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增速稳定后的分化

  债市巨幅波动的影响未消,流动性收紧的压力逐渐增大;加上行业监管力度的增强,尤其是人身险监管的进一步升级,或许未来整体保费的增长仍保持平稳,但各险企的规模增速和转型方向必将出现分化。

  2016年12月,沪深300指数下跌6.44%,但Wind保险指数仅下跌4.04%;再从金融行业分板块来看,保险板块的表现强于银行板块(-4.23%)和券商板块(-9.23%)。虽然保险板块跑赢大盘和其他金融子板块,但市场活跃度已经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12月,资本市场的表现出现回暖迹象,交投较11月有所回升。截至12月末,两融余额9392.49亿元,较月初下降3.93%;12月,市场成交金额9.72万亿元,环比下降28.16%。此外,12月,央行12月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减少1450亿元,较11月150亿元的净投放降幅明显。

  12月,中国的美元外汇储备环比下降1.35%,虽然降幅已经收窄,但整体流动性环境仍然趋紧。在行业政策方面,保监会下发《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行业股权监管力度较以往大大增强,尤其是人身险监管的进一步升级,这使得未来保险行业的转型也将进一步加速。

  正是在流动性收紧的市场环境下,保险板块在12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中国平安、新华保险跌幅为2.48%、5.34%,它们的市场表现超越大盘,而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的跌幅则分别为6.59%、8.08%,走势明显弱于大盘约0.15-1.64个百分点。12月,债市的大幅下跌引发市场对保险行业净利润和净资产受侵蚀的担忧,加之市场普遍下跌,保险个股出现下滑已在市场预期之内。

  债市波动负面影响渐消

  12月的债市表现无异于一场债灾,债券收益率出现普涨,且上涨幅度较大。尽管2016年年末出现下滑,挡不住债券全年仍呈上涨趋势。截至12月末,上证国债和公司债指数较年初的上涨幅度分别约为3.39%和4.78%,5年期国债和企业债的收益率分别为2.85%和4.62%。

  从期限结构来看,2016年四季度,1年期品种收益率反转先于其他期限,虽然10月份已全面回升,但11月到12月仍出现较大的上升幅度,月度回升幅度均在13BP-65BP;5年期各品种收益率尽管10月仍出现部分下滑,但幅度不超过4个BP,而11月和12月均有较大幅度回升,月度回升13BP-58BP;10年期品种收益率虽然10月也存在部分下滑,但11月即开始回升,幅度明显小于1年期和5年期品种,约在18BP-34BP,12月的回升幅度则明显加大,尤其是三类AA级债券,升幅约在61BP-74BP。

  从品种来看,国债及政策金融债的上行幅度从10月开始已经普遍回升,国债上升幅度较小,月度回升幅度在1BP-34BP;国开债上行幅度较大,月度回升幅度最高达65BP;3类AA级债券从11月开始全面上行,幅度则是短端较长端更大,1年期上行幅度在60BP-64BP,而12月长端收益率的上行速度相对较快,5年期和10年期上行幅度在38BP-74BP。

  纵观2016年全年,利率整体呈现上升的态势,尤其是债券收益率出现全面回升和持续上涨的罕见情形,且提升幅度非常明显。

  除了10年期企业债和中期票据有12BP-16BP的下滑外,1年期各券种的上行幅度达到35BP-96BP,5年期品种上行15BP-82BP,10年期品种上行19BP-55BP;国债上行幅度最小,也在15BP-35BP,进出口行业绩和农业债最多,升幅也高达55BP-96BP。

  12月,1年期、5年期和10年期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均继续下行。从绝对值来看,截至11月30日,1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750日移动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78%、3.25%和3.46%,评估利率较11月底分别继续下移4.32BP、4.54BP和4.27BP,虽然降幅压力有所减缓,但预计未来的压力仍将持续。

  评估利率下行放缓,导致债券期限溢价有所收窄。从信用溢价来看,债券短端信用溢价基本维持稳定,除进出口行债及农业债上升近9个百分点之外,普遍的波动幅度均在1-7个百分点,5年期和10年期的所有券种均有明显的上升。

  具体来看,5年期国开行债上升9个百分点,而其他5年期券种均有10个百分点以上的提升。在10年期债券中,所有券种均上升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中短期票据上升21个百分点。

  从期限溢价来看,短端1年期收益率上升较快,导致期限溢价有所收窄,12月竟出现下滑。除10年期次级债AA、企业债AA和中期票据AA有不到3个百分点的回升外,其余5年期、10年期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国债下滑幅度较大,在11-15个百分点。12月的低点出现在12月19日,随后各债券期限溢价普遍有所回升,幅度在1-15个百分点。

  中债网12月的数据显示,当前保险机构持有的主要品种债券规模为1.59万亿元,与11月相比环比下降4.17%,合计规模减少689.5亿元,11月减少1170.2亿元,险资持债结构与11月相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与11月相比,险资增持进出口行债和农业债,小幅增持二级资本工具,其余品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进出口行债增持数量为39.3亿元,农业债增持数量为57.9亿元,而国债则出现较大规模的下滑,下滑数量为356.84亿元。

  尽管持债规模的上升幅度放缓,但从持债结构来看,保险机构当前持债的主要品种是国开债33.28%(前值为32.28%)、次级债24.18%(前值为24.30%)和国债21.99%(前值为23.23%),国债占比下滑超过1个百分点。银行当前持债的主要品种是国债(42.43%)和国开债(26.26%),基金的主要持债品种是企业债(25.80%)、国开债(23.74%)和农业债(12.78%)。

  其他资管产品日渐侵蚀

  12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相比11月有所上升,收益率从3.93%上升至4.12%。12月,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共9422款,与11月相比环比上升35.78%。银行理财产品12月的平均收益率位于3.93%-4.12%,而11月的平均收益率位于3.88%-3.91%,这表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区间和波动幅度显著扩大。

  除了波动幅度扩大外,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也有较大的变动。整体来看,1个月以内以及1-3个月理财产品的占比大幅上升,3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的占比下降;同时,收益率在2%-3%之间的理财产品的占比大幅下降。具体来看,3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占比从11月的57.04%上升至60.38%,3-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占比从11月的27.64%下降至26.2%,6-12个月期限理财产品的占比较11月降至11.76%。

  从收益率结构来看,中等收益率理财产品的占比保持稳定的最高比例,低收益率理财产品的占比则略微下降,而高收益率理财产品的占比在年底有明显的上升。其中,3%-5%的理财产品的占比为91.39%,5%以上的理财产品的占比为4.01%。

  从基础资产来看,股票类资产占到银行理财产品的3.26%,环比上升0.99%,债券和利率类资产的占比分别为20.99%和21.73%,较11月分别下降0.25个百分点和上升0.43个百分点,其他混合类资产的占比为49.16%,较11月下降1.02个百分点。整体来看,股票资产占比有所提升,其他混合类资产占比反转下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信托规模环比大幅提升。12月,新发信托产品567只,信托规模达到1215.02亿元,与11月相比,信托产品数量环比上升3.28%,规模环比上升54.04%。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6.39%,相比11月上升约0.28个百分点。其中,证券投资信托、贷款类信托、股权投资信托、债权类信托、权益投资信托、其他投资信托规模较11月的变化幅度分别为96.69%、-0.22%、65.48%、177.32%、9.18%、54.97%。

  具体来看,12月的新发贷款类信托占比为9.88%、较11月下降4.9个百分点;证券投资投资信托占比为17.81%,较11月上升4.3个百分点;权益投资信托占比为16.51%,较11月下降6.05个百分点;债权投资信托占比为9.64%,较11月上升4.45个百分点。

  从收益率结构来看,12月披露的信托投资平均收益率相对11月有0.28%的提升,证券投资信托和股权投资信托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5.64%和6.28%,收益率较为平稳。

  而券商资管新发产品的规模也出现小幅上升,债券型产品份额环比提升。券商资管12月新成立产品349项,发行份额为158.47亿份,环比分别上升13.68%和4.41%。新发产品主要为股票型,份额占比达54.24%,环比下降2.69%;占比第二位的债券型产品占比为42.51%,发行份额环比提升35.53%。

  数据显示,存续期产品资产净值合计为1.62万亿元,占比前三的资产类型是货币市场型、债券型和混合型,占比分别为46.61%、35.28%和12.99%。

  保险市场集中度保持稳定

  尽管受到银行理财、信托产品和券商资管等同业的竞争和挤压,但保险资产的规模和增速均在提升。

  2016年11月,保险公司总资产为14.9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04%,环比增长1.07%。其中,寿险公司总资产为12.32万亿元,占总资产的82.35%,环比上涨0.8%;产险公司总资产为2.35万亿元,占总资产的15.68%,环比上涨2.61%;再保险公司总资产权重有所回升,为1.83%,环比提高1.27%;资产管理公司规模环比上升0.82%,占总资产规模的0.27%,占比稳定。11月,保险行业净资产规模为1.7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1%,环比上升0.4%。

  2016年11月,保险行业运用资金规模达到13.11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和其他另类投资的占比分别为17.93%、32.81%、14.37%和34.89%。从规模来看,全行业股基环比上升1.80%,上升幅度最大;而存款、债券和其他类投资规模环比分别上涨1.19%、0.06%和0.45%。总体来看,股基延续了增长的势头,且增速有所上升,债券类资产的增量较小。

  从规模来看,其他类投资规模环比上涨4.49%,涨幅居首;股基、存款分别提升1.29%、1.24%;债券下滑0.95%。股基增速再度放缓,债券反转开始下降,而其他类投资则大幅提升。从前11个月的数据来看,股票基金规模比2016年年末上升11.10%,其他类资产增长42.89%,债券增长11.96%,存款下滑3.40%。

  11月,财险和人身险的集中度均保持稳健。在财险方面,2016年1-11月的累计保费收入市场排名保持不变,人保、平安、太保保持前三名,规模较第四名的差距仍然较大。人保、平安和太保的保费收入分别为2811.42亿元、1582.88亿元和864.48亿元,市场份额分别为33.90%、19.09%和10.42%,与11月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在人身险方面,市场排名的变动也不大,国寿、平安、太保寿继续稳居前三,新华保险持续上升至第四位。从市场份额来看,上市寿险公司中的国寿、平安寿、太保寿和新华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07%、12.36%、6.45%和5.23%,与11月相比有所回升。

  就整个市场而言,产险市场排名前十的市场集中度上升为85.46%,上升幅度为0.2个百分点;寿险市场前十的市场集中度为72.59%,下降0.42%。市场集中度在11月相对平稳,新华保险规模回升较快,重回前四。人身险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中小险企整体增长仍然较快,这对市场集中度的稳定形成一定的冲击。

  2016年11月,保费收入同比持续增长。1月至11月,保费收入总计为28864.87亿元,同比增长28.88%。其中,产险收入为7773.05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26.93%,占比提升较大,同比增长8.73%;人身险收入为21091.81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73.07%,同比增长38.33%,增速保持高位,其中,健康险同比增长73.08%,仍然保持高增长的趋势。从赔付支出来看,产险增速仍然超过保费收入的增速,导致行业整体承压。

  从投连险和万能险的具体情况来看,11月单月环比增速上行,同比则出现分化。从1-11月的数据来看,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较2016年同期仍有较大的增长,新增交费为11226.34亿元,同比增长67.48%;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为888.19亿元,同比增长40.67%。11月单月,万能险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月度保费环比上涨38.32%,而投连险则上升38.75%,在单月同比方面,万能险上升12.27%,投连险下降2.27%。

  11月,国寿、平安、太保和新华月度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0.13%、24.66%、3.36%和13.46%。1月至11月,国寿、平安、太保和新华的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86%、21.34%、15.76%和0.32%。上市险企累计保费的表现相对平稳,新华累计保费增速回归正增长;国寿月度保费也恢复正增长,其他三家的增速则保持在3%-25%的水平,总体来看,保费增速趋于平稳,但增速有所分化。

  11月,上市险企人身险保费同比较为稳定,除新华外,其他险企的增速均保持在20%-30%的水平。从具体数据来看,国寿、平安寿、太保寿和新华保险寿险月度保费同比分别增长0.13%、29.76%、2.83%和13.46%。国寿和新华保险月度保费同比增速有所上升,平安寿险则小幅下降,而太保寿险月度保费同比增速下滑幅度较大,在8个百分点左右,这表明寿险保费同比增速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

  而11月的产险增速则延续分化的趋势。太保产险11月的同比增速回归正增长,达到3.80%,1-11月累计同比增长1.23%;相比之下,平安产险增速上升幅度较大,11月月度同比增速为23.07%,较10月上升9个百分点,累计同比增速达到7.22%。虽然产险增速持续分化,但平安产险11月的业绩表现仍然较为突出。

  本刊特约作者 刘链/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