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征信蓝海扩容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企业,信用,市场经济
  • 发布时间:2015-09-14 09:40

  编者按: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个人和企业失信现象越来越多,由失信引发的社会成本问题也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在“互联网+”背景下,征信机构或将大数据征信作为抓手,利用电商、社交、金融交易等广泛的数据来源,开启“大数据征信”的崭新时代。各家民营征信机构面对的不仅是一个万亿元规模的蓝海市场,还有中国建设诚信社会的重大利好,因此纷纷厉兵秣马。可以预见,中国的征信行业即将迎来大发展。

  中国征信业发展历程回顾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要“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正式起航

  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是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的基础,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为基础。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信用建设又时不我待的情况下,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将“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任务交给了中国人民银行。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征信事业迈出了前进的大步。

  2004年,在原有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启动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升级改造,新系统改用全国集中式数据库结构,信贷数据由各商业银行顶级机构向人民银行总行一点接入,数据采集项由原来的300多项扩展到800多项。在这一年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

  2006年,企业及个人两大征信系统完成初步建设,并在全国联网运行,至此,全国集中统一的信贷征信系统基本建立。截至2015年4月底,征信系统已经收录了8.64亿自然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为3.61亿人)、2068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其中有中征码的企业及其他组织为1023万户);2015年前四个月个人征信系统机构用户日均查询161.2万次、企业征信系统机构用户日均查询24.5万次。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征信系统,也是覆盖面最广、类型最为复杂的一个系统。随着这一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系统的效能也得到了很好地发挥。目前,这一系统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重要辅助工具,为商业银行在预防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效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系统应用功能的推广,企业和社会公众普遍加深了对系统的认识,对系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全社会对自身信用记录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在逐步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也在稳步提升,诚信和谐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征信体系步伐

  金融危机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感受到建立和完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更加富有效率性和有效性的信贷征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8年,国务院进一步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新职能,并成为社会信用体系部际联席会议的牵头部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银行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信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了进一步探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途径,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基础,以社会信用体系部际联席会议为平台,以行业信用建设为抓手,完善征信法规、制度和标准,切实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征信监管,维护信用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培育和规范征信市场发展,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征信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上海数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征信系统切换至上海运行并对外提供服务,顺利实现了系统的硬件升级,个人征信系统平均加载效率为原系统的3.3倍,企业征信系统平均加载效率为原系统的1.6倍,运行效率大幅提高,同时,对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改善。

  中国征信管理制度的法律框架已经初步建立,法律基础正在形成。《征信业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征信规章制度已经出台。征信系统的公信力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对征信制度的执行情况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数据报送质量显著提高,对金融消费者征信权益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征信市场正在健康、快速成长。2010年全国累计完成信用评级42815笔(户),其中债项评级973笔,信贷市场评级41842户。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入,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户贷款难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补充完善未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信息215万户,其中15.6万户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达29263亿元;全国共为1.34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对8300多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定,其中7400多万户获得贷款,贷款余额达到1.29万亿元。征信宣传教育逐渐形成长效机制,全民信用意识不断提高,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人民银行组织开展的“征信知识宣传周”及“信用记录关爱日”两项活动已发展成为具有固定时点的全国性大型征信知识宣传活动,征信的概念和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个人主动查询自己信用报告的数量从2009年的76.6万人次迅速上升到2010年的127.5万人次。

  文 本刊编辑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