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E活动场所圆桌会议 探讨机遇与挑战
- 来源:旅游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会议,旅游,互联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21 13:18
目前,无论是国际会议市场的竞争格局,还是中国会奖业的发展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变化。具体到会奖产业方面,随着政府重视会奖产业的程度在逐步提高,会奖产业的发展也不断走向新的高度。
现实看,中国会议产业客观存在着专业性不足的现象,包括专业人才、包括服务理念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MICE相关论坛、培训的举办,对于促进我国MICE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MICE产业的前途一片光明。
4月16日,由上海市旅游局和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南京市旅游委员会、宁波市旅游局、苏州市旅游局、嘉兴市旅游局联合举办的2015中国会议与旅游产业发展论坛(CIMCF 2015)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这是继2014中国(上海)会议与旅游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之后,又一次盛会。
论坛期间,由上海旅游局会展推广中心、中国会议中心联盟、《旅游会展》杂志社共同主办的“MICE活动场所圆桌会议”同期举行,吸引了众多来自会奖行业的资深专业人士共同汇聚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深入探讨会议与旅游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享国内外会议与旅游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常态下中国会议市场如何赢得未来
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 刘海莹
随着IT技术的升级与发展,互联网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正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互联网+”成为了时下最时髦的词汇。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表示,“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技术进军会议市场的激情,已经超过了业界接受的速度,未来将对中国会议市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刘海莹在交流中针对互联应用加速对下游服务商及场地提供方的渗透现象,给出了他的看法:
一、短时间内受到冲击最大是会议公司、旅行社等服务商,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免费的方式吸引到酒店中心,彻底击溃会议公司和旅行社后,将会开始收费。
二、深入研究经营定位、价格体系、业务协同等。目前来看,分销平台更适合500人以下会议。大中型会议接待,会议酒店,会议中心要谨慎,避免扰乱自身价格体系。
三、品牌打造不能松懈,建立自有网络营销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能力与效率。
四、建立自有的网络营销平台。与客户的消费习惯保持同步,收集反馈信息,保持理念上的更新,用互联网思维不断审视所处的经营环境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能力与效率,对客户的模糊需求,能够根据历史数据的分析,准确制定出超越其预期的高水准会议方案并快速反馈给对方,提升会议酒店、会议中心的综合竞争力。
新常态下会议场地开发需要创新引擎
喜达屋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培训总监 鲁勤刚
新常态下,会议市场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挑战意味着机遇,充分体现着国内会议市场新的机遇,是一种不断提升和进步的体现。喜达屋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培训总监鲁勤刚认为,在新常态环境下,理念的变化是基本核心,会议活动主要体现在服务上,人们都有一个共识,在传统的理念下,服务好就能够达成好的交易。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增加了会议的体验过程,由之前单一的服务转移到参会过程中得到了哪些互动与体验。作为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者,注重会议体验则成了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体验可以拉近人与活动之间的距离,零距离的接触能够更真切的感受活动的精彩和意义,以此加深参会者对活动的了解和记忆,达到活动举行的有效目的。鲁勤刚还表示,要想使参会者得到更好地特色体验,好的会议场所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新常态环境下,要体会到多元化联合增效的作用,会议的策划要讲求新颖和有创意,要和合作伙伴(主办、场地、交通)达成很好的对接和交流,以及选择多样的有吸引力的目的地,这些都可以为会议的举办增添色彩。新常态、新环境、新机遇,我们必须要迎合新生代事物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业界正在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会议业实现低碳环保的发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会议活动需与“低碳、环保、绿色”的潮流相匹配,可持续性、绿色环保办会也将成为新的趋势。个性化的远程数字服务是发展趋势,这将会为活动的举办带来质的改变。
中国会议与旅游产业发展论坛(CIMCF)自2011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作为每年四月中旬“上海会议周”的揭幕活动,论坛为业界人士和同行业专家提供交流、学习的MICE行业平台,旨在增强中国会议与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城际会议与旅游合作,推动中国的会议与旅游市场的发展。本届MICE活动场所圆桌会议,积极围绕新常态,新机遇对中国会议市场的影响与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活动中几位专家遵循权威和务实的宗旨,通过前瞻性的分析,理性的讨论为到场的行业人士带来了丰富思想交流。
新常态下会议中心经营思考
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总经理 李飒
对于新常态下会议中心经营思考,李飒提出了几点看法。首先从政策因素,中共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提倡新会风:简洁、务实、高效、节俭;“转型升级”成为国内会展业的首要关键词,以往偏重于政府主导的中国会展业将逐步向市场化、专业化迈进;餐饮消费回归理性,由以往的中式宴会更多转变为自助餐、快餐、套餐、盒饭的形式,会议中心餐饮收入总体下降。再次是市场因素,全球经济受经济危机的负面效应仍未消除;市场竞争白热化,各地会展场馆建设热度不减;2014年新开业的四星级以上的酒店约150家;游轮、博物馆、主题园区等特色场地加入会议市场竞争,成为会议中心强劲对手。最后是技术因素,互联网由一种传播工具转变为一种思维方式;大数据,记录了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要素;智能化、信息化已经成为行业趋势。李飒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数字化营销大行其道,微信、微博已成为营销利器,线上、线下互动的营销活动更受欢迎。智慧化体验愈发重要,新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为客人提供简约、智能的一体服务。
共享与跨界带来MICE新体验
云Space CEO 丁武萍
MICE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形势很古板,体验也很落后,传统的会议活动往往选址在酒店、会议中心、展馆等,但随着情感的诉求,个性的体验的提升,千篇一律的场所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云Spcae利用共享经济的理念,打破会议组织者的惯性思维,将闲置空间发挥其最大作用。
而在场地查询这个市场,已经有公司找到了更细分的利基市场——云Space以“活动定制专家”为口号,将市面上所有非标类服务(包括民居、废弃工厂等特色场馆,餐饮、表演等第三方服务)聚集,旨在为MICE行业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创意服务平台,可以理解为会议圈的Airbnb。原来的会议向往“大而全”,但是未来一定是往“小而美”发展的。无论是商务会议展会还是其他活动,都逐渐呈现细分化、专业化的趋势。小而美并不是指人数少,而是场馆不用放在死板的筒间里,比如北京设计周将展会放在了一个街区的一家家店铺里,给参会者带来轻松的感官享受,把参展由任务变成了享受。“云Space就是要为会议组织者提供这样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云Space CEO丁武萍表示,“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一个不懂做活动的人通过我们的平台在节省时间和成本的前提下完成一套会议的定制流程,既解决个性化需求,操作流程来说又相对简单。”
重塑新常态下国际会议的生态圈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总经理 王金鑫
会议市场呈现萎缩状态是普遍的认知。在萎缩的市场环境中,哪个领域会议来支撑会议产业的发展,组织者、与会者又对哪些环节更加关注?据调查,从整个会议市场分类占比数据来看,社团会议、国际大会和公司会议排名前三,政府会议仅为2%,可见会议市场份额在发生明显变化,专业会议独占鳌头。
根据调查发现,组织者与与会者对会议技术应用带来的会议体验倍感关注,对会议流程与接待服务更加关心。
对于如何重塑我国大会展产业的生态圈,王金鑫则表示:“主办机构、承办机构、供应商产业链与产业圈之间应抱团取暖,瞄准新常态下业务拓展新方向。随着新会风的不断深化,会议规模已不再是核心,为与会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带给与会者什么样的会议体验已然成为决定会议成功与否的关键。”
最后,王金鑫认为未来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将做好学习达沃斯、办好达沃斯、共建大连会展联盟、寻求本土支持,增强国家级行业协会纵向合作、参与国际MICE大型会议的招投标、扩大PCO/PEO横向合作、积极申办国际行业组织的年会等工作。
本刊记者/陈联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