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砾中的文物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文物,历史,马固村
  • 发布时间:2016-02-17 17:26

  去马固村采访那天,文物保护志愿者彭保红带我去的第一个地方并不是已经被拆的满目疮痍的马固村,而是马固村边上马固王氏三世祖王博文的墓地。

  如果不是看到旁边有一块黑色的写着王博文之墓的上街区文保局立的石碑,我无法想象那里会埋葬着一位创造了“九子登科,朝笏满床”传说的宋代先贤。整个墓地已经变为一个菜园,只有一个坟包孤零零地立着,离坟包不远还有一个猪圈,散发着恶臭。在雨中显得格外荒凉,而中国古代王公墓葬讲究的官道等已经看不见一点儿影子。

  “王博文的墓碑是当年皇帝赐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可惜现在也残缺了,有一部分被放在王氏祠堂里。”彭保红说着,言语中透着无奈。

  王博文墓边上就是马固村的原址,当时整个村子已经成为了遍地的瓦砾和断断续续的寨墙。整个村子的七处文物中,只有王氏宗祠和马固大庙两处没有被拆。

  而马固村天主教堂,王德魁故居等都已不见踪迹。马固村的天主教堂建于民国初年,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郑州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通过彭保红给我看的照片,我还能从地上的瓦砾中依稀辨认出哪些是天主教堂白色的砖墙。

  同样遭殃的还有清朝名将王德魁的故居,在村长的强烈要求下,王德魁的后人不得不把祖宅给拆了。可是彭保红曾经告诉我,王氏祖宅始建于清朝,门、瓦、墙柱的做工都非常考究,很多石柱都是由大块的条石镂刻而成,宅子里还有当时皇帝赐给王德魁母亲一品诰命夫人的半副銮驾和圣旨,这些都因为拆迁而不知去向。

  彭保红告诉我,除了王博文墓,整个河南还有很多的文物和名人墓葬都不被当地政府重视,这也是她这些年来积极投身文物保护的原因,希望能够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

  “前一段时间,还有个郑州西郊孙翰林的墓被推平,”彭保红告诉我,这两年周边开发,孙氏家族墓也没被保下来。就在前不久,曾国藩撰文,翁同穌书写的墓志铭和大门都被当做垃圾运走了。“尽管孙氏家族墓二十多位有名的清官,尽管这是国家普查的不可移动文物。但在一些人看来,不可移动不代表不可拆除、不可推平。”

  在发展的名义下,那么多的文物古迹都逃不开被拆的命运,变成了瓦砾。正如这次采访一样,我们为什么非得以零散的照片和别人的描述去想象那些带着历史沧桑的文物?

  文|潘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