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要健康 常把粗粮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也渐渐发生了改变,营养的平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曾经淡出人们眼中的粗粮又慢慢的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现代人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吃得多,结肠癌风险明显增加。作为常见高发病,肠胃病不仅使人承受机体痛苦,而且还会在体内堆积毒素,阻断人体吸收营养,致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并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肝胆疾病、贫血……这应了中医的一句古话:脾胃受损,百病由生。

  便秘腹泻人群庞大“肠不爽”隐患多

  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身边的亲友甚至包括你自己都曾受过便秘或腹泻的困扰,有的人甚至是长期受困扰。尤其是不少功能性便秘的患者经常腹胀不适,甚至导致烦躁、失眠;而一些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患者却经常有便意,一紧张就想“解大便”,每次出门都到处找厕所以应急,往往不敢出远门。

  其实很多腹泻和便秘都跟肠道疾病有不同程度的关系,不仅如此,肠道患病若不及时治疗,可从急性转成慢性病,由功能性转成器质性,由较轻的单纯病变转成复杂的严重病变甚至癌变。中医有“肠胃有病,百病丛生”一说,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肠道疾病不仅使人承受机体痛苦,而且还会在体内堆积毒素,阻断人体营养吸收,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并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不良饮食习惯压力大等是致病因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三餐不定,难定时定量进食,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自然损伤肠胃。而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吃得太过精细,粗纤维的摄入较少,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较多,导致食物对肠道的刺激和蠕动减少或蠕动过慢引起便秘。食物在体内发酵的时间过长可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影响肠道局部健康,导致局部的炎症(充血、水肿),甚至产生溃疡和息肉,增加癌变风险。这些有害物质若被肠道吸收入血液中,甚至可对肝、肾及心脑血管产生不良影响。而久坐少动、工作压力大、紧张等也可使肠道蠕动过慢。另外,暴饮暴食或吃得过快,加上经常进食生冷食物或冰冻甚至交叉感染过的食物,致肠道常受刺激加快蠕动引起腹泻。

  四大因素易致肠道病

  体质不足:这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平素体弱多病,或久病之后,或长期过度劳倦等因素都是导致体质不足的常见原因。

  外感因素:人的腹部循行的经脉多、脏器多,脐及腹壁比较薄,很容易受外邪侵袭,特别是风寒湿邪或暑湿之邪的“突袭”。

  饮食因素:饮食生冷、煎炸、油腻肥甘、辛辣刺激、不干净的食物也是导致肠病的重要原因。

  情绪因素:心情抑郁恼怒、容易烦躁,工作或生活紧张、压力比较大都是情绪因素,容易引起胃肠疾病。肠易激患者尤甚,这类人经常是情绪一紧张,就想上厕所排便。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以上几大原因易使人们出现不同的脾虚、寒湿、湿热、热毒、淤血、痰浊等体内病理变化而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

  生活起居:三招学调养

  平心静养: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

  运动健养:适度做些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羽毛球等。

  保暖护养:在昼夜温差变化大的时节里特别要注意胃肠的保暖,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或加重旧病。晚餐后不要喝茶,喝水也要适量,以免兴奋或夜尿过多而干扰睡眠。睡前用热水泡脚或用中药泡脚也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和睡眠。

  饮食:一日三餐七八分饱

  一日三餐,吃个七八分饱就可以了。日常少吃零食,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想远离肠道疾病的困扰可以遵守以下几大原则:

  有规律:避免饥一顿饱一顿,或者好吃就多吃,不好吃就少吃,应该定时、定量。

  不偏食:粗粮、细粮、蔬菜和肉蛋类要合理搭配,不可偏废。对于一些生冷、辛辣、肥甘油腻的食物,适可而止,不可过食。

  多吃鲜:多吃些清淡、新鲜、容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

  放宽心:吃饭时心情要放松,饭后略作休息再工作。饭后不要立即躺下休息,更不能立刻做剧烈运动,可适当地站立或者慢走。

  (编辑 唐欣欣)

  ■文 张洪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