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老龄化的社会命题
- 来源:今日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老龄化,二胎政策,养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7-12 11:43
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对于放开二胎政策的讨论再次转热。除了对于未来劳动力供给的担忧,也跟沉重的养老压力相关。对每个人都迟早冉冉乎将至的“老”,正引来难“养”之惑。老龄化命题已经横亘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之中,不容轻视。
据悉,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亿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正是国人整体“长寿”的秘诀,当然,由此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老龄化问题和巨大的养老压力。
去哪里养老?让谁养老?与庞大的老年群体相比,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并不乐观。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今年年底每千名老人将拥有30张床位,这意味着养老机构只能为3%的老人提供服务。大部分的养老,还依然托付于忙碌着生计的子女,甚至依靠尚有劳动力的老伴老友。虽然社会保障网渐织渐密,不少地方也出台诸多借重民间力量、鼓励家庭养老等措施,但这还远远不够。
养老的挑战,还不仅仅在于物质力量层面。老人倒地的扶与不扶,竟成国人“困境”;养老院进了社区,竟引居民抗议。从社会道德角度看,孝亲,既是情感表达与教养体现,也是对意志品质甚至协调能力的修炼。先人以孝治天下,果然智慧通透。忠臣必出孝子之门,大有道理,没有责任与担当,孝子岂是好当的?孝道,不仅仅是家庭伦理,而且扩展为社会伦理、政治伦理。
人均寿命提高、独生子女成年、人口流动性激增这“三碰头”的社会背景,让老龄化的社会难题不可能再靠一家一户自行解决。据测算,2030年起,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就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独生子女长大成人,父母渐渐老去,人口老龄化,无论是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国家,都成为了严峻挑战。
(冷宝林荐自《人民日报》)
责编:天翼
□李弘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