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每一场技术变革中,消费者都是受益者,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然而,投资这桩事情又有些例外,它与投资者的资产、利益直接相关。在展望互联网金融美好愿景的同时,不迷信、不轻信是我们每一位投资者应当秉承的态度,毕竟投资市场有着它基本的规律和规则。相信理财周刊此次揭晓的互联网金融的10个秘密,能够帮助投资者拨开眼前的迷雾。
一、担保承诺并不靠谱
【案例】2011年年初,徐女士初次听闻互联网P2P信贷理财业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在一家网贷平台注册后,借给一个淘宝卖家5000元,借款期限为3个月。到期后贷款人准时还款,扣除平台管理费,徐女士获得了180元利息,折合年化利率高达15%。此后,徐女士又陆续通过该互联网信贷平台出借了几笔钱,都按时收回了本利。然而2012年后,P2P行业中出现了一些P2P公司倒闭事件,让徐女士开始感到担忧。此时,不少P2P公司开始由单纯的平台中介转型成担保中介,承诺万一贷款人无法偿还资金,担保公司将垫付本金。这一承诺像一颗“定心丸”,重新俘获了徐女士的芳心。
【分析】其实,除了已形成品牌效应的互联网信贷公司坚持走平台路线外,大部分后起之网贷公司不得不由单纯的平台P2P转型为担保P2P,即向借款人承诺本金垫付,这样才能吸引到投资人。
然而P2P公司宣称的担保真是投资人的“定心丸”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目前的P2P担保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P2P平台以自有资金作担保,或者出资成立担保公司;第二种是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第三种担保模式是即参照商业银行做法,从每笔业务的佣金中提取一定的风险拨备金,然而这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足以抵御风险。
【点评】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资金实力雄厚、风控体系健全的行业领军企业外,“平台承诺本金垫付”还只是一件看上去很美,却经不起推敲的营销噱头。而且一些网贷企业在宣传过程中,对于担保公司是否取得了担保资质、拥有多少资金来抵御风险等关键性信息都语焉不详,投资人的风险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除。
二、资金存管并非万无一失
【案例】2012年6月3日,发生了P2P行业轰动一时的淘金贷跑路事件。张先生就是其中不幸中枪的一位投资人,数万元投资款一下子就没了踪影,这让原本对P2P行业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他气愤不已,也让他对整个P2P行业的资金存管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忧虑——假如平台可以任意经手投资人的资金,又不对外公布资金状况,资金监管处于真空地带,那岂不是随时都有携款跑路的可能?一旦遭遇经营困境,携款跑路不就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吗?
【分析】P2P网络借贷平台现在处于“三无”状态——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这“三无”使得P2P行业乱象丛生,其中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以P2P平台为幌子,以高额收益为诱饵,获得资金后立刻携款跑路。
在国外,之所以P2P公司不经手资金,就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融资成本和杜绝资金存管风险。然而在国内,大部分P2P平台采取的是第三方支付直接收取的模式,而没有引入安全系数最高、资质最好的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监管方。这是因为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下,银行出于对风险的考量,将P2P平台的资金监管和结算需求拒之门外,这就使P2P公司的资金流转只能由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服务。
然而许多投资人出于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信任,并未意识到由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资金平台,实际上就是将资金划入P2P平台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中,这与直接将钱划入平台的银行账户并无区别,风险也随之产生。
【点评】归根到底,只有从物理上使投资人的资金与平台资金完全隔离,才能根本上杜绝资金存管风险。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银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出台法规予以规范,规定P2P公司的客户资金必须交由第三方存管机构存管。在此之前,理论上说,任何一家P2P公司都具备携款出逃的技术条件和可能性。所以在挑选P2P平台出借资金时,投资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尽量选择那些社会知名度高的、历史悠久的、规模较大的公司,这些行业领军企业往往梦想借互联网金融的东风把企业做大做强,资金实力和风控能力都比较强,出现携款跑路的概率较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