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贝壳释放无限精彩

  • 来源:旅游会展
  • 关键字:物流,CBD,金融
  • 发布时间:2015-05-21 13:09

  ——访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总经理 王金鑫

  大连,位于辽宁省辽宁半岛的最南端,东滨黄海,西临渤海,是环渤海地区的圈首,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对外门户,也是东北亚重要的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大连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座落在有着“钻石港湾”之称的东港最繁华的商务区——CBD核心区。走进东港,远远便能望见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伫立在海边。其面朝大海,背依城市中心,是城市与海,自然与人文的交汇点,是东部发展的起始点。黄海的海浪拍击着堤岸,沿着海岬涌进大连湾,眺望四周,大连东海岸尽收眼底,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就像一个美丽的银色贝壳,沉静地俯视着海浪来去,仿佛是这片海口的守护神。这座集动感、现代、智能、绿色环保于一身的大连新地标,白天静默深沉,入夜灵动多姿,充满神秘感,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空间。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总经理王金鑫,共同了解和感受到这座新地标性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采访中,王金鑫就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基本情况与记者进行了分享,王金鑫介绍,该中心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高度59米,总建筑面积约14.68万平方米。地下一层为车库和后勤服务空间。地上主用层为六层。一层为大厅;二层为多媒体工作间、设备间及综合服务区;三层最大多功能可容纳2300人,还设有200至1000座大中型会议厅6个;六层为60平方米至80平方米小型会议室26个,32座多功能贵宾厅2个,多媒体会议厅2个;三至六层中心区域设有1650座的大剧院,可接纳大型歌舞剧等多种演出活动。参会者、嘉宾、媒体、演员等都有独立的进出流线及使用区域。在设计上,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光,屋顶设计了光伏板来为大楼提供能源,用海水冷却;在晚上,楼宇的挡板会自动翻起,进行自然通风和降温。几乎所有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技术,都能在这里体现。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建设周期花费4年之久,由奥地利蓝天组与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建筑理念集雄伟、精美、时尚、和谐、绿色和人性化为一体。建筑内面层为玻璃幕或金属板。有人将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施工难度和北京“鸟巢”相比,沃尔夫岗·海伊德对此表示,由于建筑年代不同,技术又是一直在发展,所以不能简单地去比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建筑绝对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王金鑫告诉记者。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世界各地、各行业都开始提倡绿色环保。绿色、循环、低碳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作为新兴产业的会议业也开始加强环保意识。绿色会议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会奖界人士所认同。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在建设之初就对节能环保做了很多设计,比如海水冷却系统满足夏季空调制冷的需求,通过模拟运行分析计算,使用海水冷却要比常规的冷却塔冷却节电15%左右。太阳能光伏板产生的电能满足办公区域及停车场日常用电需求,金属反光板采用太阳光折射满足部分区域白天的基本照明等,自控系统会根据室内外温度确定开启窗数量,以满足通风换气要求。系统除具备人机对话的能力,还可判断耗能异常状况,为建筑用能精细化创造条件,总体可以节约能耗10%。还有全方位wifi网络覆盖、电子签到投票系统等会议配套设施,为实现无纸化会议提供有力保障。”王金鑫坦言。

  地下室的技术设备区位于矩形网格内,为建筑物提供了基础设施,主要在垂直核心筒内。尤其是在会议区域必须拥有充足的空气,从而维持舒适的冷热环境与声效。因此,经过调节的空气将通过座位下方的双层中空地板被安静地注入房间。楼梯内部的喷气单元确保了均匀连续的配风。热气上升,人体散发的热量上升至天花板,被抽气装置吸走。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将能耗降至最低。其中一条重要的作用是在一天当中避免了过大的能耗波动。

  一般采用低温系统来加热,结合作为热质量的混凝土核心筒的激活,从而保持建筑内部气温的恒定。建筑内部巨大的自然通风气流量尽量避免了使用机械装置来通风、供暖和制冷。中庭被设想成一个利用太阳能加热的自然通风子气候区.在体量庞大的个别区域可以通过其他措施进行单独处理,比如置换通风。需要对日光大加利用,既是为了创造积极的心理影响,也为了尽量减少人工照明造成的能耗,以太阳能电池板结合建筑的形体来生产能源。

  2007、2009和2011年三次在大连举办的“中国夏季达沃斯论坛”,带动了大连会议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1月,李万才市长在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借助夏季达沃斯年会品牌效应,发展以星海湾、钻石海湾、金石滩和长海为基地的会议经济。”这是大连市第一次将会议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列入政府重要议政日程。2010年4月17日,在首届中国国际会议产业盛典暨会议产业厦门高峰论坛上,大连市荣获“2009中国十大魅力会议城市”称号。11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暨合作洽谈会上,大连市获得“2010年度中国最佳绿色会议城市”的荣誉称号。由于大连会议设施良好、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方便以及政府的支持,根据《2011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大连成为目前我国举办国际会议最多的城市。

  2013年,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作为夏季达沃斯的举办地成功举办了达沃斯论坛。王金鑫表示:“达沃斯论坛是国际经济界的高端盛会,它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举办会议的本身,作为达沃斯中国区永久会址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收获最多的自然也就是知名度和美誉度。达沃斯成功接待并得到政府和主办方的一致好评,离不开全员的辛勤努力和付出,当时作为全新的场馆和一支全新的团队,接待达沃斯可谓更多是挑战,当然带给我们最多也是受益,通过外方工作的细致与规范,对我们团队管理和规范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从而也对国际会议高端服务给予很大的提升,为以后的日常运营奠定了基础。外方的工作状态是很轻松但也很严禁,因为场馆比较大,每天步行测量场地真心吃不消,他们就会骑着折叠自行车在场内转,更风趣的是会插上中国和瑞士的国旗,这也成为筹备期间一道风景,使得我们在日常管理中有了很大的收益。”

  近年来,受“国八条”和“反四风”等政策的影响,政府会议在数量、办会规模及经费支出等方面大量缩水。首先说“国八条”和“反四风”政策肯定是好的,积极的,其目的是为了打击腐败,反对铺张,市场肯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该开的会还是要开,该办的展还是要办,不能说所有的展、会都是形式化的,所以我对市场还是很有信心的,之所以有影响是政策指导,不再攀比、铺张,市场进行了梳理整合,使得会议活动更具实效性,我们也针对务实进行有效调整,进行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及时的专业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省份新建或在建会议场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如何探索差异化发展,寻求更好的发展,王金鑫表示:“近两年的节俭办会风波对整个会议产业市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2014年,在新形势下中国会议市场进入全新的变革期。面对全新的行业发展环境,会议组织者、服务商等都在寻求最佳的发展轨迹。据调查,从整个会议市场分类占比数据来看,社团会议、国际大会和公司会议排名前三,政府会议仅为2%,可见会议市场份额在发生明显变化,专业会议独占鳌头。调查还发现,组织者与与会者对会议技术应用从而带来的会议体验倍感关注,对会议流程与接待服务更加关心。所以,一切以市场为中心,提高硬件技术应用,完善服务流程及标准,才能迎合市场需求,稳定发展。我们把每次活动比作一场盛大的交响乐演奏,每位员工就好比不同的乐器,演奏着不同的音符,但我们有着同一种信仰,用同一种思维方式去完成一曲美妙的乐章。”

  本刊记者/陈联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