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需注意的癌症——结直肠癌
- 来源:消费者报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吃货,结直肠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09 13:59
相比美国人群,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至少提前了十年以上!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去年年底,一位才42岁的朋友因结直肠癌来美国就医。年纪轻轻患上绝症总让人惋惜,需要警惕的是,中国现在的结直肠癌病情是很不容乐观的。
让我们根据现有的科研资料分析一下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人的特点,以此回答读者三个问题,结直肠癌是什么? 它从哪里来? 我们该怎么办?
中国发病年龄比美国早10年以上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是指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肠结肠和直肠等所有肠癌的统称。根据性质,美国癌症协会将肠癌分为腺癌(占95%)、类癌、间质癌、淋巴瘤、肉瘤几类。在美国,结直肠癌是第二大癌症杀手,五年生存率64.7%。
怎样看人群的癌症数据?一看发病率,一般用10万人中有多少人表示。老年人的癌症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快速增加。如果是两组寿命相差较大的人群不好比较,也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来判断。二看人群中某一癌症的诊断年龄,这在癌症的发病学上最为重要。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资料,1992年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为56.7/10万人,2014年大约45.6/10万人,降低11.1%。现在新病例的诊断年龄90%超过50岁,诊断年龄中位数(Median Age of Diagnosis)是69岁。
而根据去年亚太地区癌症预防杂志的资料显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03年至2012年收集到3369例肠镜病理分析,50岁以上的肠癌病人仅占47%,40岁以上的病人占88.25%。虽然这篇文章是单一研究机构的数据,病人也只是广西地区,但3369个病例还是可以提供不同年龄组足够的样本量来分析和比较。
对比以上两组数据,不考虑两国结肠癌的筛选率和寿命的差异,相比美国人群,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至少提前了10年以上!
结直肠癌病因及预防方法
美国癌症协会指出,结直肠癌是与生活方式最密切相关的癌症,也就是说,通过自身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大幅降低风险因素,并预防结直肠癌。
这里的良好生活习惯主要指饮食结构:例如牛肉、猪肉、羊肉等红肉和热狗、午餐肉、腊肉等加工过的肉类,是引起肠癌的高风险因子;相反,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能降低患肠癌的风险。此外,烹饪方式也很重要,高温油炸、烧烤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也是风险因子。
当然,生活方式还包括缺少运动、肥胖、吸烟、嗜酒等。年龄的增加,克隆氏病(局限性肠炎)、家族性多发肠道息肉等遗传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不过,笔者认为还有例如食物、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影响,食物结构的改变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而引起的肠道菌群的改变等也值得思考。这些改变都有可能诱发结直肠慢性炎症,而慢性炎症又会引起癌症。已有证据显示,有的肠道菌群与癌症的发病有正相关性。
知道发病原因后,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避免:
第一,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的防癌意识。需要特别地建议各位读者,要抵御各种”美食”的诱惑,学会看营养标签,知道如何正确地吃。
第二,结直肠癌一般发展缓慢,一般是从肠道内衬出现息肉开始,大约需要10年左右才能形成,因此通过筛选可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筛选不要任性,要有科学依据。对于癌症的筛选,一个国家的卫生权威机构会根据疾病的特点,国家的财力,民众的经济接受能力来制定指南。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建议民众50岁以上或者高危人群进行肠癌筛查的。这里的高危人群包括近亲中有患结直肠癌的,患有炎症性肠病的以及有遗传综合征的。高危并不代表你一定会得,但有必要提前筛查或者增加筛选次数。筛查方法为:
1.一年一次粪便血液检查
2.五年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
3.十年一次结肠镜检查
但根据笔者看到的数据,强力建议中国民众将结直肠癌普通筛选年龄提前至40岁。在此,笔者也呼吁研究机构分析原因,积极指导民众预防癌症,也呼吁政府和权威卫生机构制定政策,防止各种环境污染,减轻社会医疗成本和压力。
文/陶杰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