱,口里说道:‘要去梁山泊叫千百个人来打此二龙山,和你这近村坊都洗荡了。’因此小人只得又将好酒请他,灌得醉了,一条索子绑缚这厮来献与大王,表我等村邻孝顺之心,免的村中后患。”两个小头目听了这话,欢天喜地说道:“好了!众人在此少待一时。”

  两个小头目就上山来报知邓龙说:“拿得那胖和尚来。”邓龙头脑简单,不知是计,听了大喜,叫道:“解上山来,且取这厮的心肝来做下酒,消我这点冤仇之恨。”小喽罗得令,来把关隘门开了,便叫送上来。杨志、曹正,紧押鲁智深,解上山来。看那三座关时,端的险峻。两下里山环绕将来,包住这座寺。山峰生得雄壮。中间只一条路。上关来,三重关上,摆着檑木炮石,硬弩强弓,苦竹枪密密地攒着。过得三处关闸,来到宝珠寺前看时,三座殿门,一段镜面也似平地,周遭都是木栅为城。寺前山门下立着七八个小喽罗。看见缚的鲁智深来,都指手骂道:“你这秃驴,伤了大王,今日也吃拿了。慢慢的碎割了这厮。”鲁智深只不做声,忍得住气。押到佛殿看时,殿上都把佛来抬去了,中间放着一把虎皮交椅。众多小喽罗,拿着枪棒,立在两边。

  少刻,只见两个小喽罗,扶出邓龙来,坐在交椅上。曹正、杨志紧紧地帮着鲁智深到阶下。邓龙道:“你那厮秃驴!前日点翻了我,伤了小腹,至今青肿未消。今日也有见我的时节。”鲁智深睁圆怪眼,大喝一声:“撮鸟休走!”两个庄家,把索头只一拽,拽脱了活结头,散开索子。鲁智深就曹正手里接过禅杖,云飞轮动。杨志撇了凉笠儿,提起手中朴刀。曹正又轮起杆棒。众庄家一齐发作,拼力向前。邓龙急待挣扎时,早被鲁智深一禅杖当头打着,把脑盖劈做两半个,和交椅都打碎了。手下的小喽罗,早被杨志打翻了四五个。

  此时,曹正赶紧叫道:“都来投降。若不从者,便行扫除处死。”寺前寺后五六百小喽罗,并几个小头目,惊吓呆了,只得都来归降投伏。随即叫把邓龙等尸首扛抬去后山烧化了。一面去点仓,整顿房舍。再去看那寺后有多少物件。且把酒肉安排些来吃。鲁智深并杨志马上就做上了二龙山的联合CEO,小喽罗们全部投伏。鲁智深仍设小头目管领,显示出一个经理人的风范。

  人生最后一次跳槽,鲁智深完美圆寂

  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危机不断,二龙山这样的小企业很难生存和发展,后来鲁智深率众人加盟了梁山集团,坐了第13把交椅。

  鲁智深与宋江为首的梁山集团同事出征的时候,鲁智深屡创业绩。

  在一次出征到达杭州时,宋先锋屯兵在六和塔驻扎,诸将都在六和寺安歇。

  鲁智深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何为如此?赶出何处去?”鲁智深道:“洒家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厮杀。”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乃是钱塘江潮信响。”鲁智深见说,吃了一惊,问道:“师父,怎地唤做潮信响?”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

  鲁智深听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咐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日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

  寺内众僧,都觉得他是在开玩笑,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汤来,给鲁智深洗浴。

  鲁智深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颂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的真性情,在这一细节中表现得非常独到,他视死如归的气魄,后世英雄都得望其项背。在征战途中,他突然大彻大悟,在明白了师傅的预言后,在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后,鲁智深决定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次跳槽——就在六和寺里归身。

  鲁智深这个人生结局,表面上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其实,细想,也是非常现实而实在的一种人生归宿。他这辈子已经涅槃过一次,已经奋斗过无数次,已经做出了不少业绩,选择这美丽的杭州六和寺作为归宿,再一次让生命涅磐。这是何等的洒脱!进入佛门后,鲁智深虽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员工,却是一个进步最快最彻底的优秀经理人。

  能在职场、商战中,自由自在,按自己的意图生存和发展,在人性和佛性中都显示真我,鲁智深做到了,而且做得淋漓尽致而圆满。在无尽苍穹,鲁智深闪烁着他那双单纯却豪爽的大眼睛,驰骋职场,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迷恋官场,淡泊名利,圆寂的时候,依然敢笑看人生浮华、岁月沧桑、世道冷暖。相信那些苟且偷生、为了蝇头小利而互相算计的职场、官场中人,在鲁智深面前都会汗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