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年俗文化,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各地有些重口味的坑爹年俗,这些年俗如果您不是本地人,还真是有点接受不了。
【广西篇】
坑爹评语:这地方一定和动物关系好,过个年还得扮演鸡、牛,伤不起!
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河北篇】
坑爹评语:这年头大家一年能买几顶帽子几条头巾,一过年一家人就得烧一批帽子头巾,倒是给卖帽子头巾的商家带来了商机。
古赵京都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浙江篇】
坑爹评语:过节还得搞慈善活动,乞丐或无业游民可以趁机过个好年了!
旧时,浙江东阳一带,进入岁末腊月,民间有一种“抲年鬼”的风俗。“抲年鬼”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十五结束。因为,这时候旧岁将要辞去,新年就要到来,为了千家万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间之鬼抲除干净,以免祸患滋生。
“抲年鬼”者,都为街头乞丐或无业游民,头戴一顶武状元帽,脸挂一串红胡子,手执宝剑,腰系铁索,很象钟馗打扮,挨家串户地进行吆喝抲鬼。后面跟一随从,为其呐喊助威,主演者吆喝一句,随从者接应一声“抲”!这样边演边跑,遍及全村角落,以示把鬼导、怪抲完斩绝。最后由各家各户给予扮演者应有的报酬。
【湖北篇】
坑爹评语:对于喜欢吃鱼的盆友来说,大过节的只能看不能吃,就这么诱惑着还真有点受不了。
在湖北还有一个风俗,已经出嫁的女儿大年三十虽然可以回娘家吃年饭,但当晚不能留在娘家过夜,为了方便女儿吃完饭后赶回婆家,当地团年饭一般会选择在中午十二点左右吃。为了“年年有余”,每家每户的团年饭桌上必有“全鱼”这道菜,通常是最后才端上桌,这道菜只能看不能吃,一定要留到初三以后才能动筷,否则会挨长辈训。
【云南篇】
坑爹评语:10米高的秋千,这得有3层楼高吧,看来想做女子心目中的“英雄”,还真得有点胆量。
哈尼族过年时,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他们的秋千架有10来米高,通常立于斜坡上,由4根支架在顶上交叉捆绑,上装一根横木。女人们荡秋千时,则多是在扣上套一块木板,既可站在木板上荡单人或双人秋千。秋千荡得越高,兴味越浓,秋千荡得最高的男子,是女子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可以获得女人们的敬酒。
【东北篇】
坑爹评语:为什么好多过年的习俗都是体育运动,难道是为了现在在都市中久坐而缺乏锻炼的人们特意设计的?不过这样也好,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契机。
跳跷跷板是朝鲜族人过年时特别喜欢的活动,参加的多是年轻的女子。她们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站在五六米长的跳板两端,轮番连续起跳,一起一落,将对方弹送到空中,比谁跳得高,比谁跳得优美,有人可以跳到几米高。关于跳跷跷板的起源,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女孩们足不出户,不能抛头露面,于是就在院子里架起跷跷板,一边坐一个,一上一下压着玩,趁机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
(整理自网络,整理/王丽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