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到底有多少
- 来源:文史博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画工,门神,神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25 11:40
“门神”原本是一种美术作品,贴在大门上辟邪正宅,这种风俗在我国源远流长。
周代的“五祀”,即祭祀门、户、井、灶、土地,是周天子及各诸侯的隆重典仪。祭门是在农历九月举行,正是收获的黄金季节,百官皆参与这个活动,因为秋收了,准备收藏过冬,必请门神来守护,而民间亦然。《礼记·祭法》载,天子立“五祀”,大夫立“二祀”,适士(即上士)“二祀”,庶人(老百姓)只“一祀”,其中都包括祀门。
但当时的门神,没有具体所指,也没有其神像。直到汉代以后,门神才有了姓名,即古代的勇士成庆。西汉广川王刘去生病时,便要画工在殿门上画短衣大裤、手执长剑的成庆像用来驱鬼(清·俞曲园《茶香室续钞》)。后来也有人画刺杀秦王的荆轲像。但能广为人所接受的门神,当属神荼、郁垒二神,南朝梁人宗檩的《荆楚岁时记》云:“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汉代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善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这两位神仙是专管鬼怪的,故人们把他们的形象贴在门上,作为驱鬼辟邪的门神。
到了唐代,又多了两位门神,即秦叔宝、尉迟恭。“唐太宗不豫。寝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号,唐太宗以告群臣。秦叔宝出班奏曰‘愿同尉迟恭戎装立门外以伺。’太宗准奏,夜果无警。”
宋代的门神像,除了神荼、郁垒和秦叔宝、尉迟恭之外,还有仿照佛寺里四大天王的塑像,画而贴在门上。南宋绍定年间,宋理宗印发的门神像,变成了钟馗。
明清时的门神,就更多了,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赵公明、燃灯道人等等。除了这些威猛的武门神之外,还有文门神,穿朝服,戴乌纱帽,称为“五福临门”或者“纳福迎祥”。(文/王宝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