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的发展伴随人类的成长史历经沧海桑田。在审美需求多变的时代里,服装是最鲜明的标志物。服装的产生与人类的虚荣紧密相连,整个人类文明建立在对于欲望追求的认同上,而我们对审美的延伸成为对肉体的膜拜。
服装审美应努力回归到心灵的价值,以及人类对生活的深切理解和热爱。众所周知,东方的审美,尤其是南亚的艺术,与自然有一种很好的关系。然而,现代生活重要的驱动力是消费主义,一个看似繁荣的服装行业也依赖消费的刺激。我们观察人类的历史,像今天这样的消费主义,成为一种很彻底的生活观,一种贪婪、短暂的生产观。借用文学家昆德拉的思想,把地球从人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从自然的角度暗示了人类对环境的贪婪,以及人类的不雅。所以,如果我们从事与审美有关的事业,而不深刻理解美,就有可能成为昆德拉所预言的那样,发展为与地球产生一种对立的关系。
人类对审美的渴望有极其丰富的萌动作用,因这种动力才产生爱、美、渴望、节制。举例来看,年轻的姑娘选择衣服的时候,她会犹豫穿这件衣服会不会过时,是否时尚。人们都在努力追求最前沿的美。那么,我们创造的服装是不是有再挖掘的审美潜力?这由设计师决定,因为是他们的设计本身就带有个人的情感和智慧,能让服装本身的生命力更持久。
本世纪最大的消费特征就是快餐化。第一,它改变了人们的对审美深度的需求,第二,它大量地消费了地球资源。快餐化宣扬一种片段的美。有可能一个设计师只对片段的美有感觉,这个片段非常具有商业价值,于是就被大量复制生产,人们因此忽略了更深的思考。原本一件服装应该与人有一种很好的关系,有一种审美的适应性。而快节奏的审美变化,忽略了人和服装更细腻、更本质的关系,成为商业的产品失去了美的内在。
我一贯主张,服装审美或者艺术作品审美要有深度。而如今的审美,很大程度上由生产活动和人类的消费决定。企业只顾追求利润,而放弃自然的美态。所以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我更加主张审美活动要慢,要有深度,强调为消费者提供长久的美态的产品。比如,一件服装能够与消费者的性格相匹敌,是否是真正有良知、节制和爱的产品。
人类要更好地、全面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安排我们的生产活动,重新意识美有巨大潜力。我们要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里面寻找更有价值的东西。此外,审美是要求有纵深度的,中国服装从业者可以反映出很高的人格的内心生活,回到心灵价值体系。回归以后,创造的产品会更有爱、有节制。消费者也认同这种美的产品,也会更尊重这样始终追求美的企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