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周年,外资买什么 深港通在即,埋伏潜力股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沪港通,深港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30 14:06
2015年11月17日,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迎来了一周岁生日。
在这一年里,港人及外国投资者最青睐的沪股通是哪些?这想必是所有投资者都希望得到的答案。
本刊试图通过详实数据的分析,为投资者找到其中的蛛丝马迹。同时,我们也期望通过大数据的筛选,对深港通开通后,外资会选择哪些股票做出预测。考虑到今年沪股通标的涨幅喜人,埋伏港股通或许也能为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收益。
虽然我们常能看到沪股通专用席位出现在股票交易龙虎榜,但是单次的上榜并不能反映一个较长时间内的情况,为了更好的反映外资的买入情况,本刊选择了这样的标准:第三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香港中央结算公司”的上市公司。为什么会是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因为,香港投资者买卖沪股都需要通过香港中央结算公司进行资金清算,这个公司即为港资在A股市场的代名词。
经过筛选,我们终于找到了136家公司。通过对数据的层层分析,我们最终发现,外资选择沪股通有这样的特点:他们钟爱防御性较高、景气度高的行业,尤其是各板块的细分龙头;同时看中业绩增长稳健、分红较高、价值低估的优质个股,再者也会关注港股市场稀缺行业(如白酒、中药及军工等)和A-H折价股。
港资最爱“大白马”
沪股通的投资标的范围为上证180、上证380以及A-H股上市的个股。根据上证180和上证380编制要求,可以判断沪股通的标的大部分为市值较大的蓝筹股。而最新数据显示,港人对白马蓝筹股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些优质的白马个股也因此获得了超额的配置机会。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港资对136家标的公司的持股规模达到985亿元,其中贵州茅台与中国平安成为了港资手中的“香饽饽”,累计持股数分别达到6591万股和3.2亿股,持股市值高达125亿元和96.7亿元,分别占持股总市值的12.72%和9.82%,大幅领先于其他个股,与上海机场(5.14%)、伊利股份(5.01%)、长江电力(4.59%)一同进入持股市值排行榜前五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基本面不佳的个股则关注度较低,如一拖股份、莎普爱思、长江投资、菲达环保和首旅股份等五只个股,港资对其持股市值则仅有千余万元,规模排名靠后。
超配金融、交运和食品饮料
从统计数据中投资者可以看到,136家标的公司所处行业分布极其广泛,共分散于28个行业中,若按申万一级划分,实际上这些股票已囊括了全部行业。从个股数量的角度看,28个行业中房地产包含个股数量最多,达到12只,交通运输排名第二,共有10只,非银金融以及医药生物紧随其后,达8只,涵盖最少的行业为钢铁和通信,各有1只。
不过,并非覆盖个股数量多的行业,就一定会被超额配置。从市值角度看,港资重仓的前三大行业依次金融板块(23.13%)、防御性较强的食品饮料板块(持股市值占比19.78%)以及分红稳定的交通运输板块(13.41%),而相比之下,上述覆盖个股数量最多的房地产行业的市值占比仅有1.22%。
另外,值得关注的两个点,一是行业的景气度似乎也会影响到外资的买入情绪。比如说产能过剩、景气度下行的有色金属和钢铁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仅有0.32%和0.49%;再如农林牧渔板块,持股市值占比0.23%,上述三个行业排名基本垫底。
二是龙头企业更容易被配置。若详细观察可以看到,136只个股大多数为各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即便是行业成长前景负面,龙头企业也会获得配置机会,如白酒业的贵州茅台、调味品业的海天味业、汽车玻璃业的福耀玻璃等。
青睐业绩稳健+估值较低+分红较高标的
“未分配利润为正值”是入选沪股通的要求之一,但当569只标的都站在能盈利这一起跑线上时,保持稳定增长的个股更显得弥足珍贵,那么这样的个股是否也会更容易获得港资的青睐?我们以近五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速进行排序,并计算每一增长区间内外资的持股市值。
数据显示,136个股中录得复合增速为正值的个股共有96只,占比超7成,其中53只个股的业绩增速稳定在0-20%区间内,36只个股业绩增速介于21-50%之间,4只个股业绩增速介于51%-100%高增长区间,而华夏幸福、平高电气及海浪之家三只个股复合增速更是超过100%,分别高达532%、272%和129%,整体而言业绩增长颇为出色。
与此同时,0%-20%和21%-50%两个区间内外资的持股市值占比最高,分别高达35.3%和47.19%,二者占据了大半江山。可见能保持业绩稳健增长更容易获得资金青睐。
从个股持股市值的角度逆向来看,这一观点也进一步得到验证。前三季度外资累计买入最多的前五只个股贵州茅台、中国平安、上海机场、伊利股份以及长江电力,它们近五年的净利润也都呈现连年增长之势,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32.03%、22.73%、12.45%、51.95%以及9.51%。
当然,除了业绩外,港资同样钟爱于估值较低以及分红较高的个股。据我们的统计,截止3季度末,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个股共有44只(不包含PE值为负的个股),他们的持仓市值占比高达65.44%,占据绝对优势。与此同时,2014年除中华企业、格力地产、亚泰集团等9只个股没有实施分红外,剩余127只全部执行分红方案,平均每股现金分红比例达到37.35%,平均股息率高达1.2%。若将时段拉长,以14年为终点近10年上述个股平均每股派息1.33元,大幅高于同期A股上市公司每股7分钱的平均水平。
稀缺品种与A-H折价股值得关注
作为沪市特有的港股稀缺品种,军工、中药以及白酒板块一直被市场认为是最具投资机会的领域。具体来看,截止3季度末,外资在军工股方面主要配置了北方导航、中航动力、中国卫星以及中直股份,持股数分别达到2607万股、978万股、647万股和297万股,总持股市值总占比达到5.06%;白酒股则配置了老白干和贵州茅台,持股数为398万股和6591万股,总持股市值占比达到8.1%;另外,外资共配置了7只医药生物个股,其中属于中药板块的个股有白云山和天士力,持股数分别为602万和2650万,总持股市值占比1.04%。
另外,沪港通的开通也为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股票带来了估值修复机会,尤其是相对于H股折价的A股标的。
我们分别计算了2014年11月17日和2015年11月17日两个时点89只A-H股的A股折价率,可以发现去年沪股通启动时,有22只个股出现折价,其中海螺水泥以及万科A分别以13.84%和10.41%高居前列。而一周年后折价个股数量下降至6只,折价率也纷纷下滑,折价率最高的海螺水泥已跌至10%以下。
实际上,开通沪港通试点的消息是在14年4月14日发布的,这些折价股的股价应已提前反应,因此我们将时点拉长至4月14日,数量及折价率的对比将更加显眼。数据显示,彼时的折价股共有24只,其中万科A和海螺水泥依然折价率已扩大至23.81%和18.43%。
从收益角度看,这批折价股的收益率也颇为丰厚。14年11月至15年11月的24只折价股中,收益在20%以上的有15只,其中交通银行以近38%的收益率摘得“桂冠”。若以14年4月至15年11月为数据段,则收益20%以上的个股数量上升至18只,其中中国银行收益最高,达到40%。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相对A股投资者而言,大部分港股投资者的投资趋向于长期稳健价值类型,更注重对标的个股基本面的考量,因此反映在选股思路上主要表现为三点:首先他们钟爱于防御性较高、景气度高的行业,尤其是各板块的细分龙头。其次会着重挑选业绩增长稳健(增速在0-50%之间)、分红较高、价值低估的优质个股,再者也会关注港股市场上的稀缺品种以及A-H折价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