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因何婉拒提拔?
- 来源:廉政瞭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提拔,让贤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4-20 17:55
“我被提升为副队长之后,又有多数单位的同志同意由我主持队上的工作,今晚,我决定放弃提级的机会。”
今年3月出版的《温家宝地质笔记》,披露了温家宝1979年写下的第二次婉拒提拔的故事。对于婉拒提拔的原因,时年37岁的温家宝给出的理由是:“人不能先为自己打算……要把机会让给那些工作多年、工资偏低的同志。”
通常而言,官场上提拔是人人期待的好事。在这种情况下,婉言谢绝组织好意,颇为罕见,不仅要有心胸,还需要几分智慧。
婉拒提拔如何推动工作?
1956年,中央提名时年52岁的邓小平出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时,就遭到婉拒:“我不行,我的威望和能力都不行,怕难以胜任。”因为邓态度坚决,还专门为此开了一次常委碰头会。毛泽东亲自劝说:“我们是医生,书记处是护士,你是护士长,还是我们的助手嘛!还是你那个秘书长的差事。”方才一锤定音。
廉政瞭望记者梳理发现,自身能力和水平不够;身体不佳、家庭有困难是各级官员婉拒提拔的两大常用理由。
财政部原部长吴波,一生中曾多次“让贤”。1980年,当了多年副部长的他被提拔为财政部长。几个月后,他就做出了令人震撼的决定——主动请求退下来。他在给中央的信中说,自己已74岁,年老体衰,改革开放财政任务重,特别需要年富力强的同志来主持部党组的工作。最后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接替他的王丙乾在财长任上干了13年,后升任国务委员。
婉拒提拔者的风格令人敬佩。而这种风骨在处置矛盾纷争之际,也有助于利益超脱,并顺利推动工作。
中央军委原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就是如此。1951年2月,由徐立清主抓的全军干部评级工作启动。由于该项工作牵涉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十分敏感,为了以身作则,他拒绝了中央给自己定的正兵团级,自定为副兵团级。几年后评军衔,他又将自己从中央定好的上将名单中划掉,坚持评为中将,一时传为美谈。
类似的例子不少。1954年,中央决定张鼎丞任中央组织部代部长,并考虑由他担任部长。但张认为,该职务职责重大,由政治局的同志兼任更有利于工作开展,建议由邓小平担任,自己则任副手,做具体工作,得到中央批准。
近年来,军队中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婉拒提拔者,理由各不相同。如陆军第41集团军某旅干部劳华伟,就在组织拟提拔为副团级时,推荐了任职满4年的营长教导员。他表示,对方长期在一线带兵,比自己更懂带部队。
第26集团军某团七连博士连长辛元,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他两次婉拒组织提拔,理由都是要去军校深造,以期在训练中将理论、技术与实践相结合。如今,尽管辛元“职务晋升已偏慢”,但其所在连却取得了优异成绩,战士均能熟练掌握2种以上专业技能。
提拔做省级党委书记,他居然放弃
事实上,有些干部放弃提拔机会,除了以上原因外,还与个人秉性与施政风格有关。比如,担心自己不适应新岗位。
如李瑞环曾在《务实求理》一书中透露,“以前中央曾有两次要调我进京,我都想方设法地婉拒了。我多次说过,我这个人不适宜在上层工作,喜欢在下边跑跑、在人群里跑跑,愿意干点看得见、摸得着的活。”
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孙奇曾在省政协《友报》上披露,1987年夏,中央打算提拔时任辽宁省委副书记的他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先是感到“惊喜”,不久就听到有人建议“那里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前几任书记都不太愉快地离开那里。”“你去要搞好也有困难,能不去就不去。”经过反复思考,孙奇认为自己知识不足,个性刚毅有余而柔韧不足,不善处理官场里复杂的人际关系,恐难挑重担。
稍后,孙把自身考虑如实地向时任中组部部长宋平做了汇报。最终,中央决定不调他了。
不过,干部婉拒提拔能否如愿,需要组织结合多种因素而定,也需要“借力”,即获得相关领导的支持。
如孙奇不调往内蒙古任职,也是当时辽宁省委的态度。中央征求意见时,时任辽宁省委书记全树仁就向宋平坦言,不赞同从辽宁调人。“这几年辽宁人事变动很大,再调也不利于工作。”
其次,在直陈己见的同时,还是要坚持党性,做好赴任的充分准备。如得知自己可能升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之初,孙奇就开始查阅内蒙古的有关资料,了解情况;见到宋平时,孙奇表示,他讲的是肺腑之言,“如中央决定不变,我会服从组织决定,去内蒙尽力、愉快地工作。”正式通知不调他前,他一直在熟悉内蒙古的情况。
不过,婉拒提拔只是个人态度,能否如愿还是要由组织决定。李瑞环披露,中央再次通知他进京时,他仍表示愿留在天津。“但小平同志强调,不准再讨价还价,我这才接了工作。”
链接
贪官拒提拔多因“心中有鬼”
不少贪官也曾拒绝过组织提拔,不过,拒绝提拔之中暗藏玄机。
2014年12月,河北保定人防办原副调研员国惠仙被“双开”并移送司法。国惠仙曾任人防办工程处处长10年,后任副调研员。2010年时,组织曾考虑将她提拔为正县级调研员,可她却怕职务变动后,自己将不再分管工程审批、质监、验收等,主动放弃了晋升机会。
毋庸置疑,贪官“婉拒提拔”多因“心中有鬼”。不过,很多当事人给出的理由却很冠冕堂皇。
2014年11月,一条“贪官多次拒绝提拔”的新闻引起了公众关注。新闻的主角——广州市原副市长曹鉴燎曾为继续担任沙河镇党委书记,坐地生财,让马仔搞联名挽留的把戏。而他台面上的理由是,“舍不得离开沙河镇”。不久之后,伪装戳穿,他是“舍不得沙河镇的油水”,曹鉴燎随即锒铛入狱。
除了大打“感情牌”,贪官或问题官员“婉拒”提拔时,也会祭出上文提过的很多理由,实则是借口。
2015年4月,山西吕梁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樊立华透露,该市不久前新选拔县委书记时,有几十名通过了组织初审的干部都不愿被提拔。
“有的说自己身体不好,县委书记担子太重;有的说自己刚当县处级干部才一年多,怕干不好。有的说自己能力不行,干不了。”一名吕梁市委常委分析认为,部分官员放弃提拔,是因为经不起廉政审查。据称,这种现象在该省其他一些地市也存在。
对潜伏的贪官而言,拒绝提拔还有可能成为其案发的导火索。
2014年底,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征收处原副处长黄华辉涉嫌受贿8900多万元被立案侦查。而据《南方都市报》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黄被逮捕,或要追溯到当年夏天他即将被提拔为副处长时。当时,因害怕升职需在一定范围内申报财产,黄华辉坚决拒绝提拔,并慌了神提出辞职,他此前的贪腐行为很快暴露。
文_本刊记者 李天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