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块化看似可以降低成本、降低油耗、降低研发周期,但这些对消费者又有什么意义呢?
模块化是最近汽车研发制造方面最热的一个名词。这个名词的诞生仿佛赋予了汽车制造商无与伦比的光环。模块化代表了新一代的汽车研发制造策略,仿佛这个策略之下的产品拥有其他产品难以企及的优势。模块化看似可以降低成本、降低油耗、降低研发周期,但这些对消费者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模块化从何而来?
自从福特制造出T型车以来,世界汽车平台战略就经历了单车型开发、平台化开发和模块化开发的过程。这些过程的迭进依据是汽车销量的爬升。 由于汽车需求不断上升,汽车制造商需要扩张和兼并越来越多的车型。为了保证成本和利润,汽车制造商开始考虑将几款车型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制造差异化的车型。这就为平台化以及模块化提供了充分条件。
在模块化之前我们更多听说的是平台化。平台化是汽车制造商将同级别相似的车型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的一种研发策略。同一个平台诞生的一系列车型拥有共同的底盘、车身、电气等核心部件,他们能用同样的工艺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同一个平台诞生的车型大都类似,而这些车型可以在外观上做到千差万别,满足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需求。
平台化是汽车制造商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第一次降低成本的尝试。目前大部分车型平台均与汽车等级匹配,比如大众PQ35平台下的速腾、六代高尔夫;通用Delta平台下的科鲁兹、英朗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车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新车型的需求更加迫切。原本的平台化已经不能满足汽车制造商对成本控制的要求,他们开始考虑将更多的车型甚至是跨级别的车型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
如果将更多的车型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车企就可以进一步提高零部件的通用率,降低开发不同零部件的数量和研发成本,更大地保证利润、节约成本,产生规模效应。因此,寻求不同车型之间的设计制造共通点,成为了模块化诞生的前提。
光环背后,隐患重重
模块化对汽车制造商控制利润有极大的帮助,它可以降低成本、缩短开发时间、减重并降低油耗等。对消费者也有很多益处,比如新技术投放越来越快、车型选择越来越多等。不过,模块化虽然有天生优势,但事物有利必有弊,模块化的隐患也逐渐凸显。
模块化的第一个缺点在于对车型性能的妥协。如果将越来越多的车型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势必会使这个组合里的低端车在成本上进行妥协,因为他们将采用这个组合里平均成本的零部件。同时也会让这个组合里的高端车在性能上进行妥协。模块化的局限就在于将性能需求和尺寸需求放在一起考虑的时候,无法达到两者的最优值。
如果汽车制造商的每一条流水线上只有一款车型,那么车企会针对这款车做各种优化,比如性能、空间、油耗、操控等等。这就像一对一辅导班。虽然这种方式对提升车型品质十分有帮助,但需要耗费极大成本。
为了降低成本,汽车制造商开始将几款车型放在一起管理,针对多款车型做调校,对每款车的重视程度降低,总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就像小班辅导。
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原本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汽车制造商便将不同年龄段、不同级别的车型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进行管理,对单款车型的重视程度降低,所有车型都开始趋同,最终实现了成本控制最大化。
模块化的第二个缺点在于缺陷规模越来越大。由于模块化将越来越多的车型放在同一条生产线和研发平台上,一旦产生设计缺陷,其影响面将十分巨大。面对如此巨大的质量问题,车企极有可能会通过隐瞒和消极的方式对待问题。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丰田在2009-2010年因加速门而大规模进行的召回事件。该事件对丰田的品牌形象损伤非常严重,这起召回涉及的范围很广,丰田在全球召回了850万辆的缺陷车型,对丰田的资产造成了冲击。类似的事件还有通用集团因点火线圈问题召回数以千万辆的问题汽车。
大众MQB平台到2020年生产的车型将接近600万辆,但其中部分车辆目前已经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动辄让车企伤筋动骨,消极隐瞒可能成为他们应对问题的主要态度。模块化其实是更多地将风险集中起来,变得更加复杂、更难掌控。
模块化对消费者益处不大
模块化虽然可以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更快速地制造车型,但这些优势背后的风险极大。模块化的制造优势反映在消费者身上并无太大的实质性帮助,反而进一步损伤了消费者的利益。
首先,降低成本却未降低终端售价。虽然模块化可以通过提高零部件通用率降低成本,但这种成本优势并没有反映在车型终端售价上。以推广模块化最积极的大众为例,大众在中国投产了第一辆MQB模块化平台下的高尔夫7,对比PQ35平台、独立悬挂的高尔夫6,高尔夫7在变为非独立悬挂的情况下,起步价反而高出3000元。
其次,整体性零部件的制造方式也使维修费用大幅上升。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组装不同车型,势必要减少零部件数量,将越来越多的零部件通过整体性的方式生产出来。只有零部件数量减少,工人出现的失误才会越少,车辆质量才会上升。
然而,整体性组件却让一些普通零部件维修费用变得高昂起来。以前,一旦前灯、尾灯、保险杠损坏,我们只需要对单个零部件更换即可。如今,伴随整体性零部件的普及,如果损坏灯罩,那么后果将是更换整个尾灯部分,而不再是单独维修灯罩。这种整体性的制造方式需要消费者承担极为高昂的售后维修费用,给消费者造成负担。
模块化只是一种汽车开发方法,模块化也是一个专业而枯燥的专业名词,本不该被大肆宣传。产品需要靠品质立足,其中的制造研发方法对消费者购买选择的影响不大。但在这种情况下,个别车企将模块化作为宣传口号,将产品设计理念和细节设计公之于众,却因此赢得了不少噱头。
消费者应该注意的是,这些宣传仅仅是厂家的一种推广方式,不应该成为左右我们购买车辆的因素。在汽车消费中,应该擦亮眼睛,用车辆的实际表现说话。
文/高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