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三人行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杉杉,雅戈尔,Gucci
  • 发布时间:2015-07-23 14:36

  跨界延伸的N种可能

  本刊记者_王赛

  一场“咖啡争夺战”正在打响,服装品牌仿佛找到了突破零售困境的另一途径——“服装+咖啡”的体验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好评。北京东方新天地纳帕佳女装的LACAF咖啡店成为消费者休闲之地;中国首家TEENIEWEENIECAFE咖啡馆在杭州百货大楼开业时也引得关注连连。难道只有咖啡店才能成为服装店铺跨界经营的选择?

  其实,服装企业跨界经营从来不是什么稀奇事。当服装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之后,许多企业会选择跨界,甚至投身于各种与本业相距甚远的行业,比如杉杉投资锂离子电池、雅戈尔进入地产业、百圆裤业发展跨境电商等等。

  之所以当前服装店铺热衷开设咖啡店,那是因为“咖啡陪你”已经成为业内一种常见的店铺跨界经营方式。很多服装企业,尤其是颇具格调和品质要求的大牌服装企业,纷纷开设咖啡馆来改造品牌实体店。在实体销售遇冷的时候,这种方式成为企业吸引消费者光顾的好方法。

  早先Gucci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古驰博物馆底层就设有咖啡馆,参观者和游客可以自由点餐;爱马仕之家也为顾客提供付费的香槟和咖啡甜点;记者就曾在阿仕顿的门店里品尝过免费咖啡、酒水。

  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方式能提升品牌门店多元的服务,拉近与顾客关系。而据报道称,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开始推崇在实体店内开始咖啡馆的方式,其有可能成为企业未来的主流经营项目。作为产业链的延伸,服装店铺提供如咖啡馆等适于消费者的休闲场所,不仅能够提升吸引力,还可以为企业经营创收。既然如此,若能创造更多具有企业特色的体验,岂不更好?

  依记者所见,服装的跨界还可有更多形态,比如,推崇中国风的服装企业可以在实体店推广茶道;定位年轻人的少淑或者时尚男装品牌可以开设DIY 画室,任由消费者创意涂鸦;主打运动户外的品牌也可以在门店打造微型运动区,增强消费者的运动娱乐体验。

  总之,在贴近企业的品牌定位的前提下,跨界经营还可延伸出更多令消费者意想不到的方式。这种跨界经营的附加值或许更高,也更值得企业投入。

  感染力是概念店的必杀技

  本刊记者_黄天玉

  近两年,服装品牌概念店正在流行,比如马克华菲FJ的“第五空间”,美特斯邦威的“一店一故事,一城一文化”,歌莉娅的225概念会所……这些概念店虽然主题、视觉各不相同,但都致力于打造生活空间。

  除服装行业外,各种零售品类的跨界行为已经屡见不鲜。近日,来自“世界钻石之都”安特卫普的珠宝品牌Casa Gi上海首家概念店Casa Gi Boutique顺利开幕。开创于2003年比利时的Casa Gi,以设计和手工制作奢侈珠宝而闻名。Casa Gi Boutique概念店从室内装潢到家具摆设,从背景音乐到餐饮食材,以及珠宝腕表多元消费环境的创造,意在展示比利时独有的文化与生活方式。

  现如今,有关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零售实体店铺,都在努力营造多元化的购物空间,带给顾客更丰富的消费体验。值得一提的是,Cabbeen卡宾服饰集结旗下四大品牌开创的首家大零售概念旗舰店“卡宾33号馆”,联合造型师李东田将为消费者提供专业造型、发型、化妆、美甲等服务,直指男性消费者全方位生活的时尚消费。无一例外,品牌努力改变的终极目标在于打动消费者,让其心甘情愿地掏出Money。

  对于服装企业而言,生活空间、文化空间、艺术空间存在于每一个城市,渲染着每一条充满了艺术情调的街道之中。服装品牌店铺的腔调区别于文青的呓语和旅游消费品的雷同并不难,先天的基因优势造就了空间更大的信息容量和文化高度。

  然而,想把概念店做出“家”的味道,只有漂亮衣服和文艺装潢还不够。品牌想要兼顾商业与腔调,这要求所有诉求在店铺空间内必须得到最大化的释放,且让消费者接受品牌腔调而不自觉地被其感染。

  品牌放低姿态就够了?

  本刊记者_李亚静

  近期,记者观察发现,以往布局在商场二层的少女装,如今基本都被分布在商场的五层或六层。这对原本竞争就很激烈的少女装品牌来说,无疑会对产品销量产生不小的影响。原因很简单,商场布局中存在这样的一种关系:一层租金最贵、人气最高,相应地,楼层越高人气越低、租金越便宜。

  而现在,将少女装品牌分布于五层是比较常见的,以至于千元以下定位的ONLY、VERO MODA、La Chapelle以及Ochirly等品牌几乎陷入了白热化的“抢客”大战之中。

  记者在一番走访后也发现,ONLY、VERO MODA女装似乎放下了姿态,对消费者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导购们纷纷表示,即使不购买任何商品,消费者也可以办理会员卡。这与之前“必须消费千元以上才可办理”的态度大相径庭;La Chapelle店内态度与绫致旗下女装一致,积极鼓励消费者办理会员卡,并宣传公司的无卡化环保主张;而在Ochirly店内,从消费者一进店,导购就一直鼓励消费者关注品牌微信。

  这样的转变当然是极好的,让消费者能够在购物过程中享受更多服务,而这也引发出品牌之间的强烈竞争。消费者唐小姐就表示,在王府井商圈消费时,ONLY和LaChapelle的导购摆出互相攻击的架势,实在让人招架不住。最后不得不放弃二者转投Ochirly的怀抱。虽然,后者价格略高,但更精细的工艺和自然亲近的服务让她感觉更舒服。

  商品与服务是零售不可忽略的两点,因为一个关乎品质,一个强调消费体验。服装品牌的竞争绝不仅是放低姿态那么简单。毕竟,在如今这个产品可复制的时代,靠产品、靠打折、靠店员过分热情地招呼,都抵不过消费者的内心感受——“我乐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