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要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
- 来源:新丝路(下旬)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1-07 15:49
摘要:对主观思想的改造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创新,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为使中国的各项事业发展有的放矢,需要坚持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新实践,解决新问题。当今时代发展变化与新形势的任务挑战对党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党校教师肩负着这一重责与使命,更要自觉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联系实际的具体办法,自觉践行理论教育与实际相互结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联系实际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22
当代中国正处在发展、转型、升级的大变革时期。经济一体、政治多极、文化多元的世界大环境加速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并使其呈现边缘化与密集化交叉并存的现象。时代背景与学术发展的新要求促使思想观点与学术见解与层出不穷、互相争鸣。2015年底,中央做出决定:党校“所有主体班次都应当在教学安排中充分体现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当今的时代对每一个理论工作者尤其是对党校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身负干部教育培训重责的党校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干部群众坚持科学理论并以开阔的视野洞察现实,解决好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党校教师必须坚定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继续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自觉创新教学改革来适应党校教学改革及发展需要,创新实践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逐步吸收并完善经典社会主义与实践社会主义的宝贵实践经验,更好的为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一、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重大意义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能脱离理论的正确指导
做为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服务对象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着人民群众客观分析与把握实践活动,进而制定出改造实践的正确路线、策略、方针,政策。马克思认为:“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分析中国国情、将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和方法广泛应用与指导社会实践,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今天,实事求是作为一项好的传统也在与时俱进,坚持完善与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并使其持续形成新的适应现实需求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永葆活力的动力源。党校教师作为理论教育的实践者与传播者,更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政治信仰。只有坚持以时代提出的问题意识为导向,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贯穿于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才能在丰富理论的同时,推进各项事业的实践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理论教育目的地内在要求
无产阶级政党的教育目的在于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但理论既不能脱离实际也要适合于当前的实际,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不断地创新,这就对我们的教育对象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想信念,是要实现人与社会的更高层次的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供应现成答案只提供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因此,马克思哲学展现在我们面前更多的是一般与共性。只有正确揭示一般性规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才能指导我们的实践正确执行。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强而正确的理论指导验证,需要更多新的理论提供指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当前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党校教师更要尊重客观实际,倾听群众心声,以理论教育群众,实践感染群众,勇于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将理论推陈出新。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以理论创新推动社会实践,以社会实践丰富理论创新,使全社会各种力量统一思想、步调一致,进而使党的正确主张凝聚为全社会共识,真正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实现理论教育目的的内在要求。
3.理论联系实际是提升理论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中国化的过程,本身就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我们常提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但理论与实际结合后的效果却总是大相径庭,这主要是受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两个因素的制约而造成的结果,作为党校教师要结合教育对象的现实情况,针对受众群体的知识储备的多少与接收能力的快慢,把握好理论抽象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并善于从理论中寻根溯源并寻找现实依托。我们的受众是彼此各不相同的教育对象,他们有着不同的逻辑思维与学习能力、不同知识储备与人格修养、不同的利益需求与人生抱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理论教育才有不同于传统国民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不足,在决定教育对象的影响因素与受众的教育要求很难兼顾的前提下,将理论教育联系实际很有必要。以学术钻研资政,促使理论知识进一步向实用性决策转化,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联系实际的效果映射到受众所关切的现实利益上来,形成激励效应。
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
1.首要环节需以科学方法准确地分析、把握理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应侧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即便占有大量真实材料,如若主体不懂马克思主义,不会擅用科学方法综合分析、归纳,演绎,也就无法把握其实际的真实度。因此是否能准确掌握理论是首要环节。当前要完整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需要将其作为一门严谨科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要仔细比照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观点与思想体系,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理论,要充分把握具体思想与整个思想体系之间的关系,同时处理好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问题不同观点的看法,即使不同历史时期对待同一历史问题也要客观公正,做到这些,才能真正遵循其内在的理论品质。
2.基本环节在于全面客观的把握实际、改造实际
掌握马克思主义不应是只言片语的零碎分析,而应是系统整体的将其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各部分之间是存在逻辑联系的。因此要从最基本的方面全面把握实际情况,加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也是由内而外、逐步升华的,不具备实现可能的时间目的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观念上、物质上的统一,把握实际、改造实际是全方位的把握与改造。要从理论产生的渊源、发展的脉络、当今理论的实践程度与思想认识发展水平的高度来结合实际,全面具体的以宏观、中观、微观视角为切入点,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由观念变为现实,由内在转化为现实,从观念形态的统一到物化现实的统一。
3.关键环节在于使理论与实际建立有效的联系
自十八大后,中央继续提出一系列惠及民生、统筹兼顾的理论,这为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做了铺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积累,更离不开“四个全面”的战略支撑,这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是一次机遇。但同时也预示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这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教育联系实际的必要性、紧迫性更加鲜明。因此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应自觉追求正确的世界观,重视群众工作方法。这是因为从世界观大方向上看,重视工作方法,才能认清群众的需求,才能真正将理论转化为群众所见、所闻,所感的实实在在的实惠,其次要注重一般号召与个别相结合,要留有自治灵活运用权利的空间。从逻辑方法上看,要善于变抽象为具体,在分析社会现象上,找好切入点。广泛吸收优秀学科的学科方法,为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提供更多借鉴也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更多有益联系。
三、自觉践行并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
1.自觉提升理论水平,辨明理论的真理性与适应性
“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个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能叫做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作为实践的主体,其提出的观念用于指导社会实践并不全部带有科学性,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进行科学论证,只有论证后具有可行性才可用于指导实践。相对稳定的理论与不定性较强的实践往往构成矛盾关系,因此要从方法论上去考量理论是否是真理,是否适用于当前的发展需要。真理是相对的,当社会实践水平超越原有理论的桎梏时,原先的“真理”就会丧失真理性,因此只有运用具有真理性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才能知行合一。只有分清楚各种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真伪,才能正本清源、有选择性的批判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为我所用,进入实现理论的突破与创新,我们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是针对具体事实来说的,并不是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及其观点都适用于实践。因此,理论联系实际要特别注重理论的适应性问题,以适应具体实践需求的理论去结合现实。当代中国的理论提出正是在为社会实践所服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与理论指南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壮大的理论,其系统揭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品格,价值目标与政治追求。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社会思潮多样复杂,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对全社会各种思潮的正向引导。只有抽象的理论适应于具体实践的发展脉络,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才是知与行的统一。因此,党校教师更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了然于心,做到真知理论、全释理论、擅化理论,扎实进行基础理论的钻研,特别是自觉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形成史,培养规范学术的习惯,将研究成果自觉应用于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针对社会前沿问题进行展开思考讨论与学术探究,从而增强理论自信,树立属于自己话语体系的理论框架与叙述风格,扎实巩固实践根基与共产主义信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完善。
2.继续提升认识能力,以科学论证指导社会实践
“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理论所联系的实际是客观现实的存在,并非虚构的主观、设想。联系把握实际可以降低出现片面认识的可能,反之就会出现以理论而空谈理论的真正意义上的本本主义者。充分占有更多的史料、资料,以及档案是不可或缺的,但如何能够在碎片化信息的海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确实有一定难度。以实际为出发点尊重客观实际正是防止出现主观主义错误倾向。当前的实际仍在变化发展,理论联系实际需要培养一定的预见能力,因此就需要把握实际情况的最新动态,现实往往是主体为了突出理论问题的前瞻性与针对性,往往试图理论先行,甚至生搬硬套的理论内涵。以党校为例,教师作为实践主体本身就存在理论水平各有差异且又相对缺乏实践经验,这是部分教师甚至几乎是所有党校教师当前面临的尴尬境地,我们既要使理论回归现实,转化为现实,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认识水平。要克服经验论与唯理论,除了需要真正把握认识论的本质,还需要掌握更多的方法,如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真正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分析材料、占有材料、深化实际认识。
3.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联系实际的能力
作为主课的理论教育是必须值得重视与肯定的。作为党校教师要进一步培养积累分析、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能力,使所学知识能够转化为具有参考价值的决策建议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在重视现场教学、凝练调研报告、强化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要不断尝试思维立场转换,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合理利用优质资源,多争取参加外出考察和各级各类培训,博采众长,提高学术应用能力,拓宽理论视野与实践渠道,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适合自己创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方式。
中国问题要由中国解决,尊重人民的立场观点,站在人民利益的出发点去考量社会思考现实,才能充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落到实处,才能体现其实现途径与关键环节。以人民、人民利益、人民需求为核心,才能实现社会变革时期的理论创新。理论教育联系实际不仅仅是口号,也是每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只有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现实影响力,才能使马克思主义迸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www.dangjian.cn/specials/xxjd/lizheng/201605/t20160525_3383540.shtml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p248
[3]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p820
[4]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p817
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