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不是产品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改变,产品,Powerwall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25 11:48
Powerwall带来的能源冲击
Powerwall是个什么东西
根据特斯拉的官方消息分析,Powerwall其实就像是一套拥有大容量电池的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平时连接在供电系统上进行充电,在需要时则能提供关键的电力给有需要的设备。而同样根据官方的消息,Powerwall的核心是采用特斯拉与松下Panasonic所合作的锂电池组,拥有与ModelS电池相同的架构、电池管理系统和技术,每个家用级的Powerwall有888个电池,有7KW/h和107KW/h两种容量可供选择。此外,Powerwall系统的组建还可包含有液态热量控制系统和一套接受太阳能逆变器派分指令的软件。但需要注意的是,在Powerwall系统中,太阳能组件并非是必须配件,只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配的部分。有大容量需求的消费者,更可以购买多组Powerwall串联使用,最多可以实现9组联合使用,提升了电力自给自足的时间。
之前,一些评论将Powerwall系统称之为大号“充电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说法并没有错误。但Powerwall系统的意义并非如此简单粗暴。首先是从商业角度上来看,电力价格在国外有高峰时间电价和非高峰时间电价的区别,因此使用Powerwall系统的用户可以在非高峰时间储存电力,到高峰时间再使用,从而实现节省成本的目的。其次,Powerwall系统可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内循环小系统,不再依赖于外部的供电网络。在平时,使用者可以利用风力、水力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系统充电,到需要使用时再进行使用,这种感特性除了环保和节约成本之外,对一些供电网络暂时无法完善的地区尤其具有实用价值。
隐藏在Powerwall背后的野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将特斯拉视为一家汽车企业,但特斯拉显然一直拒绝将自己定义,当然,他对外界首先承认自己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而在Powerwall这个产品公布之后,特斯拉更是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自己称为能源企业,原因非常简单,首先既然是电池,,那么其背后必然就是能源,风能、水力、太阳能,无论选那样,这些可再生的能源必然比一次性且污染严重的化学能、核能便宜。其次,将目光聚集在新能源上,除了能避免触及到传统能源巨头的利益外,也可以将自己包装成依靠高新科技成功的典范,即使其使用的技术在现在看来都是早已成熟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特斯拉为实现自己的目的,投入了50亿美元,在美国内华达州新建了一家超级电池厂,主要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供应,除了每年生产50万个锂电池组并提供6500个工作机会外,这个工厂还能将产生的部分电力输送回电网,因此我们可以明白,新能源企业的盈利并非仅仅只依靠产品。
当前的世界正越来越多地面向两极化所带来的困扰,一方面,由政府主导的公共事业部分倾向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试图维持在分配上的公正;另一方面,富裕阶层则会消耗更多的公共资源,因此这一阶层试图将自己独立于公共事业部分之外。在能源部分也是如此,富裕阶层除了耗费更多的电力之外,甚至还想采用独立的网络供电,这种心态显然会刺激非富裕阶层,也正是这样的心态,刺激了诸如Powerwall这样的产品诞生。
前面我们说到,Powerwall其实并非是一种新鲜的产品,之前已经有过类似的东西产生,早在2013年,国内就有光伏发电并入国家电网且获得国家补贴的案例出现,只是特斯拉构建出了一个更加完整的闭环生态链而已。但特斯拉的野心就仅仅只是止步于成为一家新能源企业?未必。目前的两级分化趋势将导致公共事业部门进行一次深刻的转型,将自身从一个服务提供商变为一个旁观的监督者,这虽然是商业资本对公共领域的侵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将会推进分散式电网的发展,使过去相对保守的公共事业部门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市场。从这一点上来看,特斯拉更倾向于成为一个指导能源充分利用的整合者。或者更不客气的说,特斯拉试图成为一个能源行业内的美联储,制定规则或标准。这么看来,特斯拉的野心也确实足够惊人。
Powerwall并未带来电池的革命
可以注意的是,在Powerwall上,特斯拉采用的依然是锂离子电池串联的方式,虽然电池的型号可能并非是价格低廉的18650,但鉴于时下成熟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和不断下降的相关成本,因此从电池技术本身来说,Powerwall的技术含量其实并不高,其先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对电池安全状态及充放电状态的监测和控制上。令人遗憾的是,在最近10多年的时间里,电池技术其实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即使是当前普遍采用在小型移动设备上锂聚合物电池,依然采用的是相对传统的技术,而曾经被普遍看好的燃料电池、新材料电池等都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距离商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因此,如果想要把Powerwall的推出看做是一个科幻式开局的人们,可能会失望了,这一前景至少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既然电池技术没有什么进展,那么有什么别的方式来延长电池的续航能力呢?聪明的厂商们详单哦了快速充电技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快速充电技术实际上是变相地延长了电池续航时间。目前共有几家厂商提供这样的技术,包括高通、OPPO、德州仪器、联发科等厂商都有自家独门的技术,其中高通、联发科采用的高电压高电流强度的充电方式,目前已有多家手机厂商的旗舰级智能手机采用;而OPPO采用的低电压高电流强度的充电方式,这种快充技术通过特别定制的充电器和芯片来实现快速充电。值得注意的是,OPPO的VOOC闪充技术可以无视电池容量,可在30分钟内将电池容量充至75%,在这一点上,其比高通的快速充电技术更加值得关注。
电池产品踏入家庭能源领域带来的前景
前面我们说了很多关于行业以及关于电池技术方面的东西,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类似Powerwall这样的产品正式踏入家庭能源领域后会带来些什么改变吧,或许这将带来一些全新的思路。
首先改变的当然是富裕阶层,他们试图拥有更大容量不间断供电系统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可以采用清洁能源充电,既满足了自身的需求,面对多占资源的社会责任似乎也有了更好的解释。但,谁会在乎?
其次,这套系统为供电网络无法达到,但却拥有相对丰富可再生资源的地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比如科学考察,我们知道由于科学考察的性质,考察队通常需要到达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并建立基地,分布在南极和北极的各国科考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一直以来,科学考察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就是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除了会留下人类的活动痕迹外,科考队采用的化学能源就是备受指责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类似Powerwall这样的系统就提供了一种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案,利用风力、水力及太阳能为电池充电,再加以使用,清洁无污染,再加上电动机噪音小、效率高的特性,几乎是科考队的最佳选择。不过面对这样的需求,Powerwall这样的产品还需要解决储能过小、体积庞大等问题。不过好在类似的科考活动都是在类似半永久的基地附近举行,拥有稳定可靠的后勤保障,储能过小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组串联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此外,类似Powerwall这样的系统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在国内虽然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但在出现突发自然灾害时,供电网络往往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这在过去已经得到了证明,而Powerwall系统则能够为政府在避免自然灾害损失的活动中提供应急的电力供应,保障通讯指挥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在日常生活中,这类系统虽然无法完全替代供电网络,但至少能够为部分收入并不高的偏远地区居民提供更为廉价的电力,让他们能够将资金集中到更为重要的方向,这也正是当初政府制定扶植光伏发电并入国家电网的初衷之一。
最后,则是在国防建设方面。基于安全方面的理由,各国通常会有很多军事据点或基地建立在相对闭塞的地区,而为这些军事目标提供电力供应也是件麻烦的事情:使用外部供电网络的话必然导致被攻击或暴露的可能性增加,而使用化学能源建立独立的供电网络除了会增加后勤供给的压力外,暴露的风险和被攻击的风险依旧很高。而Powerwall这样的系统则能够为军事据点或基地提供更久的电力自持能力,在严格的管制下,几乎可以不被发现地长久运行下去。而鉴于新技术通常会被优先用于军事用途的惯例,我们几乎可以预见在不久后将有大量相似的产品出现并列装军队。
未来的能源供应方式
正是由于类似特斯拉这样企业出现,使得使用高效电动机的做法成为一种风潮,这种风潮始于汽车行业,现在已经开始蔓延到了民用能源供应市场,并将对未来的产品产生一些奇特且极具科幻意味的改变。
首先是在汽车的能源方面,之前针对特斯拉兴建的超级充电站做法,一直有传言声称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升级版是将为整车提供电池更换服务,即特斯拉的用户将汽车驶进充电站后,特斯拉提供的服务是将整车的底盘吊起,将所有电池更换为充满电的电池。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极大地节省用户的时间,这种服务能够将用户的等待时间由1~2小时缩短为10分钟,几乎与为传统动力汽车加油的时间相同,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而更为令人激动的是,传言声称特斯拉试图将这种充电站普及化到类似加油站的程度,能够充分改变电动汽车一般只能在一座城市中使用的尴尬,让用户驾驶电动汽车能够走得更远。不过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从特斯拉官方证实任何有关这种超级充电站升级版的消息。
如果我们能够将想象力放得更加大胆一些,预测电池技术将有新的突破,未来汽车使用的电池容量进一步增加且体积变得更小时,汽车是否可以通过直接更换电池块的方式来完成补给的工作?在科幻迷的眼中,这种可更换的电池块是否类似《变形金刚》的能量块呢?当然,这需要电池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才具备更高的可行性。
或者我们还可以更大胆一些,除了汽车之外,轮船、飞机这样使用化学燃料的交通工具是否也具备全面换装电动机的潜力,毕竟两者都有先例可循,在航空器方面有“阳光动力2号”,在航海方面则是有各种常规潜艇(常规潜艇在水下静音航行时一般采用电动机驱动)。需要注意的是,之前采用电力驱动的航空器在遇到阴雨天气时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东西,而类似Powerwall这样的系统则能够将富余的电力储存起来,以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困扰。
而在航海方面,使用电动机的好处一是由于传动效率高,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优势使轮船开得更快更稳,而电动机由于几乎没有摩擦,震动小、噪音小,所以是一个非常具备吸引力的选择。但由于电池容量的困扰,船只在使用电动机进行驱动时,为了获得更长的续航时间,通常只能采用较低的经济航速来航行。而当采用类似Powerwall这样的系统来进行驱动时,可以采用两套(甚至更多套)经过串联的系统来满足需要,当其中一组进行驱动时,另一组则进行充电。惟一需要注意的是,受限于多套电池系统的体积,开始可能只会有少部分中型甚至大型的船只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实验。
接下来可能发生变化的是电力供应方式,此前社会一直沿用的方式是政府将供电网络作为公共事业来进行兴建,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但由于需求的不同,此类供电网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当用电高峰期来临时,供电企业或商业公司甚至可能会采用拉闸限电这样略显极端的方式来保证供电网络的大部分终端能正常使用。此外,供电网络相对脆弱的安全性也在考虑范围内,突发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事件都有可能导致网络瘫痪,这在之前有着充分的经验教训,波及范围和损失金额都可能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的以来依赖上升到一个完全无法令人接受的地步。而当可以反复使用清洁能源充电的供电系统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普及就会成为必然的趋势,这种分布式的供电网络带来的好处就是安全性的提高,即使一个地方的供电网络遭到冲击或破坏,至少还能维持基础的电力供应,虽然其自持能力与电池的容量呈正比,但有应急措施或手段,总比眼巴巴地旁观要强上很多。
对普通市民来说,加入这种分布式供电网络,只需在初期投入一笔购买类似Powerwall系统的金钱,在后期的使用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样的电力系统企业中,相关的企业活动必须走出传统监管模式,因为在这样的电力网络中,传统的电力线路将会成为备份系统的存在,其重要性已经下降了不止一个数量级。因此如果继续沿用之前的管理和发展模式,必然会带来诸多的问题,所以必须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加以对待,同时也必须辅以更多、更优惠的政策,以换来分散式电力网络的飞速发展。
接下来我们看看在家用电器领域,类似Powerwall这样的系统能够做些什么。在电池技术没有革新前,这类系统能成为的实际上就是后备电源系统,要大显身手,必须要在容量、体积以及安全性上获得突破性进展才可以。当然,现在我们探讨的是未来的前景,想象可以更加大胆一些。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类电池系统在未来的体积肯定会进一步减小,因此恶意方便地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甚至可以为每个家用电器配备上一个单独的模块。
对一般用户来说,规划家庭内部供电网络的工作其实并非那么简单,因为要用户根据自己电器设备的位置来规划电源插头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始终并不现实。因此,这类电池系统存在的意义就表现了出来,在一些没有规划电源接口的位置上,使用这种电池系统来进行供电,既不会伤筋动骨地家庭内部的电力网络进行改造,维持了美观,更换起来也较为简单。如果极端一些,还可以为所有这些设备配备上小型化的电池系统,能够随时在家庭内部移动,避免重复采购的资金浪费,同时进一步削减使用成本,提升自持使用时间。
此外,还有一种更科幻式的使用场景,那就是采用无线供电的方式。首先,家庭内部将使用一套经过串联的大容量电池系统作为家庭的能源中心,然后再根据用户的需要,在统一的电力分配平台上,将电力能源采用无线的方式输送到有需要的地方,避免了事先需要规划家庭电力网络的繁琐。举例来说,在这样一个采用智能化无线电力网络的家庭中,当需要在客厅看电视时,只要按下电视机遥控器的开机键,家庭能源中心就能够感知到用户的动作,并将电力输送至电视机,而这一行为的延迟也几乎无法感受。从目前的技术进展来看,无线供电的方式视乎比较遥远,但智能化的有线供电方式回事最为接近商业化的产品运作方式。
最后是小型设备的电力供应方面,之前曾经有类似采用完全模块化设计的智能手机产品出现,作为组件之一的电池是重点部件。对小型移动设备来说,容量更大、更轻巧、更为安全的锂聚合物电池是最好的选择,当电力不够时,只需更换一个通用的电池部件即可免去在电源插座前等待的时间,而更换下来的电池,在充满电之后还可以提供给下一个需要更换电池的用户,这有吸引力吗?当然,这对用户是件好事,但通用模块的加入对厂商的外形设计会是一个挑战,如何将大家都有的东西做出特色,还要维持通用性,这实在是令人头疼的。
写在最后
Powerwall家用储能电池的出现,确实将带来能源市场的改变,甚至可能是革命。但需要明白的是,Powerwall的出现,改进的并不是产品,因为单从产品技术层面上讲,其并没有太多的先进之处,但Powerwall改变的其实是当前用户对能源供应模式的认知,从而能够以更更清醒、更有效率的方式制定能源供应计划。可以说,Powerwall提出的是一套包裹着清洁能源外壳的新能源供应计划,只是这套计划目前看来是比较温和的,因为现在如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企业暂时没有更好的筹码(因为电池技术还没有突飞猛进的进展),所以也就没有用激进的态度去触动现有能源企业的利益,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即使如特斯拉这样的现在看来温和的新能源企业,也会逐渐显露出自己的锋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