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就是站队

  早70年,1945年8月15日,在延安城,庆祝日本投降的狂欢通宵达旦,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也加入进来。但今天,奥巴马不肯来了,他很忙。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将举行共和国历史上的第十五次阅兵。前十四次阅兵都是在“十一”国庆节,只有这一次打破惯例,是9月3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那些年,虽然不是每年都有阅兵,但一些群众集会和游行的声势比阅兵还厉害。比如1970年5月20日,毛泽东发表声明《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据说第二天有50万人参加了游行,群情激愤,当年大家记忆深刻的是毛泽东所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当时中国的国际环境险恶。1969年发生珍宝岛战役,苏联陈兵百万压境;1970年3月,美国策动朗诺-施里玛达集团发动政变,推翻了诺罗敦·西哈努克政权,恢复轰炸越南北方。正是在这种情势下,毛泽东和50万北京市民弄出了大动作,直接跟美国呛声。

  可有趣的是,不打不成交,也正是在这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请法国总统戴高乐把谋求同中国对话的意向转告中国政府,接着才有了尼克松的破冰访华之旅。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后来回忆说,尼克松访华,看到中国三军仪仗队,“感觉像一座山压过来!”呵呵,让他看看咱的阅兵吧。

  阅兵到底有啥用处?事实上,现代阅兵的意义主要是对内的,也就是说,对敌方的国力展示、威慑功用、示威宣泄的作用越来越小了。在信息时代,凭借现代化的侦搜手段,从中得到的军事情报,远超过观看表演意味浓厚的阅兵。比如国外通过观察汶川地震时中国军队的救灾行动,就可以大致了解中国军队的指挥反应能力、通信保障能力和士兵的精神状态,一些西方国家就提到,中国军队直升机数量不足,质量落后,等等。

  到底哪些国家喜欢阅兵?其实中国不是阅兵最多的国家,现在基本上每十年一次。

  二战刚结束,那些战胜国狠狠地阅了好一阵子兵。

  1946年6月8日,在伦敦举行盟军胜利大游行,紧接着美军方队的第二方队就是中国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海军方队。那时冷战气氛已经起来了,尽管二战期间共有20万效忠于波兰流亡政府的波兰军队在英军最高司令部麾下作战,但波兰没有被邀请参与伦敦的阅兵,而苏联、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统统缺席。阅兵就是站队。1946年6月24日,苏联举行红场大阅兵,在阅兵的最后阶段,200名苏军老兵倒持卫国战争中缴获的200面纳粹军旗走过检阅台,最后把这些旗帜扔在列宁墓脚下。据称,这是模仿当年俄军将拿破仑军旗抛在沙皇面前的场景,这成为红场大阅兵的经典瞬间。

  二次大战后,德国和意大利没有阅兵,因为他们是战败国。但法国几乎每年的国庆节都要阅兵,因为是在巴黎市中心举行,所以没有重型武器的展示,只有骑兵和轮式装甲车参加。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每年都参加“皇家阅兵式”。受阅士兵的服装是古时的红色束身军服,头戴高筒熊皮帽,手持佩剑,胸佩绶带。女王乘坐四轮车检阅,成千上万名群众欢呼致敬,像是个大Party。美国国庆日华盛顿一般举行焰火活动,很少阅兵。

  这次北京阅兵,有十几个国家参加。其实,早在100多年前,也有外国军队在北京阅兵,就是八国联军,他们打进北京,烧杀抢掠,还到处得瑟,那时中华民族真乃耻辱!早70年,1945年8月15日,在延安城,庆祝日本投降的狂欢通宵达旦,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也加入进来。但今天,奥巴马不肯来了,他很忙。

  王安/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