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在地铁站避暑
- 来源:方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避暑,地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8-18 15:03
因为持续高温达40℃,上海一些地铁站内又出现了“蹭凉”人群,上海地铁13号线金沙江西路站成了附近居民的“避暑胜地”。这些人把席子、塑料布甚至是硬纸板铺在地铁站内,有人躺着睡觉,有人围坐一圈打牌,孩子在一旁嬉戏打闹。随着媒体的曝光,地铁站避暑引争议,有人表示能理解,也有人认为虽情有可原,但规矩不可逾越。
地铁站“蹭凉”怪公共服务没做好
汪昌莲
http://blog.ifeng.com/article/45511525.html
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更加考验着市民的“耐热极限”。如何纳凉,到何处纳凉?成了市民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家庭无条件纳凉,公共纳凉点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地铁站成为一些市民的“纳凉胜地”,也不足为奇了。应该说,市民在地铁站“蹭凉”,如果没有影响到乘车环境和公共秩序,地铁公司应实行人文关怀,保持接纳的态度。但是,像有的市民在地铁站打地铺,或聚众打牌、嬉闹,不仅影响了乘车环境,而且损害了公共文明,理应被制止。
可见,对于市民在地铁站“蹭凉”行为,虽然没有禁止性的法律依据,但是如果赤膊、躺卧、跑来跑去,影响到地铁公共秩序的话,就要进行劝阻和处理了。比如,《南京地铁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地铁区域禁止躺卧,占用通道,违者可能被处以100元以下罚款。然而,对于市民这些不文明的“蹭凉”行为,宜堵更宜疏。城市多向市民提供一些公共免费纳凉点,应成为公共服务的题中之意。
换言之,市民地铁站“蹭凉”,倒逼公共纳凉服务。事实上,炎炎夏日,开放防空洞已成了西安、武汉、重庆等城市管理部门的“必修课”,即免费向社会开放一批可用于避暑纳凉的人防工程,以更好地体现人民防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因此,上海不妨借鉴这些城市做法,免费开放人防纳凉点。城市的银行、超市、图书馆、书店等公共场所,在夏日都应该向市民免费开放。市民有了纳凉好去处,夏天不再难熬,这些人性化举措,自然会深受民众好评。
地铁不是自家空调房
热风暖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cbcc070102yao7.html
三四年来,每到夏季,地铁蹭凉人群就会以各种姿态出现在新闻镜头中。
据光明日报当时的报道,蹭凉人群刚刚出现的2013年,杭州地铁是拒绝的。杭铁新闻发言人称:目前还不存在“关闭空调,拒绝民众在地铁站内纳凉”的情况。但如果纳凉者实在太多,劝导无效,超过了地铁站的控制范围,不排除会有关闭空调等应急措施。
但到了2015年,还是在杭州地铁乔司站,不仅没有拒绝蹭凉人群,工作人员还干脆专门开辟出了纳凉区,方便坐卧。当年7月,武汉进入烧烤模式后,不少市民选择去冷气充足的地铁站纳凉,有的人搬个板凳,一坐就是一下午,更有市民扶老携幼来到地铁站纳凉。
的确,对于地铁站来说,最重要的是保障出行顺畅安全。
对于蹭凉人群的接纳,是人性化的体现,但绝对不是天经地义应该承担的责任。在重庆、武汉、郑州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对抗极端高温天气,已经开放了防空洞等专门供人纳凉。当然,有些地方可能不适合这种做法,但是不是有诸如办公大厅等其他公共服务区域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开放给民众纳凉呢?
办法总比问题多,关键还看管理者走不走心。当然,对于蹭凉人群来说,本身就已经是去“蹭”了,还请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举止做派,不要把公共场所当成自家炕头。至少要穿戴整齐不要有不雅暴露、清洗干净让自己没有异味、管好孩子不要追跑打闹,至于随地便溺、随便饮食、大声喧哗、携带宠物等,则应该是严格禁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