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商业冒险》中这些创业者与制度博弈、建立商业秩序与规则的故事,可以更加理解朱熹之言:“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比尔·盖茨热诚地推荐《商业冒险》,他感谢好友巴菲特20年前将这本书送给他,并称赞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商业书籍,布鲁克斯仍然是我最喜欢的商业书籍作者。”
《商业冒险》成书于上个世纪60年代,那个时代,是美国公司(包括华尔街)领导全球的黄金时代,企业家充满冒险进取的精神,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银行家也充满捍卫全球金融秩序的胆量。这些故事今天读来,仍然与当代硅谷的创业故事、或者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暴风骤雨一样的惊心动魄。布鲁克斯不愧为《纽约客》的作家,将这些商业故事、决策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读之如临现场。
释卷后经常在头脑萦绕的是:美国的商业文明、秩序、规则是如何在这些冒险故事中建立起来的?例如美国的股东大会往往遵循“罗伯特议事规则”,其中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保护意见多数者的权利,也保护意见占据少数者的权利,因此贵为投资之神巴菲特,每年也要接受4万多股东在体育场上的提问,会议时间多达7个小时。《商业冒险》中的一章描写了美式股东会的许多场景,在蓝筹股AT&T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一名坐在角落的名为索斯太太的股东提出:AT&T的董事会需有一位女性董事,原因是公司的高管可以在不定期的精神检查中受益。这个提议得到现场另一位股东吉尔伯特先生的支持,因为隔着几个座位的索斯太太推了下他的肋骨。
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一项动议要得到其他人的支持(Seconded),才能进入表决程序。布鲁克斯也观察道,股东大会并不民主,因为许多这样的提案最后被不在场的机构股东否决。但坐在台上的AT&T董事长明显被这个平民的倡议激怒了,在另一次会议,他反击说一些公司的股东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但罗伯特议事规则中的可贵之处是对领袖的制约,当团体(例如股东)在交出自己一部分权利给领袖的同时,最后必须保留一部分权利,这样团体可以有机会刹车,确保自己不会被领袖完全控制。
索斯太太的倡议在上世纪60年代看起来可笑,但今天美国Fortune 500强的董事会上10%已经是女性董事,而她们的职责也不仅是给男同事提供心理咨询。我与叶康涛、祝继高对中国董事会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女性董事比例较高的中国董事会,在金融危机初期,能比没有女性董事的董事会能更快地对减速投资,避过过度产能的陷阱;而在金融危机的恢复阶段,女性董事比例较高的董事会又会比其他董事会更早地进行投资,从而在经济周期中占先。
现代公司成功的秘诀,就在它是一个在共同规则下建立的开放组织。18世纪的时候,公司必须服从帝王统治,才能获得有限责任公司的牌照。但是,英国和美国开始扫清这些限制,让企业可以自由经营各项事务。没有政府的干预,高管与股东可以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进行对话、谈判,有时股东为了短期利润可能要求高管分拆“帝国”,例如高通的激进股东要求将公司分成芯片业务与专利授权部门;而高管也会充分考虑这些极端的意见。例如惠普的股东要求将打印机业务分拆已经很多年了,最后强悍的惠普董事会终于让步。同样,谷歌、Facebook、亚马逊的高管也可以说服投资者,为了长期回报,必须接受短期的亏损。
《商业冒险》有许多类似充满张力的决策时刻,例如超市Piggly Wiggly最早在上个世纪就在开架售货上进行创新,让顾客可以自由选货。这位在孟菲斯成长的创业者勇敢地反击华尔街强大的股票作空者,将他们逼到墙角,但也冒犯了交易所的秩序,股票被永久停牌,自己也被破产清算。
巴菲特与盖茨不断地温习这些故事,或许是因为即使拥有富比敌国的财富,也要敬畏这些商业中的规则与制度。10多年前,笔者作为上市公司董事,也曾坐在会议室前排,接受股东的问责。当中国的公司迅速成长,读《商业冒险》中这些创业者与制度博弈、建立商业秩序与规则的故事,可以更加理解朱熹之言:“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有了敬畏,那些角落的声音自然成为企业家决策的伟大力量。
文/孙黎
(作者执教于堪萨斯城密苏里大学,讲授创新创业课程,sunsli@umkc.edu)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