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爽的早晨是美好一天的一半,一顿美好的早餐会给人一个清爽的早晨。早餐吃点好的,很有必要。
我们的脚步将从西向东,看看全国各地的人们在清晨用什么来填饱肚子。

【杂碎汤】
西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不过吃东西的习惯还是有着很浓重的粗犷风格。
杂碎汤,顾名思义,就是由杂碎煮成的汤了。但事实上,青海人的杂碎汤,远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这么简单草率。
青海人对牛羊格外珍惜,轻易不会浪费,而且,他们对这些个“杂碎”的加工处理非常仔细,刮洗得很干净,丝毫不见异味。
他们把所谓的“下水”,即牛羊的头、蹄煮成汤,加上调料,煮成后凝固以去尽上层的油,汤水因此清透而不油腻,入味又无腥膻。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清汤里,加上各自中意的所谓“杂碎”,一碗杂碎汤就成了。
配上发面烘制的馍馍,一口汤、一口馍地吃喝着,不知觉中身体就热腾了起来,早起的寒也驱之无形。杂碎汤加馍馍,可算作是青海人最美好的早餐了。
【牛肉面】
牛肉面也叫牛肉拉面,是兰州独有的一种早餐,其他地方的牛肉面因为水质和做法的不同,风味和兰州大不相同。
我们可以把牛肉面分为两种,兰州的,其他地方的。
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蒜苗香菜)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是牛肉面的标准,余秋雨在《五城记——兰州》有过这样的描述。
“兰州牛肉面取料十分讲究,一定要是上好黄牛腿肉,精工烹煮,然后切成细丁,拌上香葱、干椒和花椒;面条粗细随客,地道的做法要一碗碗分开煮,然后浇上适量牛肉汤汁,盖上刚刚炒好的主料。满满一大碗,端上来面条清齐、油光闪闪、浓香扑鼻。一上口味重不腻,爽滑麻烫。”
兰州的牛肉面馆遍布小街小巷,味道上层的面馆清晨和中午常常座无虚席,据统计,三百万人口的兰州市,每天会吃掉两百万碗牛肉面,全年销量连起来可比香飘飘厉害的多。
最主要的是,最为全国驰名的早餐小吃,牛肉面的价格非常实惠。

【酸辣粉】
酸辣粉很早以前流传于四川民间,取材于手工制作的红薯粉,味道以突出的酸辣为主,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和调制,才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遍布大街小巷,作为很多人早餐。
正宗的重庆酸辣粉,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改进后秘制,主要原料仍采用四川民间手工制作的红薯粉,再辅以辣椒,醋等二十种以上的上等调料,在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的情况下,把酸辣粉演绎的淋漓尽致,吃了叫人流连忘返。
【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的传统小吃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
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
现在,热干面已经是武汉人重要的早餐之一。
【汤圆】
汤圆是宁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与北方人不同,宁波人在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宁波汤团始于宋元时期,已有700多年历史。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
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
不过由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被冲淡,早餐的文化也不够分明,早就向营养看齐,每个人都尝试新东西。
美食之美,美在感情。
文/谢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