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汽车蓝皮书:推进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

  • 来源:汽车纵横
  • 关键字:中国经济,汽车产业管理,欧美日
  • 发布时间:2015-11-11 15:10

  “十八大以来,不断深化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遵循,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是经济体制在汽车产业的具体投射。同时,要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求出发,综合考虑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以及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影响,明确汽车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在8月底举办的《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汽车蓝皮书)发布会上,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中国汽车产业年度报告”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三方联合编著的,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八年公开发布。《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以“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新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战略措施,并对我国汽车产业政府管理效能进行了重点分析。该报告回顾了我国汽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历史,充分阐述了新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借鉴了世界主要汽车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探讨了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方向及模式,最后为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建言献策提出十项战略措施;报告还对我国汽车产业政府管理效能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分析对其进行了评价并指出提升汽车产业政府管理能效的几点启示。

  在《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中所分析和列举的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该报告认为,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政府对企业市场性投资经营活动干预过多。多年来,我国对汽车产业实施严格的投资审批制度,更多的体现了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产业管理特征。依据汽车产业政策制定的汽车产业投资提高市场进入门槛,以及对地方政府企业和民营资本的准入歧视已经与汽车产业资本全球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及我国汽车产业贸易和投资的对外开放步伐已经越来越不相适应。

  此外,准入环节部门职能交叉、管理重复问题突出。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对汽车行业管理简单高效,主要体现在管理部门较少,职能分工明确,与汽车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行业管理过多集中在事前管理的准入环节,而且部门职能交叉、管理重复问题突出。不仅如此,我国汽车产业的事中、事后管理严重不足、市场存在垄断现象也很突出。

  而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在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中,对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不足。2009年,我国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我国居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汽车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但消费者权益的受保护程度却远逊于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发达国家,很多有车家庭购车后的喜悦很快就被退换难、维修难、修车贵等问题困扰,汽车消费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受到干扰。随着我国汽车社会消费者力量的强大,中国汽车社会正在从过去以生产者为中心走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对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和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刊记者 曹晓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