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与制造业融合创新

  O2O是“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创新的重要入口,正在开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同发展的热潮。当前,一些制造企业率先利用O2O创新生产组织模式,O2O正加速与制造业研发、生产、资源配置、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组织等领域不断融合。

  线上线下融合(O2O)是指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将线上研发设计、营销、支付、监测、评价与线下的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维护服务等进行融合的一种新型业务模式。O2O具有对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随时、随地、随需的覆盖特性,能够整合优化线上需求与集聚线下资源。当前,O2O广泛应用于社区零售、半成品生鲜、婚嫁、美容、二手车交易、家政等生活服务领域。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O2O正由消费领域加速向生产领域拓展,成为变革制造业生产方式、产业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激发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当前,O2O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涌现出七种典型模式。研究这些模式,对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O2O与制造业融合创新七种模式

  众包众设研发模式

  众包众设研发模式是指大型企业通过搭建开放式网络平台,集聚并对接线下各类社会创新资源,开展研发设计活动,帮助企业实现少耗时、低成本、快速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海尔通过构建交互创新社区(HOPE),吸引用户和企业内部员工参与产品创意设计,还整合全球五大研发中心的专家、研发、产品、物流和用户等资源,设计出空气盒子、雷神笔记本等互联网创新产品,并支持家电个性化“3D打印”等83个项目孵化。宝马搭建了汽车众创设计平台,并在德国开设了客户创新实验室,使众多分散的消费者与宝马汽车的设计者、生产者实现广泛、实时、频繁的交流互动,激发了社会群体的创新潜力,有效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是指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就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将碎片化、个性化需求汇聚成批量订单,实现大规模生产,从而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定制产品和服务。青岛红领通过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个性化定制平台,逆向整合服装设计和生产要素,形成了数据驱动、全球协同、全员在线、实时同步的服装智能定制模式,实现了从C2M的全产业链协同设计制造和从M2C的一站直式营销,平均每天完成2000-2700件定制西装的生产,原材料库存减少了80%,生产周期缩短了40%,2014年年产值、净利润同比增长150%。

  分布式网络化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分布式网络化资源优化配置模式是指制造企业借助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发现和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企业间优势资源,实现全球分散化异地协同设计、制造和服务。吉利控股集团在杭州建立了吉利汽车研究院,使其在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开发能力;同时,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瑞典的哥德堡、美国的加州和中国的上海分别设有设计造型中心,从而构建起全球造型设计体系,实现全球分布式设计。小米公司总部只负责研发设计,而手机的制造、物流等业务均外包给其他企业,实现分散化生产。

  精准供应链模式

  精准供应链是指大型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对供应链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对制造业供应链各环节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增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苏宁云商通过建设苏宁易购云平台,打通上游供应商和制造商信息系统,汇聚下游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信息,并将其反馈到上游制造企业实现新产品开发定制生产,提高了产品供应链精准度。红豆集团建设了基于互联网的纺织材料交易中心、面料馆、红豆商城交易中心,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提供信息、交易、交割等服务,形成了为智能设备厂商做配套、为传统企业做行业应用的B2B2C融合平台,促进服装纺织产业链企业和个人客户全面参与,目前该平台注册企业2800多家,交易企业近400家,交易额达84.76亿元。

  社交化场景化营销模式

  社交化场景化营销模式是指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消费者开展在线实时互动,收集分析用户社交和偏好信息,实现基于具体场景的社交式营销。苏宁云商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社交营销解决方案,打造“云信”等社交平台,满足了消费品行业用户社交购物需求。洋河酒厂推出白酒行业的线上营销线下经营O2O模式的“洋河1号”配送酒行,满足了消费者线下场景购酒便利性的需求,成为白酒行业O2O模式的先行者和领航者。思念集团利用微信拓展销售业务并打造社区店直营O2O,支持微信二维码扫描支付,并可即时获取渠道及消费者信息,用于大数据决策支撑。

  数据化、在线化服务模式

  数据化、在线化服务模式是指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对联网设备的在线远程监测、故障诊断和运营维护等服务,拓展制造业价值链和盈利空间,推动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徐工集团构建了工程机械互联网,对机械设备开展在线实时监测、远程故障诊断等智能服务。三一集团自主研发的ECC(企业控制中心)系统,通过安装在设备上的传感器、控制器,实时收集设备运行状况、保养等数据,为设备运行维护和新设备研发提供决策支持。

  平台化、生态化组织模式

  平台化、生态化组织模式是指企业在开展互联网化转型的过程中,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推动传统的科层制金字塔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平台化、生态化组织结构转变,实现信息的高速传递和决策的高效快捷。海尔利用互联网搭建创客平台,打造以小微经营体为基础的扁平分散化管理模式,推动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转型。苹果的“平台+开放式开发+集成终端+内容”、谷歌的“开放式操作系统+开放式应用”、腾讯的“微信+QQ+微博”等生态体系,均聚集了全球上百万的开发者,构建了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O2O与制造业融合现存问题

  标准规范缺失

  当前O2O与制造业融合处于起始阶段,服务标准的缺乏和行业自律相对不足,成为制约O2O与制造业融合创新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利用O2O进行业务创新,因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线下服务标准规范缺乏,导致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目前020模式大部分采用平台模式,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各种服务,由于平台管理也缺乏规范,服务过程中的权益纠纷、责任界定不清等问题突出。

  线下服务滞后

  由于自建线下服务队伍的成本较高,大部分企业将线下服务业务外包给专业线下服务队伍或第三方服务机构。但是,线下服务队伍本身比较零散,同时也缺乏信息化装备,一方面造成大量的线下服务业务找不到合适的服务人员,另一方面造成服务人员闲置。第三方服务机构也由于缺少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尚未与企业实现线上业务对接,仍然沿用打电话接单等传统的服务模式。在家居领域,许多消费者反映线下的配送、安装、维修等售后服务很难像线上购物那样方便快捷。

  组织管理难以适应O2O模式

  O2O模式落地需要设立专门的团队和相应的O2O实施运营部门,对企业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整合和优化,以适应新的应用系统。而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由于信息传输缓慢,难以快速适应O2O模式的发展。此外,企业内部缺乏对线上和线下环节的良好监控,如客户由线上转到线下时,交易是否达成;买卖双方交易是否真实;买卖双方互评体验如何等信息,管理层级过多的传统企业缺乏手段快速获取相关信息,进而难以推动线上与线下环节的融合。

  生产环节线上线下融合度不深

  现有的O2O与制造业的融合主要集中在采购营销、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环节,而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的融合度不深,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服务环节整合资源较少,技术上与O2O融合相对容易,这是一个传递价值的过程;而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生产环节需要整合的线下资源较多,技术上与O2O融合相对困难,这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

  O2O与制造业融合的相关对策建议

  建立完善法规和标准

  研究制定O2O与制造业融合的行业法规,对企业间的知识产权纠纷、行业大数据分析中的数据归属、远程监控事故责任、O2O平台服务过程中的权益等问题进行界定,保护企业各方和消费者权益,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政府组织,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协调高校院所、科研单位、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制定O2O与制造业融合的技术标准、O2O平台服务标准、线下服务标准等,提高线上线下整体服务质量。

  支持O2O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发展

  鼓励企业构建面向制造业的O2O开放平台,为制造业与O2O深度融合发展搭建桥梁。探索建立生产性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初创企业提供设计、测试、生产、融资等创新创业服务。鼓励围绕O2O与制造业融合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发展,为制造业开展O2O提供组织变革、业务流程优化、资源整合等咨询服务,以及平台搭建、系统运维、产品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广泛开展O2O与制造业融合创新

  试点示范

  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业态为主线,围绕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组织管理、营销服务等重点环节,开展O2O向制造业全价值链融合创新试点示范,大力培育融合发展的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活力和引领能力的龙头企业和示范企业,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成功模式和经验。

  建设一批融合创新服务平台

  组织实施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创新试点,推动“创客中国”等新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发展一批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数据分析等类型的云服务平台,提升云服务平台对企业线上线下创业创新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为小微企业构建开放、灵活、快速、贴近用户的线上线下创业创新提供支持。

  杨春立、肖拥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