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渔镇石浦做个渔民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渔镇石浦
  • 发布时间:2010-07-13 11:06
  东海之滨,象山半岛的最南端,将海洋文化保存最原始的古镇——石浦

  无时不在的大洋气息

  三月三踏沙滩,海钓节,开渔节,海鲜节

  海浪声伴着浓郁的海鲜味让人痴迷,石浦的丰富,不知从何说起……

  伴着海浪声,让我们到这里做个彻头彻尾的渔民

  石浦档案:石浦镇属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管辖,位于长江三角经济中心区域南翼,依山面港,陆地面积119.5平方公里,沿海岛礁176个。石浦是中国海洋渔业的发祥地之一,最早称“荔港”。早在秦汉时,便有先民在此渔猎生息。唐代以前,石浦为鄞县属地。唐时归象山县管辖,成为远近闻名的渔商埠。宋改归东门寨,元设巡检司,明洪武年间,设前后千户所,为浙东抗倭右翼,有海防要塞、浙洋重镇之称。明末清初,又成为抗清大本营。清顺治年间,“迁海”城毁,康熙时重建渔村。今日的石浦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全国渔业第一镇、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除此之外,这里拥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山祭海渔民开洋、谢洋节”“石浦——富岗如意信俗”“晒盐技艺”,另有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23项,全镇普查“非遗”项目110项。石浦是一个充满海洋旋律的渔镇。

  下榻古镇行古街

  石浦渔港古城依山临海,人称“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城镇临港,城墙随山而筑,城门就形而构,以居高控港为海防重镇的主要设防优势。老屋梯级而建,街巷拾级而上,台阶错落有致,极具曲径之势,街道爬山坡,台阶密麻麻。石浦古城现在有保存完整的4条,总长1670米的古朴老街。分别是因街上有很多卖碗铺而得名的碗行街;由福建人在康熙年间创建,因《渔光曲》而名扬四海的福建街;还有始建于明代的繁华商贸街中街、后街。老街坊地势崎岖不平,台阶或窄或折,极具曲径之势。

  古街上有些标志性的建筑或物件引人注意,常常成为镜头捕捉的对象。如老街上跨街而筑的月洞门式的封火墙,墙上有所谓的“封火门”,是为防火防盗而建。如果一个地段不幸起火,“封火门”关闭便可以拦街阻挡火情。另外,几乎每家房檐下都挂着的一盏渔灯,彰显石浦老街上浓厚的渔文化。时代变迁,但徜徉在石浦老街中,依然可以玩味到明清建筑的丝丝风貌及渔贾文化的绵绵气息。石浦渔港古城的主街,空间封闭连续,台阶高低曲折,封火墙沿巷跨街,层层递进。集江南古镇的古朴灵秀和山城渔港的蜿蜒多变于一体。渔港古镇,将现代与古代的渔文化气息演绎得近乎完美。可谓石浦处处皆美景。

  补充:石浦渔港古镇对外开放的特色旅游项目有代表的有瓮城、平民药铺“大皆春”、乾大当铺、中国扣陈列区、侍郎府、亚洲飞人馆,让人留连忘返。下榻石浦渔港古城,穿梭在古街巷隅中感受石浦是体验渔文化的第一步。石浦的酒店业相对一个小镇来说就显得相当发达,价格也比较实惠。在临行之前,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直接约定酒店。石浦的水产海鲜较多,石浦以海鲜为饮食特色,甬菜为全国“新八大菜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石浦渔民以“十六碗”招待贵宾。

  海钓,当然必不可少

  海钓,总是让人充满期许,海钓本身也充斥着刺激。檀头山和渔山是海钓常去之所。渔山有南渔山和北渔山之分,北渔山为海钓者所垂爱。石浦港上渔船鳞次栉比,每周六早上8点都会有船从码头出海到渔山,每张票价60元,周日下午3点回程。也可以包快艇前往。垂钓地点淡水资源紧张,都装在淡水桶里。

  自2007年开始,石浦每年五月间都会举办象山国际海钓节。每值此时,来自海内外的海钓爱好者都会云集到此,感受海钓的刺激与乐趣。

  海钓必备知识:海钓时间的选择很重要。海水涨潮会把大量的有机物质和鱼带到岸边,此时比落潮更有利于垂钓。另外,早、晚海面相对平静时,适宜垂钓。海上白天易起大风浪,不宜垂钓。水鱼性比淡水鱼类凶猛,见饵即咬,更容易收获。海钓与淡水钓所使用的钓竿有所区别。海竿的钓竿硬度较强,并且都需配备绕线轮。海钓中可省去浮漂,凭手中的颤动感或视觉来直接判断。在场所的选择方面,海钓钓应选择滞水区,要避免浅滩。浅滩上日光充足,大多数鱼儿都有避光性,一般只有夜间和早晚在浅滩活动。内海中的滞水区,包括河流入海口、生活码头、防波堤等。这些地方水底淤泥或沙石较多,水流缓慢、饵料丰富,一般鱼儿较多。岩礁垂钓应选拔面向海潮冲击的一面,即通常所说的潮表。潮表带来丰富的浮游生物,与岩石撞击时又会产生丰富的氧分,所以潮表亦是理想的钓点。站在甲板上拍海鸥又极具情调,为人回味。

  农历三月三踏沙滩、开渔节、谢洋节,

  极致演绎的海洋文化

  近期关注:2010年9月14~16日石浦开渔节

  每年的“三月三,踏沙滩”活动是当地久负盛名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渔民及中外游客。渔民们都会用高跷、鼓声以及传统的抬阁、马灯来祈求丰收,游客们则跟着舞龙的队伍一路欢呼。沙滩的另一边,辣螺姑娘开始向游客抛出招亲绣球,渔家女用深情款款的歌声表达她们的爱恋。关于三月三到皇城沙滩踏沙滩习俗的来历,一种说法是南宋大臣陆秀夫曾受伤,为一个拾辣螺的渔家姑娘所救。陆秀夫伤愈临行时,许诺功成之后娶“辣螺姑娘”为妻。后来“辣螺姑娘”为抵抗渔霸的逼婚而蹈海自尽,渔民便以三月三踏沙滩的方式纪念辣螺姑娘。还有另一种说法,沿海一带流传着“三月三、辣螺爬沙滩”,“三月三、螺子螺孙爬上滩”。在三月初三前后,地温、水温升高,螺便争先恐后的爬上滩头,人们便相继去沙滩拾螺,于是“三月三、踏沙滩”便成为习俗。按照当地的说法,踏过三月三的浪,一年里会手脚轻健,不长疮疖。只是挥舞滩头的不再是沙蟹桶、渔篓、沙蛤耙,而是东海龙、渔家灯,渔歌对唱,还有渔家汉子抬着各式抬阁、吹着与人等长的民间“长号”,敲打出与海一样豪迈的渔家鼓点,跳出的是一个个崇敬大海的音符。三月三,走进海涂,拾一回辣螺,当一天渔民。

  一年一度的开渔节、谢洋节是石浦对外最有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项目。“开渔节”是渔船出海时,渔民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谢洋节”则是渔船出海平安归来,渔民为了感恩大海的民俗活动。这两项活动都以祭祀为核心,以民间象山县从1998年开始每年举办开渔节,以“祭海、开船”著称。根据《象山东门岛志略》记载渔民开渔、谢洋节活动,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清雍正年间到民国期间是鼎盛时期,后来逐渐衰弱,文革期间停止,改革开放后恢复。祭祀主要包括天后妈祖娘娘、城隍老爷、王将军菩萨、鱼师大帝等。

  开渔节以祭海、放海(放鱼苗和海)、开船等仪式为内容,在每年传统捕大黄鱼季节开始之时,在妈祖娘娘庙等庙宇举行祭祀仪式。必须选择在每天涨潮时分,希望财源随潮滚滚而来。祭祀程序此不赘述。祭祀之后,有鱼灯、马灯、船鼓、抬阁、车灯、滑稽表演等文化节目。船埠上人头攒动,为扬帆出海的亲人祝福送行。锣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在开船号声中渔船鼓棹,扬帆出海。我们热情期待2010年石浦开渔节,就在浙江象山石浦,9月14~16日。

  谢洋节正是每年黄鱼汛结束,渔船平安归来。为感恩大海,感谢神灵,渔民又开始演戏庆丰收、庆平安,在庙里上演“谢洋戏”或“还愿戏”,举行“谢洋节”。举办祭祀内容和方法与“开渔节”差不多,只是少了请神的环节。象山渔民开渔、谢洋节,在石浦东门岛相当热火,代代相传。象山另有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指导委员会及中国渔文化研究会等组织进行着相关的活动。

  晒盐技艺——不单单是传统

  《说文解字》里关于盐的解释为:“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煮海为盐,起于西汉吴濞。浩瀚的大海、广阔的滩涂、茂密的盐嵩草,是盐民“煮海为盐”取之不竭的“粮仓”。象山地处浙江中部沿海,三面环海,海岸线长,浅海滩涂面积广阔,海水盐度年均30. 8‰,日照时间长,风力资源丰富,具备晒盐的优良条件,是浙江省三大产盐县之一。汉在浙江置郡国盐官,唐时象山一带已产盐。当时用土法零星制盐,所谓土法,传为直接用海水煎煮,古人称“熬波”。

  晒盐是手工技艺中较为特别的一种,它以海水为基本原料,并利用近海滩涂的白色泥(咸泥)或灰土(泥),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方法制成盐卤(鲜卤),再通过火煎或日晒、风能等方式结晶,制成粗细不同的成品盐。整个生产过程开辟滩场、制灰土、制卤、结晶等10余道工序。象山沿海的盐场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产盐地名。比如,石浦镇盐厂是历史上产盐的地方,该村名一直沿用至今;石浦镇盐仓前历史上是制晒、堆盐的所在地,故此得名,随时代变迁,谐音改为“延昌前”;今“贤庠”以谐音“盐场”所得;高塘岛的烧盐湾谐音逐渐改成“孝贤湾”。以产盐为生的象山盐民世代崇拜自己的“盐宗”,在象山半岛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直至今天,象山盐区中还保留了6座庙宇,祭祀着独具特色3个盐业神主。无论从建庙年代、供奉神主地位、特色和流传久远上,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盐业史上,都堪称一绝。有资料说,盐宗庙在全国其他地区仅有自贡,扬州,泰州3处,而象山有关盐宗庙宇保留至今尚有六处。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传统晒盐赖以存在的场所逐渐消失,多种现代化的机械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加工器具,传承面临着危机。2005年开始,象山县相关部门采取了有效措施。保留重点盐场,划定盐场保护区,防止盐区海水受污染。对传统盐场进行调查摸底,访问老盐民,收集、整理晒盐工艺,建立档案,开展象山晒盐和盐文化的系统研究。

  群众还自发组织,自筹资金修建或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遗迹,如反映海洋文化的石浦“鱼师庙”、涂茨“妈祖娘娘庙”(5座)、渔山列岛上“如意娘娘庙”、东门岛的“天后宫”;反映海防文化的涂茨“抗倭七将军庙”、石浦阳明山庄的“戚将军庙”等;反映盐文化的昌国“大庙”、大徐杉木洋的“常济庙”、林海的“盐司庙”、新桥的“海头庙”;反映民俗文化的“赵五娘殿”。古老独特的晒盐技艺为象山增添了历史记忆的厚度;哀婉凄美的拉网遥曲,大气磅礴的渔家船鼓敲响了历史文化的余音。

  TIPS

  石浦周围列岛云集,可谓众星捧月。海上的许多岛还是应该去走走的,大家合伙雇艘船花上100元钱,路程需要1个小时左右,到檀头山去看看,那里有漂亮沙滩,原始的,很漂亮,而且不用门票。沙滩上还有四处乱爬的沙蟹,植被保持的很好。当然如果你不嫌路远,来回花上300~400元雇一艘船,得花几个小时,到花岙岛去看看,那里有自然形成的石林,只需10元门票。如果你想少花钱,可以先座渡轮到高塘岛,然后从高塘岛在雇船去那里,所需雇船费为100元左右。

  从石浦出发,朝东南方向航行大约25海里,便到达了象山最东南的岛屿,中国领海线基点所在——渔山列岛。渔山列岛有南渔山和北渔山之分,常说的渔山通指的是北渔山。适合海钓及户外自助游例如檀头山岛,是石浦最为天然原始的小岛,但岛内设施相对简单。上岛需要交纳沙滩清洁费用10元。还有风景壮丽的渔山列岛上的天然原始渔村,上岛费用10元。

  交通路线:石浦镇古时有“一出东门通十洲”之喻。石浦交通顺畅,连接沪、杭、甬,温、台等大中城市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贯通直达,尤其是一级公路两侧的山海旖旎风光,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汽车:杭州可以从杭州东站直接做大巴到石浦东站,上海的有许多站点发出直达大巴。火车:上海—宁波(3个半小时),杭州—宁波(1个多小时),都有城际特快,一般是40分钟一班,黄金周期间有是有加开的。到宁波站后,有直达石浦的车子,如果车票紧张,可以坐到象山(丹城)再乘丹石线(一般是15分钟一辆,基本不用等)。到石浦后,在东站有各路公交,1号线至9号线,可以咨询当地人。自驾车一族:上海出发,走沪杭甬高速公路(途经枫泾、嘉兴、绍兴等服务区),到宁波后转甬台温高速(同三高速宁波段)、(经宁波、梅林服务区),在宁海象山出口下高速,至象山连接线宁海收费站(小型车20元),前方23公里处经加油站,再行22公里至甬台温高速公路象山连接线象山收费站(小型车15元),再行2公里过隧道进入象山县区。全程约350公里,行车4小时。

  进入象山县城,走象山港道,左边有东海明珠大酒店,向右转,有一石浦指示牌,直开过三个山洞,一直开就会看到一个汽车站,那就是石浦东站了。如果去沙滩或海鲜街,就往左转,朝渔港路一直开就是了,可以询问路人。

  提醒:车速不要过快,这段高速路的车子很多,而且有许多隐藏的摄像头。

  旅游贴士:石浦有很多私人宾馆,非五一、十一旺季,并不贵。这是一次休闲游,极适合夏天,有时间的话,当然也可以与宁波四明山、新昌或台洲天台山等串连起来,浙东的山山水水,非常不错。

  四季旅游看点:“赵五娘庙会”“大塘红庙庙会”“天后宫庙会”爵溪、钱仓的“城隍庙会”昌国“大庙庙会”等等都反映了象山的民间信仰,也是民间文艺的精彩荟萃;而群众自发组织、自筹资金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艺表演和民间美术项目得到了抢救、保护和整理提高。同时许多中断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动得以恢复。如爵溪的“七月半”、石浦的“元宵节”“东门放水灯”“延昌渔灯舞”“马灯舞”“昌国抬阁”、大塘的“车灯”、鹤浦的“龙舟舞”等,为时令节庆增光添彩。名目纷繁的各种“龙舞”“狮舞”活跃在山乡、海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