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最纯粹的感情
- 来源:青春期健康•家庭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生命,感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0-29 13:52
记得那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
子林和方柔相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他们刚刚从各自村的村小读完一、二年级,来到学区学校继续就读,也就此拉开了他们相识的序幕。在班级里,子林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只知道埋头读书。方柔恰恰相反,她不仅学习优秀,而且性格开朗、能歌善舞,每每学校有重大活动时,方柔便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方柔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让人不得不被她吸引。在课上、课下,子林的目光总是在有意无意间落在方柔的身上,心中对她有着一种朦胧的喜欢,虽然,那时更多的是一种羡慕与敬佩,但却为日后的感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无法正常上课。1967 年,子林拿着毕业证,告别了自己的小学时代,回到了家中。那段日子,社会上动荡不安,子林被父母关在家里,心里非常苦闷。子林非常怀念学校生活,也常常会想起方柔,只是那时的年龄,让子林还不知道这种感情叫思念。
时隔三年,到了1970 年,社会上开始复课闹革命。66、67、68、69 届的小学毕业生被统一编为初一年级。子林回到了学校,更为巧合的是,子林和方柔又分到了一个班。子林和方柔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非常刻苦,在班里,他们俩的成绩总是排在前列。让子林非常感动的是,那时,子林的家庭条件不好,心里有些自卑,可是方柔和其他同学从没有看不起子林,大家的感情都非常朴素、真挚。开学第二年,子林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打击,清明失母,十月丧父,子林一下子成了孤苦无依的孤儿,一连串的变故,毫无意外地影响到了子林的学习。这时,方柔给予了子林深深的同情,她不断地给子林鼓劲,当子林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了,她总是耐心地为子林解答。在她的帮助下,子林的心情渐渐调整过来,成绩也很快追了上来。
方柔对子林的帮助,让子林对她充满了感激。那时,他们正值十六七岁,情窦初开的年龄,一种淡淡的情愫在他们心头滋生。课堂上、操场上、食堂里,每每子林和方柔四目相对,都有着难以掩饰的欣喜与慌乱。事隔四十年再想起,他们依然会为那时的青涩与单纯而心动。
方柔喜欢唱歌,她有着一副宛若百灵般的歌喉。在她的影响下,子林有了想学唱歌的念头。一天,子林递给方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谱,方柔忙着给加音节、音符,并热心地教子林唱。在方柔的言辞中,子林感觉到她对军人充满了崇敬与向往,于是,子林有了想成为一名军人的愿望。
不知不觉中,三年的初中生活已过。带着太多的眷恋,子林和方柔离开了校园。毕业以后,子林和方柔见面的机会不那么多了,但每次偶然遇见,那份欣喜是言语所难以表达的。
而更多的时候,心中的思念,如运河之水,奔流不息。以后,每当子林回想起与方柔同窗的这几年时光,总是心存感激,感激命运给了自己这么一段纯洁无暇的童年与少年时光。
越过千山万水,他们默默凝视
一年多后,子林经“贫下中农”推荐,到镇里读高中,而方柔在村内成了一名供销社的代销员。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子林依然会常常想起方柔,心里总觉着有许多话想对她说,可是每次回村见到她时,子林总是手足无措。那时的社会相当保守,而青涩的年龄让子林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只是每次见面,他们都从对方羞涩的笑容感觉到了什么。
1974 年底,子林应征入伍。即将离开家乡,对一切都充满了眷恋,尤其是对心爱的方柔,心中更是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一天早上,太阳刚出东方,方柔赶来送子林。不知道是太多的激动,还是太多的羞涩,一路上,子林和方柔的话很少。
只是他们俩同行,还是引起了周围人的议论,毕竟一个年轻的姑娘送一个年轻的小伙,显得意味深长。分别的时刻到了,方柔从包里掏出了一只搪瓷杯子和一张照片,递到了子林手上,轻声说了声“保重”后,便红了眼圈。此时,子林已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心中深深后悔着,没有给方柔准备一份礼物。告别了心爱的方柔,子林坐上了北上的火车。军列一路北行,子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送别的那一幕总在子林脑海里翻腾……
子林来到了部队,开始了新的生活。不久,子林需要办理团关系转递工作。当时,方柔正好是团支部书记,于是,子林写信求助于她。方柔接信后,很快就为子林办好了。子林写了信去感谢她,方柔又很快地回了信。她说,以后通信多谈谈彼此的工作与学习吧。子林非常高兴,以后,子林和方柔的通信频繁起来。每一封信一写都是三四页,只是为了避免别人怀疑,信封上的名字后面都带有“同学”二字。每次接到方柔的来信,子林总有着过节般的快乐。
子林和方柔书信往来着,子林心里很喜欢方柔,可想想自己的家庭条件和社会地位,深深的自卑让子林一直不敢表达。这样过了很久,忽然有一天,子林收到了方柔寄来的一件包裹,里面有一双袜子,还有一双亲手缝制的鞋垫,鞋垫上面绣满了精美的花纹,让子林爱不释手。子林打开了包裹里的信,方柔在信中写道:“咱们相处这么长时间了,在今后处理个人问题上,我对你抱有殷切的希望。”看到这样的字眼,子林被巨大的幸福包裹着,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子林给方柔回了信,问她:“你不怕我穷吗?我不可能在部队呆上一辈子,以后,我还要回到家乡种地。”方柔说,种地咋的,同样是革命劳动。
方柔还说,只要勤劳,以后一定会过上好日子。方柔的话让子林感动得泪湿,能够拥有美丽、善良方柔的爱,子林成了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子林和方柔确立了恋爱关系。他们彼此牵挂着、思念着,也彼此鼓励着。爱情给了子林无尽的力量,子林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着,希望能做出成绩向方柔汇报。可是就在子林憧憬着与方柔的未来生活时,有一天,方柔突然在来信中写道:“咱们两家有亲戚关系,以后不好称呼,另外,我马上就要到外地去上学了,我们之间有着太多的不现实,我考虑再三,我们还是断了吧。”看罢信,子林如坠深渊。子林不知道为何方柔变得这么快。子林恼怒着方柔的改变,却又舍不得这份感情,一时间,子林情绪非常激动。部队领导了解情况后,开始找子林谈话,做子林的思想工作。在领导和战友们的关心下,渐渐地,子林接受了失恋的现实。以后,子林更加拼命地工作,一来为了麻木痛苦,二来子林心里憋着一口气,子林想,自己一定要做出点成绩,让方柔看看。
在这种自奋中,子林入伍刚满周年,便被提为副班长,同年入党。第三年子林被提为班长,并被嘉奖四次。可是领导的表扬、同志们的敬佩,依然无法驱逐子林内心里的孤寂。随着时间的推移,子林对方柔的怨气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深深的思念。终于知道,时间可以过滤掉许多的杂质,呈现出生命中的真实。
子林在部队里干得红红火火,可是好景不长。1977 年年底,因为部队在外地驻勤时,有战士违反了群众纪律,出了点问题,作为班长,子林受到了牵连。不久,便被上级宣布退伍回家。
子林坐上了返乡的火车,回想起三年多发生的种种事情,子林对命运无常有了深切的体会。或许很多时候,生活无法按照我们预想的轨道运行,我们只能接受,却无法改变。
就让我默默为你,一切尽在不言中子林回到了久别的家乡。那时,方柔早已毕业,在乡里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子林回家后不久,亲戚便为子林介绍了一位女朋友。子林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时,竟然在路上遇到了方柔。这条路曾经是方柔送子林参军时走过的路,只是再见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三年多未见,方柔出落得更加漂亮了。在目光相对的那一刹那,子林的心脏一阵扯痛,而方柔似乎也有些激动。但旋即,他们便控制住了情绪。方柔很大方地走过来跟子林打招呼,子林向女朋友介绍方柔是自己的同学。一番寒暄后,他们匆匆分手了。那天晚上,子林失眠了,终于知道自己对方柔的喜欢从未改变过,只是他们今生再无牵手的可能。
以后,子林和方柔各自有了家庭和孩子,也有了各自的责任与忙碌。有时在路上碰着,他们打个招呼、唠唠家常,有着一份说不出的亲切,只是谁都没有再开口提起那段往事。只是夜深人静之时,子林依然会想起他们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
花开花落、月圆月缺,转眼已是三十多个春秋。在不知不觉中,子林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在三十多年的共同生活中,子林和妻子的感情一直很融洽,孩子们也都非常懂事,子林有着一番平淡的满足。这期间,子林换过许多的工作,曾经在村委会里任职。以后,又南下打工,学了些技术。前几年,回到家乡后,子林应聘到一家公司做了一名维修工。虽然生活中有些沟沟坎坎,但最终都走了过来。
2006 年10 月的一天,子林正在外面检查管网,突然手机响了,传来一个女同志的声音,还叫着子林的名字,因为外面嘈杂,听不甚清楚,子林只得让她在办公室等自己。子林匆匆向办公室赶去,当他走进办公室时,几乎呆住了,居然是方柔,那一瞬间,太多的意外、惊喜与激动,让子林的脸在瞬间红了起来。见到子林,方柔也自有一番激动,毕竟他们已是十数年未见。那天中午,子林留方柔吃饭。
虽然已年过半百,子林却依然羞涩得如同一个青涩的少年,子林请办公室的一位女同志作陪客。未承想,出发时,方柔却跳到了子林的车上。那一刻,子林的心脏一阵狂跳。
他们年轻时,骑车带着女朋友是一幅幸福的场景,是无数男孩子向往的事情,子林也曾无数次地想像可以骑车带着方柔,可是当这个愿望真的实现时,却已是三十多年后,他们都已两鬓斑白。
那天, 子林和方柔、同事去了饭店。吃饭间,子林和方柔一起回忆着他们的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开心得不得了。子林他们也谈起了各自的家庭与孩子,得知对方都生活得很好,他们都感到非常欣慰。饭后,方柔要回去了,子林鼓足勇气,向她伸出了手,方柔握住了子林的手,那一瞬间,一股暖流漫遍子林的全身。这是四十多年来,他们第一次亲密接触。
几天后,方柔打来电话,请子林去她家里做客。子林给方柔准备了一点乡间土菜,并特意去选了一只精致的口杯,因为子林一直珍藏着方柔当年送给子林的杯子,也一直想送她一只杯子,留作纪念。当子林将杯子递给方柔时,她眼中的点点泪光,让子林知道她没有忘记他们的过去。那天,方柔备了一些简单的饭菜,他们边吃边聊着。方柔一再地嘱咐子林,年纪大了,要少喝酒,多注意身体。她的在意让子林一阵阵泪湿。
子林知道时间已经让他们曾经的爱情转化成了亲情,历经世事的沧桑,他们都已经将彼此珍藏在了心底最深处。临分手时,方柔说,现在通信条件好了,以后常打打电话,互相报个平安。
子林答应了。
子林和方柔深深相爱过,只是今生无缘牵起对方的手。或许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因命运而远离某个人或某些事,但在时过境迁后想起生命中的那些交错,心中只有感激,已了无遗憾,因为生命的意义正在于那样的走过……一生当中,能够这样纯洁地去爱一个人,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
子林和方柔相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他们刚刚从各自村的村小读完一、二年级,来到学区学校继续就读,也就此拉开了他们相识的序幕。在班级里,子林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只知道埋头读书。方柔恰恰相反,她不仅学习优秀,而且性格开朗、能歌善舞,每每学校有重大活动时,方柔便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方柔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让人不得不被她吸引。在课上、课下,子林的目光总是在有意无意间落在方柔的身上,心中对她有着一种朦胧的喜欢,虽然,那时更多的是一种羡慕与敬佩,但却为日后的感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无法正常上课。1967 年,子林拿着毕业证,告别了自己的小学时代,回到了家中。那段日子,社会上动荡不安,子林被父母关在家里,心里非常苦闷。子林非常怀念学校生活,也常常会想起方柔,只是那时的年龄,让子林还不知道这种感情叫思念。
时隔三年,到了1970 年,社会上开始复课闹革命。66、67、68、69 届的小学毕业生被统一编为初一年级。子林回到了学校,更为巧合的是,子林和方柔又分到了一个班。子林和方柔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非常刻苦,在班里,他们俩的成绩总是排在前列。让子林非常感动的是,那时,子林的家庭条件不好,心里有些自卑,可是方柔和其他同学从没有看不起子林,大家的感情都非常朴素、真挚。开学第二年,子林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打击,清明失母,十月丧父,子林一下子成了孤苦无依的孤儿,一连串的变故,毫无意外地影响到了子林的学习。这时,方柔给予了子林深深的同情,她不断地给子林鼓劲,当子林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了,她总是耐心地为子林解答。在她的帮助下,子林的心情渐渐调整过来,成绩也很快追了上来。
方柔对子林的帮助,让子林对她充满了感激。那时,他们正值十六七岁,情窦初开的年龄,一种淡淡的情愫在他们心头滋生。课堂上、操场上、食堂里,每每子林和方柔四目相对,都有着难以掩饰的欣喜与慌乱。事隔四十年再想起,他们依然会为那时的青涩与单纯而心动。
方柔喜欢唱歌,她有着一副宛若百灵般的歌喉。在她的影响下,子林有了想学唱歌的念头。一天,子林递给方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谱,方柔忙着给加音节、音符,并热心地教子林唱。在方柔的言辞中,子林感觉到她对军人充满了崇敬与向往,于是,子林有了想成为一名军人的愿望。
不知不觉中,三年的初中生活已过。带着太多的眷恋,子林和方柔离开了校园。毕业以后,子林和方柔见面的机会不那么多了,但每次偶然遇见,那份欣喜是言语所难以表达的。
而更多的时候,心中的思念,如运河之水,奔流不息。以后,每当子林回想起与方柔同窗的这几年时光,总是心存感激,感激命运给了自己这么一段纯洁无暇的童年与少年时光。
越过千山万水,他们默默凝视
一年多后,子林经“贫下中农”推荐,到镇里读高中,而方柔在村内成了一名供销社的代销员。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子林依然会常常想起方柔,心里总觉着有许多话想对她说,可是每次回村见到她时,子林总是手足无措。那时的社会相当保守,而青涩的年龄让子林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只是每次见面,他们都从对方羞涩的笑容感觉到了什么。
1974 年底,子林应征入伍。即将离开家乡,对一切都充满了眷恋,尤其是对心爱的方柔,心中更是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一天早上,太阳刚出东方,方柔赶来送子林。不知道是太多的激动,还是太多的羞涩,一路上,子林和方柔的话很少。
只是他们俩同行,还是引起了周围人的议论,毕竟一个年轻的姑娘送一个年轻的小伙,显得意味深长。分别的时刻到了,方柔从包里掏出了一只搪瓷杯子和一张照片,递到了子林手上,轻声说了声“保重”后,便红了眼圈。此时,子林已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心中深深后悔着,没有给方柔准备一份礼物。告别了心爱的方柔,子林坐上了北上的火车。军列一路北行,子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送别的那一幕总在子林脑海里翻腾……
子林来到了部队,开始了新的生活。不久,子林需要办理团关系转递工作。当时,方柔正好是团支部书记,于是,子林写信求助于她。方柔接信后,很快就为子林办好了。子林写了信去感谢她,方柔又很快地回了信。她说,以后通信多谈谈彼此的工作与学习吧。子林非常高兴,以后,子林和方柔的通信频繁起来。每一封信一写都是三四页,只是为了避免别人怀疑,信封上的名字后面都带有“同学”二字。每次接到方柔的来信,子林总有着过节般的快乐。
子林和方柔书信往来着,子林心里很喜欢方柔,可想想自己的家庭条件和社会地位,深深的自卑让子林一直不敢表达。这样过了很久,忽然有一天,子林收到了方柔寄来的一件包裹,里面有一双袜子,还有一双亲手缝制的鞋垫,鞋垫上面绣满了精美的花纹,让子林爱不释手。子林打开了包裹里的信,方柔在信中写道:“咱们相处这么长时间了,在今后处理个人问题上,我对你抱有殷切的希望。”看到这样的字眼,子林被巨大的幸福包裹着,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子林给方柔回了信,问她:“你不怕我穷吗?我不可能在部队呆上一辈子,以后,我还要回到家乡种地。”方柔说,种地咋的,同样是革命劳动。
方柔还说,只要勤劳,以后一定会过上好日子。方柔的话让子林感动得泪湿,能够拥有美丽、善良方柔的爱,子林成了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子林和方柔确立了恋爱关系。他们彼此牵挂着、思念着,也彼此鼓励着。爱情给了子林无尽的力量,子林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着,希望能做出成绩向方柔汇报。可是就在子林憧憬着与方柔的未来生活时,有一天,方柔突然在来信中写道:“咱们两家有亲戚关系,以后不好称呼,另外,我马上就要到外地去上学了,我们之间有着太多的不现实,我考虑再三,我们还是断了吧。”看罢信,子林如坠深渊。子林不知道为何方柔变得这么快。子林恼怒着方柔的改变,却又舍不得这份感情,一时间,子林情绪非常激动。部队领导了解情况后,开始找子林谈话,做子林的思想工作。在领导和战友们的关心下,渐渐地,子林接受了失恋的现实。以后,子林更加拼命地工作,一来为了麻木痛苦,二来子林心里憋着一口气,子林想,自己一定要做出点成绩,让方柔看看。
在这种自奋中,子林入伍刚满周年,便被提为副班长,同年入党。第三年子林被提为班长,并被嘉奖四次。可是领导的表扬、同志们的敬佩,依然无法驱逐子林内心里的孤寂。随着时间的推移,子林对方柔的怨气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深深的思念。终于知道,时间可以过滤掉许多的杂质,呈现出生命中的真实。
子林在部队里干得红红火火,可是好景不长。1977 年年底,因为部队在外地驻勤时,有战士违反了群众纪律,出了点问题,作为班长,子林受到了牵连。不久,便被上级宣布退伍回家。
子林坐上了返乡的火车,回想起三年多发生的种种事情,子林对命运无常有了深切的体会。或许很多时候,生活无法按照我们预想的轨道运行,我们只能接受,却无法改变。
就让我默默为你,一切尽在不言中子林回到了久别的家乡。那时,方柔早已毕业,在乡里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子林回家后不久,亲戚便为子林介绍了一位女朋友。子林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时,竟然在路上遇到了方柔。这条路曾经是方柔送子林参军时走过的路,只是再见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三年多未见,方柔出落得更加漂亮了。在目光相对的那一刹那,子林的心脏一阵扯痛,而方柔似乎也有些激动。但旋即,他们便控制住了情绪。方柔很大方地走过来跟子林打招呼,子林向女朋友介绍方柔是自己的同学。一番寒暄后,他们匆匆分手了。那天晚上,子林失眠了,终于知道自己对方柔的喜欢从未改变过,只是他们今生再无牵手的可能。
以后,子林和方柔各自有了家庭和孩子,也有了各自的责任与忙碌。有时在路上碰着,他们打个招呼、唠唠家常,有着一份说不出的亲切,只是谁都没有再开口提起那段往事。只是夜深人静之时,子林依然会想起他们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
花开花落、月圆月缺,转眼已是三十多个春秋。在不知不觉中,子林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在三十多年的共同生活中,子林和妻子的感情一直很融洽,孩子们也都非常懂事,子林有着一番平淡的满足。这期间,子林换过许多的工作,曾经在村委会里任职。以后,又南下打工,学了些技术。前几年,回到家乡后,子林应聘到一家公司做了一名维修工。虽然生活中有些沟沟坎坎,但最终都走了过来。
2006 年10 月的一天,子林正在外面检查管网,突然手机响了,传来一个女同志的声音,还叫着子林的名字,因为外面嘈杂,听不甚清楚,子林只得让她在办公室等自己。子林匆匆向办公室赶去,当他走进办公室时,几乎呆住了,居然是方柔,那一瞬间,太多的意外、惊喜与激动,让子林的脸在瞬间红了起来。见到子林,方柔也自有一番激动,毕竟他们已是十数年未见。那天中午,子林留方柔吃饭。
虽然已年过半百,子林却依然羞涩得如同一个青涩的少年,子林请办公室的一位女同志作陪客。未承想,出发时,方柔却跳到了子林的车上。那一刻,子林的心脏一阵狂跳。
他们年轻时,骑车带着女朋友是一幅幸福的场景,是无数男孩子向往的事情,子林也曾无数次地想像可以骑车带着方柔,可是当这个愿望真的实现时,却已是三十多年后,他们都已两鬓斑白。
那天, 子林和方柔、同事去了饭店。吃饭间,子林和方柔一起回忆着他们的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开心得不得了。子林他们也谈起了各自的家庭与孩子,得知对方都生活得很好,他们都感到非常欣慰。饭后,方柔要回去了,子林鼓足勇气,向她伸出了手,方柔握住了子林的手,那一瞬间,一股暖流漫遍子林的全身。这是四十多年来,他们第一次亲密接触。
几天后,方柔打来电话,请子林去她家里做客。子林给方柔准备了一点乡间土菜,并特意去选了一只精致的口杯,因为子林一直珍藏着方柔当年送给子林的杯子,也一直想送她一只杯子,留作纪念。当子林将杯子递给方柔时,她眼中的点点泪光,让子林知道她没有忘记他们的过去。那天,方柔备了一些简单的饭菜,他们边吃边聊着。方柔一再地嘱咐子林,年纪大了,要少喝酒,多注意身体。她的在意让子林一阵阵泪湿。
子林知道时间已经让他们曾经的爱情转化成了亲情,历经世事的沧桑,他们都已经将彼此珍藏在了心底最深处。临分手时,方柔说,现在通信条件好了,以后常打打电话,互相报个平安。
子林答应了。
子林和方柔深深相爱过,只是今生无缘牵起对方的手。或许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因命运而远离某个人或某些事,但在时过境迁后想起生命中的那些交错,心中只有感激,已了无遗憾,因为生命的意义正在于那样的走过……一生当中,能够这样纯洁地去爱一个人,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