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合理的选择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人生,曾国藩,话语
  • 发布时间:2016-07-12 14:43

  有的人信奉“言多必失”这句话,结果就不大说话,别人分析判断不了他的倾向,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回避他;有的人喜欢热闹、喜欢说话,所以常常表态失误,引来不必要的妒忌恨;有的人看场合,该说就说,不该说坚决不说,人们就说这人圆滑、世故、不讲原则;有的人看到某男平时没有话,但见了女的则滔滔不绝,就评价这人是“咸湿佬”一个。各种评价五花八门。

  人生光是怎么选择讲话这事,就十分头痛,如同商店里的一件衣服,一百人走过就有一百种评价,到底哪一种话语比较准确呢?大家意见不会一致,但却没人理会这类琐事。

  怎么才能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一个合理选择呢?首先要弄明一个道理,你要问自己两个问题:我是谁?我准备做什么,或者我是从事什么职业担任什么职务的?这两个首要问题清楚后,下面的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都说很多大人物都很推崇曾国藩,很多人也暗地里想模仿曾国藩,觉得曾先生是真正的杰出人物。

  但许多人不明白,曾国藩不少的人生格言、警句、札记、笔记、随想、家书、通信等等,都是在特殊的环境里写的,其中不少是他当官后悟出来的,你可以借用一些基本原理,取得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细嚼一些话语令自己深思或反省,但切不可生搬硬套,照单全收;或一律视为士大夫的做人做事的风雅之作,弃之一旁。这都是无知者的表现。曾国藩的文章、话语里,有不少精辟见解,是十分独到的,你寻不到官气,霸气、土气、怨气;书生味、小资味、无奈味、庸俗味;没有那些造作,摆弄、炫耀,是文人气质,哲人气质、官人气质的结合,恰到好处,令人深省。

  合理的选择是对自己职业的话语取向有一个范围,对别人的职业取向也要有一个范围,不可搞乱、搞错。例如北京的“的士”司机有不少会说话,爱说话,我们就对北京“的哥”有好感,认为他们中的不少人有“处级干部”水平。你要是在市场收款柜台工作,你刚好爱说话,“咕咕嘟嘟”说半天,跟熟人聊天,和工作人员聊天,排队的人恨不得向你扔西红柿和鸡蛋。单位门口的值班人员,一般要热情,嘴巴甜的,使人感到亲切,如沐春风。不要像某些安检人员,拿一个什么东西在你身上扫来扫去,眼睛盯来瞄去。单位门口的保安要中性一点,不要一律搞得很严肃、冷漠、警惕,让人感到防贼防到大伙身上,有点难受。

  在确定话语与职业的关联性后,你必须进行第二个选择,观察不同级别、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进行“投石问路”。如观察到有人喜欢多说话的则多说几句,有的喜欢少说话的则少说几句。但切记,不管对谁,简单的问候你一定要主动,即便有人不回应,也应坚持,因为这是一种人品的基本功,切不可轻视。

  当你的谈话正在进行的时候,必须对话语的内容、类别进行控制,以下基本原则必须把握:一是切不可道听途说;二是切不可背后议论别人的负面东西;三是不能有小圈子暗语(这容易令人畏惧、厌烦);四是公共场合切忌高声喧闹。

  一言可敬人,一语可伤人。俗话说:“药方传三次,不知李时珍。”传来传去的东西很多都不准,必须核实。

  (胡慧婷荐自《环境·语境·心境》)

  责编:天翼

  □朱仲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